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承精粹,博采众长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学习,闫慧敏教授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丰富的中医理论指导的临床实践中,在多位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亲身教导下,闫慧敏教授的临床思维得以培养,临床能力得以提高,学术经验得以不断积累。

(一)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刘韵远先生对闫慧敏教授学术思想影响最大。作为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刘韵远先生对闫慧敏教授中医学术的启发与培养最为尽心尽力。闫教授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于1990年拜刘韵远先生为师,正式跟师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刘老的学术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1]。1994年,闫教授以优秀的考核成绩结业出师。

刘韵远先生为河北省邢台市人,生于1917年4月,至2005年离世,从医60余年,学贯中西,学识渊博,医术高超,具有别具一格的中医儿科学术观点和体系,为著名的中医儿科大家,为中医儿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4]。刘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其年幼时即师从于祖父文质公学习岐黄之术,初步接触中医基础。1934年考入河北医学院,潜心学习现代医学3年,毕业后于1939—1944年就读于华北国医学院,学习中医。1944年毕业,于同年拜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为师,潜心跟随施老先生学习侍诊3年。1950—1951年于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进修一年。1952年到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工作,任中医科主任,组建了中医儿科门诊及两个中医儿科病房,为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几十年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深厚的基础。

图1 刘韵远先生传承谱系

刘韵远先生精通四大经典,对儿科经典古籍谙熟于心,撷取各医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特点,在中医儿科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刘老重视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崇尚仲景的学术思想,综合应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重视小儿“四诊”,尤重望诊,强调小儿舌诊,总结出其独特的观察小儿舌面红点的望小儿舌象的诊断方法,协助判断病性及转归。刘老认为小儿疾病往往“寒为病因,热为病果”,要辨清寒热,用药时应防过用寒凉之品,以免苦寒太过伤及稚阳,更不要看到炎症就用清热之品。

刘老崇仲景之旨,深入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深谙仲景辨证和遣方用药之法,以仲景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精髓贯穿于自己的临证治疗。刘老常说“历代医家各有所长,皆不及仲景之方运用灵活”,认为仲景方“实为统治百病之准绳”。刘老临床治疗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善用仲景方治疗小儿病,例如:用宣肺散寒法标本兼治小儿咳喘;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痰湿阻肺之咳喘,并用其温阳化气之功治疗小儿唇裂;应用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小儿寒饮兼感之哮喘;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痰热壅肺之咳喘等。而对于小儿脾胃病的治疗,则应用“五苓散”加减化裁,治疗小儿湿热泻;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化裁,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小儿水肿等。这些均体现了刘老宗仲景之法,结合儿科特点灵活运用的辨证思想。

刘老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授,带徒传承,悉心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用药经验,培养出多位儿科专家,使中医儿科事业后继有人,闫慧敏教授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二)汲取王鹏飞先生辨治精髓

在学术思想上,“小儿王”王鹏飞先生对闫慧敏教授亦有着重要影响。王鹏飞先生于1954年到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工作,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学渊源,积三代祖传医术,将中医经典理论与民间实践经验相结合,临证经验丰富,应用多种自制丸散治疗小儿疾病,辨证用药有很多独到之处,尤其擅长治疗小儿脾胃病,重视脏腑辨证,顾护脾胃,调和气血。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还是年轻医师的闫教授曾跟随王老应诊、抄方学习,王老的遣方用药对闫教授的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对小儿脾系疾病如胃脘痛、厌食、呕吐、泄泻、便秘,以及小儿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辨证治疗上。1988年,“北京王鹏飞儿科诊疗研究中心”在北京儿童医院成立,大大推动了对中医儿科脾系疾病的研究发展,促使闫教授在小儿脾胃病的研究诊治上做了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获得丰硕的成果[3-4]

(三)陈昭定先生指导与教诲

陈昭定教授亦曾任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带领着闫慧敏教授一起为中医科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而卓越的贡献。陈昭定主任的学术思想,尤其“以脾胃为中心”的临证思想,成为日后闫慧敏教授临床工作的重要思路及指导思想,并成为闫慧敏教授治疗儿童常见病及疑难重症的重要法宝。闫慧敏教授也逐渐成为中医儿科从脾胃论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些,都离不开陈昭定主任的悉心指导与教诲[5-6]

陈昭定教授提出小儿“百病皆为脾胃生”的概念,认为饮食失节,脾虚不运,胃纳不和,可影响机体气血津液的变化,终而造成血瘀气滞、痰饮内停,这也是造成小儿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根源之一。闫慧敏教授在行医过程中,谨记陈昭定教授的指导,同时进一步理解李东垣对脾胃的论述,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加强对脾胃的运化与调护,获得了积极的临床反馈。闫教授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提出了健脾运脾的思路,不仅传承了陈昭定主任的脾胃论治思想,更是将李东垣所论述的“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筋身柔和,九窍通利,外邪不能侮也”应用于临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中医特色,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闫慧敏教授临床常用的五脏辨证,也是受陈昭定教授的启发而成,并且与陈教授的临床思路一致,在以脾胃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如肺系疾病中的重症肺炎、反复哮喘,闫慧敏教授遵从陈教授肺、肝、脾同治的原则,互相协同,互相促进,通过补土培金、泄木养金、佐金平木等方法治疗肺系虚证、实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一系治疗。再比如肾系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闫慧敏教授也遵从陈教授培补脾胃的思想,通过培补后天,滋养先天,健脾运脾来运化气血、通畅气机,促进水肿消退;通过健脾,改善脾统血功能,促进紫癜消退、血尿缓解;通过运脾化湿,促进精微化生与代谢正常,改善蛋白尿。陈昭定教授的脾胃思想,被闫慧敏教授灵活应用在临床中,不断改进发展,有效地促进疾病的康复与缓解。

儿童疑难杂病往往以头绪纷繁芜杂、症状千变万化、预后不良等为特点,无论中医医师还是西医医师,都将疑难杂病作为重点攻克的内容,甚至奉献毕生的精力。然而疑难杂病,在病因病机上,往往令人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入手。陈昭定主任认为很多疑难杂病,病史复杂,病情迁延,往往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相关。而后天因素中,作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异常,必定为疑难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无论小儿肺炎、胃肠炎、关节炎、肾炎、黄疸、肝炎等,无不在发病诱因、起病过程、发展阶段等方面,与脾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调理脾胃功能,运脾健脾,促进胃纳腐熟,外可卫气充盈以预防六淫邪气,内可调节水液代谢平衡,气血运行正常,自然可预防疾病、促进病情改善。这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特点。因此,闫慧敏教授在陈昭定主任的教导下,在重症及疑难疾病诊治过程中,也往往责之于脾胃运化的失调,并通过健脾和胃,加强运化作用,来作为其重要的治疗原则。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往往会因外感加重病情,闫慧敏教授便通过顾护脾胃,培土生金,使腠理紧密,以减少发作次数;同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往往存在肺气被束,肺气不宣,郁而化热,炼液为痰,痰热阻肺,肃降无权,进一步导致痰热闭肺、热毒闭肺,闫慧敏教授便加用清肺宣肺之品,并酌情健脾化湿,使痰化无源,进一步阻断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