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走出去”

“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进行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是以中国企业为主导,服务中国企业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是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来看,“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国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其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分量。

第三,无论是从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从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来看,中国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这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要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企业必须把力气切实花在做好产品、做大品牌、创新技术、开拓市场等核心环节,做好自身的能力建设;同时,也需要对生产经营之外的因素给予更多关注,至少需要注重六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劳工、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法律,在严守法律边界的前提下迈开步子“走出去”;二是有针对性地研究对象国政策,弄清楚激励和惩罚性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政策走向和倾向;三是对瞬息万变的项目信息、政治经济动态信息等时刻掌握于心;四是充分考虑并防范应对汇率风险;五是对沿线国家的宗教、文化、情感需求等充分了解,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考虑“入乡随俗”问题,避免“水土不服”或者与当地宗教文化有所抵触;六是本着互利共赢、“授人以渔”的心态和原则与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培训机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预先规划、认真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