第21章 天子诏令,九边皆警

“大同急报!总兵官郭登拒北虏战于城外!”

“宣府急报!兀良哈卫寇边,都指挥乔远率部出击,斩首三百!”

“辽东总兵官曹义奏请圣上,建州女真近日动向不明,常佯装成匪寇入侵辽东,劫掠商队、烧毁村庄,还请陛下准许臣率部捣巢!”

“倒马关遇袭!”

“宁夏北部有大规模骑兵动向!”

时间来到九月中旬,形势急转直下。

先是大同总兵郭登与也先战于大同城外,双方互有胜负,但也先并不恋战,很快就带兵继续南下,直奔紫荆关。

紫荆关的守备薄弱,远不如重兵防备的居庸关,瓦剌破关抵达京师城下,只是时间问题。

这还没完,九边几乎在同一时间传来战报,各地均有大规模的入寇。

这几天,北京城内虽然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样子,但实际上已经人心浮动。

不少官员虽然明面上抨击先把老婆孩子送回苏州的徐有贞,但私下里已经开始学他了。

不仅如此,还发生了一些和历史上不太一样的状况。

历史上这个时候,只有瓦剌大举逼近,但现在不同,整个九边都有急递入京。

长城沿线承平日久,突然之间烽火遍地,各地的战报现在甚至比满朝文武互相攻讦的奏疏更多,一刻不停,如同雪片一般飞入京师。

辽东总兵曹义更是以总兵名义直接上呈了一份奏疏,言称此次九边皆警非比寻常,就连一直都老老实实的女真人最近都不太消停了,不断派人冲进辽东四处劫掠,试探朝廷的底线。

最先动作起来的,是城内的富户和官员们。

这些人都有人脉,是第一批得到确切消息的。

一切都因为大明战神在大同发布的一篇天子檄文,这篇天子檄文中声称,真正的大明皇帝朱祁镇正在也先军中,回到京师的那个是假冒的天子。

如果各部能协助瓦剌攻入北京,全部重重有赏。

关于这份天子诏令的消息已经被于谦当机立断,迅速在北京城内封锁,并且传令天下各州府衙门切勿相信,但纸包不住火,还是开始有大批人开始向南方逃亡。

同时出现两个皇帝,一个在大同,一个在京师,这个消息已经瞒不住了,迟早整个天下的人都会知道。

但让满朝文武焦头烂额的还不只如此,因为回到北京的朱祁镇突然罢工不干了。

谁也没想到,在大明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身为皇帝的朱祁镇突然搬出皇宫,跑到西苑的万岁山上去住了。

一开始众人还没发现有什么,觉得就是小孩一时兴起,觉得好玩,没几天就回来了。

毕竟朱祁镇打小干过的这种事也不少了,想什么来什么也符合他老人家的性格。

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反倒让很多人觉得,回到京师的这个就是真的皇帝。

当时御驾亲征,满朝文武加后宫苦苦劝了一个多月,但大明战神就是要跑出去亲征,事实证明,如果皇帝真想干点什么,那是谁也拦不住的。

现在也是如此,朱祁镇要是就此打定主意就住在西苑了,那是谁也不可能冲进西苑把他硬拽出来的。

就算有理也没这个胆子,就算有这个胆子,也不可能冲破一路上哨卡的阻碍。

难道带人闯进去?

不要胡闹了,那不是明摆着造反了吗?

内阁过了十天才发现,朱祁镇住的这个地方有多刁钻。

按明代朝制,最高行政机构是位于左顺门内的内阁,这里离紫禁城距离很近,走两步就到了,但离西苑万岁山却有一段距离,送奏疏跑一趟就要浑身冒汗。

朱祁镇如果西苑就住上一天两天,这倒还没什么,大不了跑几天。

可自从朱祁镇移居西苑已经十二天了,都快到九月中旬了,还是没有回来的迹象!

不止没有要回来的消息,甚至还有传言声称说,这位正统皇帝在万岁山游山玩水上瘾了,整天在山上到处转,连司礼监递过去的奏疏都不看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本的万岁山,就是皇家观景的游览之处,平时根本没什么人来,只有南部的宫殿群外有一个团城。

朱祁镇现在要用城墙把整个万岁山包起来,只留一个永安桥可以入城,对于送进广寒宫的奏疏那是一眼都没看。

皇帝不看奏疏,那自然圣旨就发不下去了。

这城要是建完了,到时候在里边把门一关。

得,大家都别干了。

这是防着谁呢?

后宫里住的还有谁?

内阁群臣对此都是心知肚明,但他们和孙若微毕竟只是利益相关的暂时性盟友,现在他们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些,而是自己的事情。

在大明官场,进内阁基本就到顶了。

能混到这一步的,都是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头,坐着时间久了还要大喘气,天天这么跑谁也受不了,现在内阁和六部已经是怨声载道。

更加要紧的是,九边的战报一天比一天多,但处理这些事情的政令却因为朱祁镇躲在万岁山里不露面,而始终下达不下去。

大家都受不了,那就得想点解决办法了。

最好的办法自然只有一个——把皇帝弄回来。

但生拉硬拽肯定不行,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走正规程序把皇帝“请”回紫禁城。

内阁和后宫之所以联手,主要就是因为可以互利互惠。

他们帮孙若微娘家邹平孙氏的族人要官,孙若微垂帘听政,可以通过效忠于她的大裆金英批红,双方一个票拟,一个批红,架空皇帝以此达到控制朝政的效果。

但这一切都有个前提,皇帝得在宫里待着。

皇帝现在都不在宫里了,你还说从宫里出来的那玩意叫圣旨,糊弄谁呢?

大明毕竟还是姓朱,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朱家皇帝来盖印执行,没有御玺盖那个戳下去,圣旨就不可以被称作为圣旨,用后世的话来说,那是没有法律效应的。

你内阁和后宫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越过皇帝就把圣旨直接发出去。

但朱祁镇已经跑到西苑去了,圣旨就得从西苑出,不然那还叫圣旨吗?

朱祁钰要是真在西苑就这么一直不出来了,整个大明朝的权力中枢早晚也都要跟着一起转移。

内阁虽然和后宫眉来眼去,但很多事太后是办不了的。

朱祁镇这一手,就是在逼内阁重新站队。

这帮老滑头们也都看得出来,现在的皇帝跟统领六宫多年的太后相比,根本没什么实权,他们也不愿意让皇帝拿到实权,因此现在想的还是赶紧把皇帝弄出来。

朱祁镇也没想让这方法短期内就出效果,问题就出在关外那个大明战神发的一篇天子诏令,把两个皇帝的事儿几乎摆到明面上来了。

这无形之中也是把后宫和内阁架在火上烤,朱祁镇这个时候的罢工撂挑子,份量就很重了。

内阁迫不得已,连续数日大会小会开着,商量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