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府谷民乱

“阁老,你看这封奏疏!”

李标拿着一封奏疏,走到了韩爌身旁,神色有些凝重。

韩爌接过奏疏,翻看一眼,随即脸色微变。

只见奏疏上写道:“臣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奏闻皇上,近来因遍地饥荒,夷汉兵民相煽而动,披甲跨马的造反者出没于蒲城、白水、淳化以及汉中、兴化一带,势如燎原......”

奏疏是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呈上来的,说的是陕西民乱的事情。

定边营逃卒王嘉胤聚集饥民在府谷起义,引得诸多逃卒响应,聚众攻城、劫掠!

韩爌放下奏疏,叹了口气,说道:“辽东刚刚安稳下来,现在陕西又出了问题,今岁真是多灾多难啊!”

朝廷好不容易清除了阉党,皇帝又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有了欣欣向荣的迹象,结果灾祸频发,让朝廷疲于应付。

他扭头朝一旁的李标说道:“去小厅,大家商议一下对策吧!”

李标微微颔首。

片刻之后,内阁众人齐聚小厅之中。

韩爌将奏疏取出,给众人传阅。

看完之后,众人脸色也凝重了几分。

韩爌看了众人一眼,沉声问道:“这次陕西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闻言,刘鸿训扭头看着韩爌,沉声说道:“阁老,陕西若是发生民乱,朝廷为何不见陕西巡抚的奏报?”

听到这话,众人神色微动,他们都明白刘鸿训的意思。

巡抚与巡按不同,巡抚是一省主官,管理一省军政要务,是正三品的大臣;而巡按则是属于都察院的御史,跟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衙门都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官员。

按理来说,若是陕西出现民变,巡抚自然是最先收到消息的,现在陕西巡抚并没有向朝廷奏报此事,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陕西的民变并不严重,巡抚可以处置,二是陕西巡抚担心朝廷责罚,知情不报!

若是第一种,那很好处置,可若是第二种,事情就有些难办了。

巡按收到的消息的时间肯定要比巡抚晚许多,拖了一段时间,民乱怕是要严重多了。

一旁的成基命眉头微皱,沉声说道:“事情如何,还需派人去探查一番,但朝廷也应当做好准备,若真出现了大规模的骚乱,朝廷也要准备好派兵镇压!”

“想要派兵镇压可不容易!”刘鸿训脸色微沉,“朝廷刚给辽东拨付了一笔银子,现在哪里还拿得出银子来平乱!”

前些天袁崇焕请求朝廷拨付银子,用来修缮辽东的几座大城,这件事皇帝已经批准了,一下子从户部拨付了十万两银子。

现在户部哪里还有钱去平乱!

罗喻义思索片刻,说道:“现在大同府到京城的轨道还没开始修,或许可以请皇上将此事往后推,先从内帑拨付一笔银子,用来平定叛乱。”

听到这话,一旁的刘鸿训等人微微颔首。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比起修一条轨道,还是平定叛乱更为紧要一些。

周道登连连摇头,说道:“轨道乃是皇上定下的大计,岂能随意更改!”

他倒不是多认可皇帝的计划,而是......他已经收了王所志的银子,还有那两个美人——真的很润!

再者,他也不认为皇帝会暂停轨道的修建。

罗喻义撇了他一眼,沉声说道:“陕西紧邻山西,若是陕西民乱无法平定,不需几月,定会蔓延至山西,山西现在是朝廷开采煤、铁的重要地区,也是朝廷新增赋税的来源,若是因为民乱导致山西矿场停止生产,岂不是要断了朝廷一大赋税收入!”

“这话说得就有些严重了。”周道登神色平静,应到:“陕西民乱时有发生,都不过是一些小的骚乱罢了,坏不了事。”

“朝廷只需派一支兵马,一两月足以平定动乱,自不必担心危及山西。”

见两人争吵起来,一旁的韩爌神色一凝,重重的在茶几上敲了几下。

“咚——咚——”

声音有些沉闷。

两人听到声音,这才停了下来。

韩爌扫了两人一眼,沉声说道:“民乱不是小事,不可轻视了。”

“不过,此事尚未确认,也不好大动干戈,先让兵部派人查验,同时,兵部和户部也做好准备,随时调动兵马。”

“一旦确认事情属实,立即调动兵马前去平乱!”

“至于所需粮饷,先由户部筹措,以应急需!”

闻言,李标等人微微颔首,都没有意见。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确认陕西的情况。

其他事情都可以先缓缓。

真要动皇帝的内帑,那也要等调兵之后再说。

见状,周道等自然也不好再多言。

韩爌见众人没有意见,他扭头朝着一旁的李标说道:“写上意见,签了字,给宫里送去。”

李标拿起奏疏,走到一旁的书桌边,将众人定下的意见写了下来,随后几人一起签了字。

······

乾清宫,朱由检正看着一份奏疏愣愣出神。

写这份奏疏的人,名为卢象升!

明末诸多官员,最为知名的几人,其中便有这卢象升。

卢象升在明末的文臣之中,领兵打仗的本事也算是顶尖了。

从奏疏开头,朱由检也知道了卢象升的官职,大名兵备道。

大名指的是大名府,而兵备道这个官职,属于提刑按察使司,是按察司分支,在地方上也属于是一个不小的官职了。

兵备道负责监察地方兵马、卫所。

此番卢象升上书,就是给朝廷提建议,希望整顿地方卫所,加强地方兵马的实力。

对于地方的情况,朱由检也不太清楚,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在奏疏上,内阁的票拟也是含糊其辞,并没有明确指出来到底该怎么做。

朱由检瞥了一眼底下的签字——周道登。

他眉头微皱,这段时间他也看了不少的奏疏,内阁几位阁臣的票拟他都看过。

其中就数周道登的票拟最为差劲,经常故弄玄虚,不知所云,对于解决事情,根本没有丝毫帮助。

朱由检撇下票拟的结果,看着卢象升的奏疏,暗自想着,是不是应该给卢象升换个位置,让其好好锻炼一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来。

就在此时,王承恩快步走了进来。

“皇爷,内阁送来了一份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