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人民币(DC/EP)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 沈春明
- 4039字
- 2024-06-28 16:44:57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演化成因和经济效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先决)条件,到路径选择、风险应对等多个方面展开多层次研究。其中,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丰富,既有宏观的路径规划,也有国际化路径中各变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既有顶层制度设计,又有实践的风险防控手段;既有从结算、计价、投资到储备的职能递进方式,又有从周边、区域到国际化的地域范围扩张。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前期研究较多基于定性视角展开分析,尽管现有研究尝试从定量视角予以探索,但在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DC/EP,数字货币及电子支付)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鲜有研究系统考察数字人民币(DC/EP)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伴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快速变化,不同种类货币的国际地位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全球性的危机在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某些货币的国际地位,并给另外某些货币带来提升货币国际化地位的机遇。需要指出的是,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及2009年的欧洲债务危机期间,人民币资产成为很多国家避险资产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2016年10月1日被正式纳入SDR篮子(权重达10.92%,高于日元的8.33%和英镑的8.09%)之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是呈现出快速演化态势。然而有一点需要提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经济实力还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现象。一方面,在国际货币地位方面:①作为支付货币,美元占全球的38.4%,居全球第一位,而人民币仅占2.2%(2021年2月数据)。②作为储备货币,在全球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为55.2%,全球排名第一位,而人民币仅占2.1%(2020年第四季度数据)。③全球贸易融资中,美元高达87.1%,而人民币仅占1.3%(2021年2月数据)。总体来说,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人民币的发展,其占比均未超过2.5%,与美元占比相差较大。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实力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的数据):①中国GDP排名全球第二位。尽管位列美国之后,但远强于欧元区国家及英国和日本。②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13.1%。③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大国。外汇储备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债券、股票、保险的市场规模也均列全球第二。
由于数字货币可以实施穿透式监管,同时数字货币又是将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融为一体的载体,在数字货币流动时,即可对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数据进行准确的获取、监管,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资金流向(如跨境资金流动、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非法交易等)进行监管,从而有利于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更精准、更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同时也有利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减少全社会运行的摩擦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试点取得良好成果,发行本国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的国家开始采取积极举措以快速助推央行数字货币进程。其中,美国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我国数字人民币(DC/EP)于2020年5月(在苏州)试点后不久,美国就于2020年5月28日发布其“数字美元项目”(Digital Dollar Project)白皮书。
然而,2020年暴发的全球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好转,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美国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此时,数字人民币(DC/EP)迎来了非常难得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在疫情全球蔓延、各国疲于抗疫之际,2020年5月我国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DC/EP)的试点,苏州相城区从2020年5月开始,在其所属的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发放中,50%的交通补贴以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形式发放,至此,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的首个应用场景正式落地,中国也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使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之前虽有相关国家发行过央行数字货币,但均为小国,例如,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厄瓜多尔发行厄瓜多尔币(EDC);2017年11月,乌拉圭发行数字比索(E-Peso);2017年12月,委内瑞拉发行石油币(PTR);2020年2月,瑞典发行电子克朗(E-Krona)等。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的国际货币优势:央行数字货币的秒到账、零成本、匿名性、安全性高等优势,使其能很好地解决跨境支付的费用高、速度慢、结算周期长、汇差损失风险大等长期以来的痛点,从而能大幅提升(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促进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加快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些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的国际货币优势。数字人民币(DC/EP)不仅兼具央行数字货币的上述优势,而且采用了双离线(交易双方都不需要通过网络的离线状态)交易模式,使得交易不受时间(7×24小时)和地点(不需要网络和过多的机具支持)的限制,从而使得数字人民币具有了更强的国际化天然优势。特别是数字人民币(DC/EP)能否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能否进一步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本书紧紧围绕数字人民币(DC/EP)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内在逻辑,以“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应用研究”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为主体,以其他章节为主体的重要支撑,主次分明、主辅联动、浑然一体,构成“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的强内在逻辑。
(一)理论研究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从三个层面展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具体如下:
首先,研究数字人民币(DC/EP)的产生与发展。从私人数字货币到法定数字货币,再到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DC/EP),详细研究了数字货币每一阶段的产生与发展。
其次,研究当前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化。包括数字人民币(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当前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路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等。
最后,研究数字人民币(DC/EP)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从数字人民币的优势、条件展开,研究了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外部环境,即全球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以基本囊括全球主要法定数字货币的11个典型国家为代表)。
(二)实证研究部分
为准确刻画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本书基于两个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
1.基于跨境资本流动视角
基于小波分析法和动态溢出分析法分别实证估计了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和数字人民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数字人民币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二者之间的联动性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频率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②美国利率和中美股价收益率之差作为系统性风险的源头,对数字人民币等系统内其他变量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样本区间内始终为正。③国际资本流动和数字人民币作为系统内风险的承受者,对其他变量的波动溢出效应始终为正;人民币汇率预期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同时作为美国利率和中美股价收益率之差的波动溢出承受方,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输出者,在系统中更多地作为将波动从美国利率和中美股价收益率之差传导至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桥梁和渠道。④数字人民币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始终为正,且在2014—2016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峰值。
2.基于非线性和时变性视角
本书首先采用能够捕捉结构突变点和平滑渐变点的非线性单位根方法,对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及其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准确刻画。进一步地,为揭示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书相继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边限协整模型(ARDLECM Bound test)、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STAR)以及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BVAR)实证分析了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非线性影响。所得出的实证结果和研究结论为:整体而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但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的经济基本面环境下,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呈现出潜在的区制转换和非对称性特征。特别地,在货币政策(息差)、经济增长(产出缺口差)、通货膨胀(通胀差)以及汇率(汇率预期)等作为转换变量的经济环境下,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会依托于上述不同的经济环境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制转换和非对称性特征。
(三)应用研究部分
从实际应用上阐述数字人民币(DC/EP)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内在逻辑。首先,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竞争力的应用设计特点,包括采用中心化管理的双层运营模式、“一币两库三中心”运营技术架构、定位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多样化的钱包等;其次,剖析了数字人民币在境内及跨境支付中的试点应用情况,其中境内试点以雄安新区为例;最后,鸟瞰了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国际竞争环境。
此外,数字人民币(DC/EP)尚处于发展和推进之中,其研究框架尚未成熟,且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因而本书的理论研究可以弥补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方面研究的不足,实践中可以为实务从业者提供参考。然而,在这一研究中还存在较多的难度和挑战:一方面,由于本书写作内容涉及的领域较广,数字人民币(DC/EP)不仅涉及计算机、新一代信息技术(ABCDE/IoT/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和5G技术等)、金融科技、法律、政治、军事、外交,还涉及密码学、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仅涉及政府、产业、学界、研究机构(含高校),更涉及金融(监管与市场参与主体)、服务业(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应用等;不仅涉及国内利益相关方,还与全球紧密相连,包括跨境支付、国际货币(支付)体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体系等。另一方面,由于数字人民币(DC/EP)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试点地区相对较少,数据(尤其是时间序列数据)非常难以获得。在本书的研究中,特别调研访谈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央行科技司、央行征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河北分行、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们,以及从事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究的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场景落地的实业界的同人、朋友们,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宝贵建议,尤其是数据方面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