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2021年上半年达到顶峰后由热转冷

1.首次出现市场供需两端同时增速下行

2021年7月是房地产市场的转折点,上半年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房企到位资金额、开发投资额、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均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值之后,市场快速下行。房地产市场的前端开发指标与末端销售指标同时持续下行长达24个月,这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自2021年10月起,各地陆续开始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但直至2023年6月,市场仍在底部调整,市场下行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史无前例。

自1998年房改启动中国房地产市场以来,市场也曾经历几次下跌,如2008年和2014年,但这两次市场前端(即开发端)均是在末端(即销售端)下行调整6个月左右才开始出现下行的,如2008年4月,月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出现了-12%和-7.8%的负增速,负增速一直持续到2008年12月,但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在31.7%的高位,直到8个月后的2009年2月才下降到1.03%的低位。再如,2014年2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负增长,但月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到6个月后的2014年8月才出现增速下降。

2.市场物理量指标下行幅度远远超过价值量指标

在房地产市场指标里面,凡是用平方米计量的指标均可称为“物理量指标”,其下调幅度远远超过以“元”计量的价值量指标的下调幅度(见图1-1)。2022年1—12月,物理量指标(除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调幅度均在10年以上,如竣工面积回落到11年以来的新低,新开工面积回落到12年以来的新低,土地购置面积是1998年有统计24年以来的新低;价值量指标,如房企到位资金、土地成交价款、商品房销售额等均是5年以来的新低,开发投资额仅仅是2年以来的新低。这说明房地产行业这次下行的调整,不仅对行业自身影响巨大,而且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远远超过行业自身。也就是说无论是上游的建筑、建材等行业还是下游的家电、家居等行业,均与开工、竣工、成交面积有关,而与房地产价值量指标关系不大。因此,不能低估这次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幅度产生的负面影响。客观来看,2022年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5%和-6.2%,是拖累消费增长的两个最大项。

3.市场供给端指标下行幅度远远超过需求端

本轮市场调整,房地产行业前端(即开发端、企业端、供给端)的收缩程度远远大于末端(即销售端)。2022年,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竣工面积等指标均回落到10年以来新低,而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只回落到5~6年以来的新低。这说明这次市场下行是由房企引发的,供给端遇到的问题远远超过需求端。由于房企融资性现金流的急剧收缩,烂尾楼出现,影响了购房需求的释放。最典型的表现就是2022年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6.8%,但全年现房销售一直是正增长。这一情况与2008年和201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时候截然不同。2008年和2014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负增长,期房和现房销售也一致出现负增长,但是这次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自2022年2月出现同比负增长持续至今,而现房销售增速一直维持正增长。说明供给端的风险问题影响了需求的释放,人们因担忧买到烂尾的房子而不敢购房。这次救市政策主张“救项目不救企业”,实际效果就有限了。反映房地产从开发到销售整体状态的国房景气指数降到了历史低点(见图1-2)。

图1-1 房地产市场物理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图1-2 国房景气指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各月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作者整理。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变化首次出现了这些新特点,主要是收缩性调控政策集中出台、头部房企债务违约、新冠疫情三因素叠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