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借鸡生蛋

  • 唐路
  • 比超皮卡
  • 4194字
  • 2024-09-01 15:53:08

得到勃略师效忠的尉迟玄如今麾下兵力是龙朔军的数十倍,如果他想,完全可以将曾经冒犯过他的张朔、鲍小禾等人全部处死。但张朔对此并不担心,原因无他,一为利益,二为识人。

从利益上考虑,尉迟玄从莫尔寺逃出生天后,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光复他心目中的于阗国,而且很明显,随着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他对这个目标的信念愈加坚定了。

但是,哪怕形势朝着最理想的方向发展,即勃略师和勿萨踵这两位把守于阗国西、东门户的守将都无条件归从,坐镇王城的鼠泥也主动献出城池,他仍然得面对坐拥近万吐蕃精兵的琼隆囊嘎的威胁。

现实是残酷的,于阗虽为西域重地,实际上辖地内包括老幼妇孺在内,总人口不过四万出头,百姓长于农耕,并非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的游牧部落。

因此,就算凭借于阗王族的号召力,尽最大希望动员征兵,最理想的情况也不过征得战兵万余。除去维持各地治安的必要人力和后勤人员,满打满算能拉上战场的机动兵力,只在七八千人水平。

尉迟玄再自信,也不可能自信到认为只靠于阗本国便能战胜吐蕃大军,是以寻求外援就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纵观于阗的地缘,南、东两个方向都是吐蕃人的势力范围,唯一有希望且有能力出兵干涉的外援,只有北方七河之地的葛逻禄人以及东北方焉耆一带的十五部回鹘人。

尉迟玄明白这个道理,张朔和吕植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一路行来,吕植但凡抓到机会,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明里暗里向尉迟玄强调张朔和阙律啜、庞特勤的关系不一般,从而让尉迟玄打心底里相信,张朔确实是自己光复于阗的关键人物,使得双方在利益上深度绑定。

从识人上考虑,张朔一直在仔细观察尉迟玄为人处世的原则,也和吕植交换过意见,大致判断,尉迟玄是个靠得住的人。

所谓“靠得住”,既指其人情绪稳定,并非喜怒无常之辈,又指其人做人做事有底线留余地,道德感强,不会两面三刀。如此,在有利益连结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结交,成为朋友。

事情的发展和预想中一样,实力骤然变强的尉迟玄没有对泥腿子出身的龙朔军翻脸,相反,在勃略师轻视张朔等人之际,他还会适时出面维护。

不过,光靠打着阙律啜和庞特勤的旗号“狐假虎威”绝非长久之计,自从确定了自己的志向后,张朔日思夜想最迫切的一件事是拥有自己的部曲。

西域各国各部势力犬牙交错,尤其像葛逻禄、回鹘等部落汗国,部民百姓逐水草而居,对疆域的划定更为模糊,这也造成了大部分地区管理混乱,法律如同一纸空文。

哪怕像同出葛逻禄三姓的大部落踏实力部和谋落部,一旦出现矛盾,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请求叶护根据法律裁决,而是直接大打出手,谁强谁有理,简单粗暴却有效。

对野蛮讲文明毫无用处,只有更野蛮,才能让对方变得文明。

张朔相信,大的不说,只说小的龙朔军内部,自己一日没有部曲,鲍小禾和孙豹就一日不会真正归服自己。

对这些长期浸淫在弱肉强食环境中的亡命徒而言,嘴硬能逞一时之强,拳头硬才能建立起最为稳固的关系。譬如吕植,嘴巴已经够厉害了,遇上不认道理只认拳头的杨胡蝶,不还得乖乖认命。

可是在西域这个远离中原、汉人处于绝对弱势的蛮荒异域,身为汉人且毫无根基的张朔想要拉扯起一支属于自己的部曲谈何容易,左思右想,最可行的方案是“借鸡生蛋”,说得直白点,乃是先依附于人,积蓄实力,然后寻找合适的时机,独立自主。

张朔最开始选的“鸡”是阙律啜,不过很快他发现,阙律啜实力过强,自己很难在他的手下得到发展的空间,就算得到允许,拥有部曲,势必也将处在谋落部的高压监管之下,被牢牢控制,绝无单飞的可能。

然而于阗不一样,势力盘根错节,局势极为混乱。乱,就意味着机会。并且尉迟玄很显然是比阙律啜更适合的那一只“鸡”。

“唐人......唐人......”

尉迟玄迟疑再三,久久难下决断。

唐朝统治西域的早期,考虑到距离中原千里迢迢,为避免沉重的管理和后勤负担,奉行以羁縻为主的统治政策,即收西域各国为属国,将它们作为唐朝在西域的代理人,代替行施国家意志,只在必要时派遣军队介入。

最初,西域的局面大体上还能稳住,可是等到突厥为乱、吐蕃崛起,仅仅依靠羁縻很难继续维持西域稳定。不说西域各国叛降无常,就唐朝在西域赖以为基业的安西四镇,也屡次沦陷,又屡次重建。

后来,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西域动荡的态势,唐朝武后当政年间,决定正式派遣军队驻扎西域。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成为新的安西四镇,驻兵三万,自此,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虽说最后唐朝还是失去了安西四镇,但驻军的举措对西域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莫过于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西域汉人的数量。

为了让戍守边陲的汉人军士们免受思乡之苦,当时朝廷给予的政策是鼓励他们拖家带口,由朝廷分给屯田,彻底扎根当地。所以真正来到西域的汉人数量,其实远远高于三万之数。

这些汉人军士以及他们的家眷和一直以来不断西徙实边的汉人百姓相融合,在西域开枝散叶,甚至还形成了许多世家豪族,体制、风俗等一如中原。

其中龟兹、于阗、疏勒、焉耆作为老的安西四镇,均处在图伦碛边缘的绿洲中,是汉人的主要聚居地区。龟兹人数居四镇之冠,有十余万人,汉人数量最多,其余三镇相对较少。

于阗由于深受汉地文化熏陶,汉人数量次于龟兹,虽说在吐蕃人统治时期不断遭受打压逐步下滑,但至今仍有一二千户,人口五六千,倘若拉壮丁为兵,大概能有接近一千人的规模。

这便是张朔朝思暮想,自己第一支部曲的来源。

尉迟玄会对张朔的提议犹豫,并非恐惧千人规模的军队,着眼点实则在“唐人”两个字上。

毕竟,于阗的地面,足有一百多年不见唐军的身影了。

节堂内的气氛再度凝结,过了好一会儿,尉迟毘婆沙干笑两声,道:“于阗唐人不多,顶天了挤出几百人,对战事似乎没什么帮助吧?”

张朔正色道:“疏勒义军中,就有我唐人的一支军,可见在吐蕃人治下,我唐人早有反抗之心。等到于阗唐人再起事,图伦碛周边各地的唐人必将一呼百应。届时不单疏勒、于阗两地,想来龟兹、且末等地的吐蕃人也将受到义军冲击,再无立锥之地。”

尉迟毘婆沙摩挲着手掌,撇着嘴,不置可否。

张朔接着道:“王子,你我之所以合作,全因共同的敌人是吐蕃人。可是琼隆囊嘎势大,要击败他,纵然一星半点的力量咱们也得争取到。否则,赶跑一个琼隆囊嘎,南面的吐蕃人一波又一波来犯,于阗只靠自己,是否能长期支撑住,尚未可知。”

尉迟玄听出他弦外之音,道:“你不是说了,可以牵线搭桥,寻求阙律啜和庞特勤的帮助?我可以和他们做朋友。”

张朔摇头道:“此言差矣。”

尉迟玄笑道:“你的意思是,我于阗和他们做不成朋友?”

张朔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道:“王子,即便葛逻禄人和回鹘人这次帮你将图伦碛附近的吐蕃人尽数赶回羌塘以南。你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

尉迟玄神情一变。

张朔知道尉迟玄担心的是什么,干脆开诚布公,替他说道:“葛逻禄人、回鹘人和吐蕃人不再接壤,失去了直接的利益冲突,何苦再与吐蕃人为敌。更何况葛逻禄人本就长期结盟吐蕃人,两家化敌为友,实在轻而易举。倒是你于阗,处于战略要地,必将成为多方强邻争夺的焦点,真到了那个时候,于阗上下,必将永无宁日。”

尉迟毘婆沙故意道:“你明明是阙律啜的说客,怎么还反水说他坏话?”

张朔面不改色道:“阙律啜非我父、非我主,和我也仅是合作关系。我说这些话,并不影响我替他完成结好王子的委托。可是后面会发生什么事,谁说得准呢?我只是站在王子的角度,替你于阗说几句公道话罢了。”

尉迟毘婆沙不服气,问道:“你说我于阗不能和葛逻禄、回鹘交朋友,那么就能和你们唐人交朋友了?”

张朔点头道:“正是。我唐人和于阗有百年交好之谊,不存在解不开的死结。最要紧的是,我大唐和吐蕃在河湟、北庭等地还有无数恩怨账要算,不必说还有争夺西域的大仇了。双方绝无通好联合的可能,自是你于阗最牢固的盟友。”

尉迟毘婆沙道:“你大唐远在天边,和我于阗结盟,有何用处?”

张朔笑道:“目前吐蕃内乱,在各地的统治都岌岌可危。你去打听打听,我大唐与吐蕃在河湟一带的战事如何了。不止河湟,据粟特商人提供的情报,沙州、肃州乃至甘凉等地不日也将爆发反抗吐蕃统治的起义。大势如此,倘若图伦碛周边的唐人能聚集起力量,打通与大唐相连的道路是早晚的事。”

他其实对西域以外的实际情况不太清楚,“据粟特商人提供的情报”云云纯属托词,之所以能够信誓旦旦,全因当初听说“张议潮”之名后,对原本历史进程进行回忆,进而对形势发展作出了粗略的判断。

尉迟毘婆沙被噎得没话说,勃略师这时候对尉迟玄道:“王子,大敌未除,还是着眼于当下为佳。”

“啊,对......大敌尚在呢,琼隆囊嘎......”

尉迟玄似乎被这一句话点醒,涣散的眼神重新泛起光亮,而后道:“张郎君,你说得很有道理。咱们一步一步来,我于阗将唐人视为兄弟,也希望你能帮忙,团结唐人,帮我光复于阗。”

张朔心中大石落地,转视吕植,对方拈须微笑。

尉迟玄又道:“且不知我于阗能为你龙朔军做些什么?”

张朔道:“招兵需要钱粮,还请王子拨付。”

尉迟玄看了看勃略师,为难道:“神山堡中军粮有限,怕不够支用。”思索片刻,“我有一个法子,不知你愿不愿意?”

“王子请讲。”

“媲摩城的勿萨踵早有心附我,如今我举事,他还不知道,不如你替我去一趟媲摩城,说他带兵来合。媲摩城囤储颇丰,你带着我的亲笔信,勿萨踵一定会全力支持你。”

张朔闻言,目光扫到解把花、鲍小禾和孙豹,他们似乎对媲摩城的方位一无所知,满脸茫然的模样。吕植则微微点头。

勃略师补充道:“去媲摩城的中途,会经过一个叫杰谢的地方,那里有一位唐人豪杰,叫做袁翼。他在图伦碛的沙海中建立堡寨,聚族而居,远近唐人也都去依附他,徒附多达千余。可惜他对我于阗人和其他部族成见极深,极少与外通,你是唐人,倒是可以尝试拉拢他。”

张朔暗想:“没想到于阗还有这等人物,若能得他相助,再好不过。”当下说道:“王子,媲摩城之行,就交给我吧。”

尉迟玄道:“疏勒的吐蕃人和王城的守军还不知道咱们在神山堡的计议,我们还有时间准备,却拖延不得。”

张朔道:“不错,庞特勤是否发兵援助疏勒义军仍是未知数。等不到外援,疏勒伽师城最多还能坚持半个月,我们必须赶在这之前拿......光复于阗王城。”

尉迟玄站起身来,踱步到节堂当中,负手在后,边想边道:“如此,你我分头行动。我继续联络各地义士,顺便打探伽师城和王城两边的消息。你去媲摩城,同时招揽唐人......八日后,在这神山堡碰头如何?”

勃略师道:“要是咱们两方最终能聚起五千人,光复王城的把握就大了。”

“五千人......”

张朔压力袭上心头,却莫名产生一种兴奋的感觉。或许这是预感,预感到龙朔军的未来,从这一刻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