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院子是小路的起点,第三汇合点,有一个罗家老院子,村小罗老师的儿子就跟我同班,他叫罗明光,是我最好的搭档。按放学从学校出发,全校同方向能一起走的孩子最少有30—50人,除去几乎绝缘的女生外,还有20-30个同学能同行一大段路,从公路切换到小路后,同路人只剩不到3、5人,沿途逐步分散,罗明光是与我同路最长的同学。在这么多孩子中,我和罗明光不是最调皮的孩子,但绝对是最佳相声组合,互为捧哏、逗哏,灵活转换,在不少人眼里,我俩绝对是整条马路最靓的仔。为什么呢?大约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大家熟络起来后,我和他每天各看一本小说,每天你把你看的讲给我听,我把我看的讲给你听,就这样一边看一边相互讲述,节省看小说的时间,因为小说都是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一次性看完。我们交换故事,就有很多同学围观蹭听,渐渐汇集了不少粉丝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评书小圈子。
当时小说书很珍贵,比小学时看的连环画更珍贵,很难搞到一本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古龙当时还没普及到乡村,我们还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当时小说很少,也没有什么选择,逮着什么看什么,在金庸和梁羽生之间,我们更喜欢梁羽生。从后来文学解析的视角来看,金庸的小说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学性,故事也更多转折和伏笔。其小说名气都很大,特别电影电视反复翻拍和改编,已经耳朵都听老茧了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书无人不知。
而梁羽生的武侠世界则不同,故事平铺直叙,线条简单,没那么多弯弯绕,更利于我们初中生阅读和传播。他的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像抗日神剧一样,每个人的好坏都写在脑门上,简直太适合我们这年龄,也适合拿来讲故事。梁先生的小说还有个特点,不同小说间的人物脉络相通,时代背景能延续,故事也像小说一样,一本一本地延续发展,串成一个个精彩的系列。如果你也想重温梁先生的作品,我可以帮你梳理一下阅读顺序,其小说大致有五大系列,分别为:
1、《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2、《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3、《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4、《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挑灯看剑录》《风云雷电》;
5、《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其中系列1和系列2也可合在一起,都是以天山派的武学故事为线条,武功也是以张丹枫的武学为主的系列小说。当时看过的可没看这么全,当时真正看过的也就四五本而已,我们每天交叉看、交叉说故事,有时我看《大唐游侠传》,罗明光看《江湖三女侠》,他说给我讲冯瑛、冯琳和吕四娘的故事,有次说到冯瑛的轻功厉害,敌人一枚暗器破空而来,冯瑛腾空而起,暗器不断连发,冯瑛身形下坠,危急时刻,她用左脚尖点自己右脚背,借势再次飞跃,躲过暗算。讲到这里,刚刚初二开始学物理,我说她这个不符合物理学定律,肯定飞不起来,为此我们来争论了许久。后来我有些杠精,应该是从初中就开始了,如果“杠”是一种病,那么我病得不轻。
以写天山派为线条的系列小说,人物众多,性格迥异而分明。但我更喜欢系列小说中《云海玉弓缘》前后这几本,可能是因为小说主人公是唐晓澜、唐经天这些唐姓大侠的缘故,爱屋及乌,与他们相关的冯瑛、厉胜男、孟神通、金世遗这些人都是我最喜爱的角色。虽然从入世的眼光来看,我个人性格并无侠气,但我个人内心秉承的底线和原则深受初中看小说、听小说、评小说过程的影响。小说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都十分复杂,对朋友、对敌人各种想法太多、主角的优柔寡断等,导致故事越来越庞杂,人物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常替小说主人公累和操心。在复述小说过程中,渐渐形成人与人、与世界关系要尽量保持简单,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故事巅峰必然主角陨落,要急流勇退,好人坏人均死于话多等为人处世哲学,慢慢进入我的潜意识,成为某些个人原则。随着渐渐长大,离开成长之地越远,人渐渐变得寡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内心却越来越简单,这些应该都拜这条上学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赐吧。
仗剑走天涯,年少时就置入了内心,成为自己向往的一部分,这些简直粗暴和蒙昧的冲动,成为自己轻狂年少时的主要精神支柱。因此早些年一直在向外走,走出熟悉的圈子,走出那些被人打了标签的区域。小说中大侠意气江湖,从不为五斗米担忧,当在现实生活中出走后,每顿饮食和柴米成了自己主要思考的事情,渐渐就迷失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年轻的向往是清高的,完全不能融入现实世界,使自己显得格格不入。随着生活的继续,不断摧毁着这些幻想,这些都是代价。这些成长的代价,慢慢让自己摸索出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这娧变过程,其实就是仗剑江湖如何蜕变成精致利己主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