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11封
- 给女儿一一的100封信
- 浥晨一
- 1338字
- 2024-04-10 15:59:07
女儿一一:
回到BJ,已经是雪满古都,所有的房屋顶上,都像戴上了白色的帽子。平日里萧疏的景象,顿时增添了不少生趣。尤其是故宫一圈的古建筑,加上了霜雪后,简直是穿越时光,梦回明清。
雪是由于冬季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后,上升冷却凝结,低于零度,便成雪花降落下来。如此一解释,诗意顿无。
洁白无瑕的雪,如同人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雪是古代文人表达自己高洁傲岸追求的重要载体。由于冬季只有梅花开放,傲霜斗雪,雪又时常与梅花做比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关于雪,最有气势的作品,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是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雄关漫道,抵达陕北时所作。词中透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气势,独步千古。
或许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雪多是夜晚降临。树枝上挤压了过多的雪,就会折断。而雪覆大地,使得夜晚分外明亮。白居易有过类似的经历,并写了下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中午到景山公园,看到山顶、树顶满是积雪,想到了唐代诗人祖咏的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在长安,遥望钟南山顶积雪,同在BJ望见景山顶的积雪,应该是同一感受吧。这首诗是他科考时的应试之作,按照规定应写八句,他写好四句后,认为意思表达足够,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就交卷了事。景山公园的柿子树上,果实垂垂,红彤彤的一大片,配着雪的白色,煞是可爱。偶有乌鸦飞掠枝头,是青天、白色和红果间添上的几点墨迹。站在山顶万春亭下望,雪中的故宫万籁俱寂,雄浑而又明净。
此外,还有两首比较出名的咏雪诗,你读小学时,应该都需要背诵。一首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另一首诗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不止北方有雪,南方的雪也颇有可观。如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把江南的山水与北国的风光结合的一起,唯有冬天的雪可以做到。所以有“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雪西湖”的说法,因而雪中游览西湖,才得游兴的真谛。可惜这种机会,一年不见得有两三次,每次下雪后,都要赶个大早,到西湖边看雪,否则很快就融化了。明末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因为记载了西湖的雪,而流传至今。“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希望以后有和你一起看雪的际遇。
202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