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以营卫失和“郁浊”理论论治双心病

双心病,即心理疾病与心脏病合并存在的一种疾病,现在一般指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躯体症状一类疾病或心脏微血管痉挛一类疾病。最早,由《内经》提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人体为整体的身心观,阐述了心神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关双心的理论。历代古医籍中并没有双心病中医病名的明确记载,冠心病相当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心悸”,抑郁、焦虑或者失眠等精神躯体症状,相当于中医“郁证”“百合病”“脏躁”“不寐”等。

临床病例表明,心脏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常常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43%的人伴有精神或心理的障碍,焦虑、抑郁或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比正常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19%。上述两组数据验证了双心病的患者群体不断壮大,且呈逐渐递增的趋势[117]。近几年,西药对本病的治疗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因此,在双心病的治疗中,中医药逐渐被患者所采纳,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双心病的中医病机为营卫失调、肝失疏泄致“郁”,脾失健运致“浊”,最终导致心失所养,故在此病机的基础上又有益气补血、调和营卫、疏肝理郁、健脾化浊、养心安神等治法,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内外兼顾,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