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时代认识传媒新规律

1.通过知网霸道看信息衍生临界点

如果大家搞学术,就知道有一个检索网站知网,可以用来查询学术文章是否存在抄袭。知网收集了几乎所有的学术论文,下载要付费,各个研究机构查询下载的费用非常高。

2021年12月,一个热点引爆了网络舆论。退休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发现,自己如果想从知网下载自己发表的论文竟然需要像普通读者一样向知网缴费,如果想要把自己一百多篇论文下载下来,需要花费的金额不菲,但是知网从未向赵教授支付过一分钱稿费,而且自己的论文对知网并无授权。面对知网利用自己学术成果牟利的行为,愤怒的赵教授把知网告上了法庭。赵教授最终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知网在败诉之后,下架删除了赵教授的所有论文作品,而对一名学者来说,查不到他的论著,对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将是巨大的打击。

知网现在在学术界是学阀一般的存在,这也不是知网第一次站在风口浪尖。早从2000年起,知网就开始以年为节点疯狂涨价,先后遭到各大高校的抵制,但是由于知网的特殊性,各个高校又不得不重启知网。最有名的当数2016年3月北京大学的公开抵制,当时的知网已经将收费价格翻了几倍,连续几年的毛利率都能稳达50%,对其学术垄断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知网能够如此,是因为它已经超过了网络信息系统的临界点,它收集了所有的论文,你不找它查重是不行的。在它收集的论文数量不够的时候,谁也不会找它;而在它收集的论文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谁也离不开它,这中间就有一个临界点。它超过了临界点,作者需要求着它让自己的论文在它的网络上查得到,因为如果在知网查不到,别人的抄袭就不叫抄袭。甚至到了后来,如果抄袭者的文章先在知网查到,那么原著者甚至有沦为“抄袭者”的风险。知网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文章,我的很多网文甚至是匿名网文也在上面。你离不开它,它当然可以利用你的文章收费,而且不付费给你。赵教授“不开眼”,就被它惩罚了。要不是现在国家对网络平台实施反垄断、反对资本无序扩张,赵教授肯定要忍气吞声了。由此,我们见识到了平台的力量,见识到了网络平台发展过程中的临界点。

信息会自我繁殖。因为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额外的新信息,就如《红楼梦》本身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对《红楼梦》的研究养活了多少的红学家。鲁迅生前肯定也没有想到,他死后有那么多人以研究他为职业。本人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网络上搜索“鲁迅研究单位”,竟然得到了几十万条搜索结果,这些都是繁殖的信息。

信息衍生,是指核心信息会产生附加在某些信息上的新信息。比如,我们的一个生活习惯可以是一条信息,而对这个习惯的统计信息,就成了另外有用的信息。统计信息的覆盖层面越广,价值就越大,通常信息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增值和衍生使得信息量极大地增加,这些增加的信息是有用的价值杠杆还是无用的信息泡沫,关键在于信息的实际价值。

我们都会收到垃圾邮件、垃圾短信,这些垃圾信息就是信息泡沫最典型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比如我们现在的数码相机可以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地随时随地拍照,其结果就是我们的照片几乎不冲洗,也不整理,然后就是忘却,最后电脑系统故障,硬盘格式化,一切归零,而这些数码照片,也变成了信息垃圾。

信息垃圾很多时候是会转化的,我们一般很讨厌铺天盖地的广告,但是当年《计算机世界》的报价栏目,其中计算机产品的报价对市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还有《慧聪商情》也是业内人士必看的。本来是各商家投放的广告,但这些信息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反而变成了信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价值就是信息的发掘结果。而我们使用的搜索引擎,排在靠前位置的搜索结果,多数带有广告性质(竞价排名)。

这些信息的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增值,其原因就是大家都要使用,而且对行业的影响巨大。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不是某一条信息产生的,也不是很多条信息产生的,是信息量增加到超过某一个临界点而产生的。这个临界点在信息体系里面极其重要。

这样的临界点是如何产生的呢?统计发现其中关键就是信息集成到一定的程度,在某个细分领域形成了标准,这个标准使得评价体系变化而产生临界点。比如,前文提到的《慧聪商情》,其报价的信息量集到一定程度,成为市场价格体系的标杆,买卖双方就会参照此标准进行交易。信息系统超过临界点的价值,就成了标准的价值。

我们再分析一下搜索引擎的价值来源。初期搜索引擎就如同因特网第一次出现的门户网站一样,进行大量的信息整合导航、极快查询,后来实现职能模糊的搜索,其根本在于建立一个标准,通过这样的标准控制评价体系,即什么信息是最有用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优劣鉴别越来越重要,所以评价体系的价值凸显,可以决定谁的信息排在前面。有了这样的评价权力,便可以轻松渔利,所以竞价排名就产生了。

在信息熵和耗散结构下,我们在理论上清晰地认清这个临界点是什么,就是耗散结构从混沌到有序,产生了有序结构。

2.传播和获取方式的改变

信息、物质、能量,被恩格斯视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古代的烽火狼烟到如今的信息网络,人类借助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工具传递难以计数的信息。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人与人的口口传播;随着文字和印刷的出现,阅读成为获取核心信息的方式;19世纪后半叶,伴随无线电等电子技术的进步,出现广播和电报、电话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声音成为主流信息形式,直到二战后电视普及,以及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开始普及。

各个途径又逐一分支和相互运用,比如:不同语种的相互传译,实现大千世界文学艺术的融洽和共鸣;书籍报刊的循环传阅,给予各类高低文化以流通的领地,上至严谨学术,下至花边新闻;机械摄影和数字摄影各有利弊,但都曾各占图片时代的一席之地;绘画设计传递创新思想,磨合学院和民间的艺术体现之隙;音乐舞蹈娱乐的形式得以用丰富的文俗信息盛飨公众;等等。每一次的传播途径拓展,都带来信息的革命和增长。

人们获取信息从阅读、听广播到看电视,这些传播途径与网络传播不同,网络时代的传播和传统传播途径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它不仅仅传播信息,还同时记录信息。在以往的传播方式中,对于书籍,阅读后除非你抄录或者把书买下才能够记录信息;对于听广播和看电视,基本是接收后就忘记了,你做记录和录音、录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因特网是传播信息的同时记录信息,你从网络接收和下载的信息文件,基本都存储在你的电脑中,除非你主动地清理,否则它一直存储在你的电脑中。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很容易在公众中消除,只要不再播放,并且禁止这些音像制品的销售,很快就可以在社会上消失;但是有了网络之后,你想要把存储于网民电脑里面的信息删除,且不让其在网友之间互相传播,就变得有些困难。

网络不会忘记,完全有别于以往的传播方式。

(2)传播中的信息淘汰

低利用价值的信息被时代过滤并淘汰。一件最新时装发布会的成衣作品出现后,可以即刻过时;时装也作为文化符号代代更新和本末轮回。一本富含新信息和新知识的学术理论书籍必然耗费极大心血和漫长年时才能编纂成辑,但出版后,也许其中的理论信息会被时代批判。虚幻陆离的文艺形式可以被众人推崇,亦可被万人唾弃。信息花样翻新使得众口难调,并促进人类开发未知领域。

传统的信息传播过程也就是一个信息自我淘汰和自我选择并优化的过程。考虑到传播的成本,人们只会记录最有价值的信息,每个人都是如此,每一次的传播就是一次过滤。在传抄和雕版印刷的时代,只有最有用的东西你才会花大精力去誊抄,并印刷成为书籍。这些东西一定是当时最有价值的东西,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所以现在每发现一种古籍孤本都能带来巨大的研究价值。在视听时代,上广播和电视的机会有限,广播电视的内容你愿意保存唱片和录像的,更加是精华,因为录音录像有很多条件要求。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传播和复制的低成本,这样的淘汰效应被极大地降低,从而产生了你选择识别信息的额外成本。

(3)网络的“劣币逐良币”

网络传播与以往的传播方式都不同,由于网络的特点,网上传播的内容都被记录了,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信息,因此对信息的筛选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事情。由于筛选有用信息存在困难,专门针对网络信息的服务就产生了,各种搜索引擎由此诞生。

而搜索引擎获取利益的方式就是竞价排名,其结果就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规律。根据传播成本淘汰低价值信息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彻底改变。而各种搜索引擎所进行的竞价排名,就等于某种“信息税”,它的结果不是使好的信息留下,而是使交得起“税”的信息留下,而你搜到的那些交“税”的信息可能并不是你需要的信息;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淹没了,而且你最需要的信息更多情况下需要你付费获取。

在网络的信息竞价排名模式下,信息领域实际上也发生着和金融领域一样的“劣币逐良币”的效应。所谓“劣币逐良币”,通俗经济学解释是“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而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只有劣币”。

在网络上,越是怪诞迭出者越“引人注目”,点击率日益攀高。是群众品位退化,还是急功近利?答案要等待历史的沉淀。网络上所有炒作的群体无不寻求眼前利益,自吹自擂者泛滥成灾,俗语中“随大溜而上”的说法,将人们的自主素养反映出来。这导致优秀的作品形式搁浅和被遗忘,提倡优良文化者被命名为“清高”的曲高和寡者,被排挤出列。“低级”文化并非被禁止的文化,而是对现实不利的文化;被推崇的“高级”文化未必高尚,粗俗不堪的产物比比皆是。网络的各类经营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渔利,垃圾信息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会以各种方式传播,反而你要主动去找的有用的信息,常常需要支付费用,久而久之,网络上流行的垃圾信息就多了,这就是网络版的“劣币逐良币”。

在这样的效应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非电子化的信息淡出历史舞台,实体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小,大量纸质书被电子出版物取代,因为电子信息在查询、搜索、保存和传播上比纸质书的优势大得多,其结果就是网络阅读和网络搜索变成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常态,纸质书成为人们的收藏品。

在网络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点播等新技术开始普及以后,原来的电视、广播也有步图书后尘的趋势。而图书、电视、广播因为包含制作人的剪辑和加工,其总体价值肯定要高于简单流传在网络上的信息。在这些领域,网络信息的“劣币逐良币”效应更加突显。传统的信息产业和信息传播渠道受到的强烈冲击,可见一斑。

(4)网络信息的失真

网络中信息的真实性毫无保障。人类朴素做人的态度大不如前。小至网站的用户注册,不择手段冒名顶替别人“开户”,大至世界权威媒介为操纵政权经济炮制虚假信息。媒介符号中的图像代表,原本为更加真实地记录世界见闻,如今却不敢完全信赖。美国批评家罗兰·巴特(Barthes)曾说,就观察图片而言,建议不能轻易相信其形式及内容。不管一张图片以什么视觉效果呈现,它都是“无形”(不可用肉眼感知)的,都不一定是我们眼睛所观察到的。所以,当三六九等的信息可以作为货币流通时,人们以信息易物,多么魔幻。垃圾信息充斥视野,你看到的都是这样的信息,你的观点也就可能向这样的方向靠拢,真实有用的东西就被埋没了。

然而,网络信息来自上网的人群,你能够在网络上找到的也都是被上传至网络的信息,由于网络信息免费,真正有用的信息会避免上传至网络,其结果是你在网络上通常找不到真正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和进行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存疑,信息就这样失真了。

病毒、黑客和流氓软件,形成一条明确牟利的产业链条。某知名杀毒软件管理者说:“不良企业开始采用新的手段传播流氓软件,它们在上千种免费软件、共享软件、汉化软件里强制捆绑插件,用户安装这些软件后就会中招。由于流氓软件越来越趋于商业化、集团化,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根完整的产业链条,很多正规的软件公司和共享软件作者加入流氓软件的黑色利益链条,这大大加强了流氓软件的传播能力。”信息产业有始也将有终,只要与经济利益挂钩,复杂和混浊的程度就不可估量。印度泰戈尔有诗歌:“给鸟翼镶上黄金,它便再也不会在天空上翱翔了。”黑客和流氓软件的攻击和篡改,使网络的信息安全和可信程度极大地降低。

(5)从信息的获取发展到信息的识别

在没有电视广播的年代,民间获得的信息极度匮乏,能够读书的人不多,书的成本很高,老百姓对信息的需求也很低;后来电视、广播、图书、报纸等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基本是上网获取信息,传播技术越提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多,人人拿着手机随时获取信息,信息无所不在。

媒体的增多导致受众注意力被稀释,商家为了维系品牌宣传的力度广泛撒网,于是在同一广告空间中塞进很多品牌信息,而这些品牌信息的呈现方式又几乎雷同,这必然进一步降低传播效果。

媒介的数量和媒介的种类越来越多,电视动辄几十个频道,报纸动不动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版面;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媒体,有媒体就可以塞广告信息,甚至到了厕所都塞满广告的地步。这些媒介开发商在开发媒体的时候,不知是否考虑过强奸受众注意力,受众的心理状态及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信息接收的效果如何。我们每一个人的注意力越来越被稀释。

以前,信息的传播成本高,所以产生了自然的信息选择,能够保留下来的信息通常是精华。就如偶然发现的一本古籍,里面的信息通常非常丰富,足以让一群学者研究很久很久。现在,因特网和电子化使信息传播的成本几乎为零,同时信息的海量增长,使我们的精力集中于信息的识别,即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和分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处理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媒介的崛起,信息统治世界

信息传播领域的费用降低,给其他产业带来的利益倍增,也就是说传播模式的改变促成了经济的变革。

古代社会,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依靠驿站来完成的,中国的驿站一般只对官吏开放,商业和个人的信函一般通过个人的传带。在没有邮票的时代,通信的成本绝对是与通信的距离相联系的。

西方比较早有了邮政系统、邮票的发明,我们通常只讲它的便捷,却很少分析它为什么使通信的成本极大地降低。邮票降低成本的关键是其在一定区域内不再按照路途的远近计费,从而节省了每一封邮件的计费成本。我们现在看到在市内邮寄是一个价,国内市外邮寄根据省市是一个价,国际邮寄根据国家、地区是一个价,这样国内市外地区间的通信是不计算远近的,从而实现了对落后地区的补贴,使得原来费用高昂的边远地区可以拥有廉价的通信,促进了各个地区的平等发展。有了这样的邮政基础,报刊才能够定期地发行。

其后的电信延续和发展了邮政这样的信息传递收费模式,并且形成了电信法中的普遍服务原则,即我们要安装电话,电信局不能按照安装的成本计算费用和收费,大家都是固定的话费;这样的模式在广播和有线电视中进一步发展,有了免费和包月模式。

最后,我们的网络做到了极致,以免费为基础,通信即使收费,也以包月和流量包的形式,计费的时候不计算是谁给谁信息,也不计算远近,从而促进了信息的全球交流和信息爆炸。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信息传播的成本很高的话,巨额的成本就不可能容许那样海量的信息传播。

在信息传播基本免费的情况下,世界的信息网络才连为一体,进而出现了垄断。在信息本身带来的实体经济价值与信息成本之间,形成了新的经济空间,而以前这样的空间是被信息的传播成本占据的。新的经济空间促生了新的产业,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详细分析的媒介。信息传播的新模式造成的成本降低,是媒介崛起的经济背景和赚取利益的根本来源。

媒体与媒介不同,媒介是把各种媒体的信息综合汇总并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控制了信息的分配权力。在信息的识别成本无限扩大化的时代,这样的权力也就不断地扩大,这样的产业实力也在膨胀,媒介由此崛起。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媒介的崛起,门户网站就是这样的媒介。人们浏览一个个不同网站的情况大大减少,转而只浏览几个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提供给人们信息导引,在导引下,人们找到有用的信息。搜索引擎就是这样的媒介,绝大部分信息基本要通过搜索才能与最终的信息需求者见面,并且创造了信息传播媒介的一个获利模式,也就是竞价排名。因此,这些媒介在资本市场的市值早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行业巨头。

再看一下在我们的信息平台上的媒介,数据库就是这样的媒介。我们的视窗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实际上是个人处理多种信息的媒介,我们的信息生活早已经离不开它们,所以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也成了行业的巨无霸,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如日中天。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传统媒介的发展情况。单一的报刊、广播、电视台等只是媒体,把它们联合起来才是媒介。由于这样的联合使得信息的影响力更加系统和全面,信息的临界点效应产生,极大地丰富了新的利益来源,媒介控制了媒体与其广告客户的联系,从而也影响了媒体的内容。以默多克的媒体帝国为例,对于很多没有广告惠顾的科学期刊,默多克也代理发行并且承包广告费用,等到默多克成为世界最大的期刊代理发行商后,所有的广告客户都愿意通过他刊登广告,因为这些众多的学术期刊的读者,有广告商最需要的细分客户群,但是单一期刊是不能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并进行覆盖的。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我们的楼道广告和电视屏幕实际上注意的人并不多,仅仅一个办公楼的物业用它们招广告不能取得什么效益,但是来了分众和聚众两个公司,它们把大量楼道的广告牌和电视屏垄断起来,超过一个影响力的临界点后,广告商看到每一个办公楼都有它们的广告位置时,都愿意与它们合作了,由此产生巨大的效益。之后,分众并购聚众,使整个媒介更加集中,仅仅并购价就是3.25亿美元,而聚众只是个投资很少、创建没有几年的公司,由此足以看出这样的媒介拥有的巨大价值。

最后,我们看一下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实际上投行、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就起到了这样的媒介作用。它们投资使用的自有资金份额非常少,它们只是分取一定的利益,大部分资金是投资人的,它们更多的只是一个中介。广义说几乎所有中介都是一种媒介,更广义说,所有的交易渠道也是一种媒介,它们更多的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交换信息。再看一下传统物流巨无霸,比如沃尔玛、国美等,以及网络电子商务公司,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等,它们的资本市场的价值超高——实体产业的资本价值和影响力远远落后于它们。

从雅虎、谷歌(Google)、微软、甲骨文、Facebook、推特等,到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沃尔玛等,我们发现这些媒介的资本市场的价值和影响力在许多国家和领域已经超过了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外移到发展中国家,即使传统产业的总部还在发达国家,其生产基地也基本外移了,总部相当于一个金融控股公司。就如美国的汽车业当初多么耀眼,但是现在都陷于破产的边缘,股权价值根本无法与没有多少实物资产的垄断信息公司相比较。而回到我们的生活,又有谁离得开Windows、Google、百度、微信、微博等信息媒介呢?这些国家的经济实际上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媒介的崛起是时代转换的标志。

这些媒介的力量来自信息集权,每一个媒介企业在所处的领域都有信息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取得了信息集权的地位。比如默多克控制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报纸40%由默多克控股;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即星空传媒);同时还参股大量的媒体,并且代理了众多期刊的发行,是世界几大期刊代理人之一。默多克实际上已经在传统媒体领域建立了自己的标准,是该领域的信息实际控制人。这样的控制地位才是信息时代替代工业时代的根本。

如果我们再算上信息媒介的载体所需要的软硬件相关企业,如芯片、手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电信设备等公司,除了依靠资源价值而非生产的石油公司等企业,全世界的产业中没有被媒介控制、没有与信息产业紧密关联的行业还有多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产业时代已经来临。

现在,我们都在谈新媒体崛起,而二十年前,有谁能够想到微博、微信能够有今天,有谁能够想到微博、微信已经绑架了你的生活。移动终端的时代,已经让媒体随身,因而新媒体的规则又进了一步。

新媒体时代,我们既是媒体也是媒介。我们的微博、微信的粉丝圈、朋友圈,就是媒介的体系;我们在微博、微信上发布的内容,就是媒体,现在被叫作自媒体,而这个自媒体传播的媒介,就是你的圈子,因此经营圈子的公司得到市场巨大的追捧。新媒体时代是另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是被动地留下信息,而是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即信息的主动传播者。你会主动分享和主动转发,在分享和转发当中有你的价值观选择,有你的评论,这与以往的被动接受不同。所以说新媒体时代,你既是媒体也是媒介。

新媒体时代,你可以随时拍摄和录制有趣的内容,投放到你的圈子里成为新闻。你的个人隐私也是媒体的一部分,你自己有时候会愿意分享自己的隐私,因为你的这一主动行为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从大V时代走向网红时代,普通人也可以迅速地成为媒体的中心,由此我们由新媒体时代迈向全民媒体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个人的人脉圈子与媒体媒介也结合在了一起,你的网络社交圈子,就是你的人脉、媒体、媒介圈子。人们的生活被拉近又扯远,你可以发现有了微信以后,你们线下交流少了,你也发现微信让你和多年不见的朋友联系上了。这是人们交往广度的扩大和深度的降低,因为你的社交精力总量有限,而且社交也要通过媒体发布,与以往不同。

新的媒体时代,产生了新的规律,新的权力分配也就开始了。媒体是无冕之王,在新媒体时代,这个王者的权力更大,它对世界的舆论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社会和政权的公信力也有了更大的作用,新媒体的王者地位日益巩固。

4.平台的模式比技术更重要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几十年,最初的技术为王已经逐步变成内容为王,人们从对网络的技术问题的关注,转向对网络的内容的关注。什么样的经济和金融模式,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就如电视技术快速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显像管到等离子、液晶再到发光二极管(LED),但更重要的是电视演什么内容,电视怎样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信息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在网络上的经济活动规模远远大于网络产品的市场规模,网络经济模式远比网络技术更重要。元宇宙的重点不光是新的VR等虚拟现实技术,更多的是背后的经济模式;元宇宙下的去中心化,已经在对实体的公权力进行夺权。要认识网络的经济金融内涵和利益输送,认识网络的政治意义、国际博弈,网络已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中国的网络战略要转向了,中国要对网络平台实施反垄断,并反对网络资本无序扩张。

所有平台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2021年大热的元宇宙也不例外。网络和元宇宙需要的是更关注其运营模式,其运营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巨大,因此,不能让网络资本无序扩张和垄断,更不能影响国家安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网络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2020年,中国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当年,很多人把“互联网+”当作解决当前问题的救命稻草,带来了大量问题,2021年,元宇宙的概念又大热了起来,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在“互联网+”和元宇宙之下的网络平台垄断、网络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从经济问题发展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甚至对中国的主权安全构成威胁,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伤疤和枷锁。此前,中国网络金融P2P的整体垮塌、网络平台的唯利是图和套路贷,对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已经造成巨大影响;以后,元宇宙的世界,美国搞的脱实向虚,还会对中国有多大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5.元宇宙时代算法主导你的大脑

世界有两件最难的事情,一件是把你口袋里面的钱放到他人的口袋里,一件是把他人脑袋里的想法装到你的脑袋里。而现在的算法,就是可以把他人想要推的舆论和信息,塞到你的脑袋里面。

以前,个人获取信息,是个人的事情,外部很难干预,而且获取信息的成本极高;后来,网络免费化、信息爆炸,获取信息变得很容易,但获得有用的信息很难,垃圾信息泛滥,结果就是各种搜索引擎的出现;再后来就是搜索查询里面被植入了利益导向,竞价排名出现了,新一代的搜索引擎下,要检索排除垃圾信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很多内容需要付费。

新一代网络和5G时代,算法和人工智能出现了,人们获取的信息已经可以被技术操控,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每个人、每个账户都被精准地分类记录在系统里面,算法规则控制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

在网络上进行创作是自由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创造新的信息和内容,这些内容原本可以平等地被搜索,但是竞价排名让搜索变得不平等,而算法之下的精准推送和导流的结果,就是每个人的创作内容到底怎么传播、谁可以看到,都可以被操控。

内容能够传播给多少人看、展现多少次,是算法控制的;展现给哪些人群,也是算法控制的。算法可以把内容展现给需要的人群,让内容迅速地流传开来,也可以把内容展现给不喜欢和反对的人群,让内容被投诉、攻击,最后在攻击中被扭曲。

在算法的控制之下,我们看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都喜欢的,不喜欢的看不到,这样可以增强我们对该信息平台的黏度,也使得每个人都产生错觉,认为世界上都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算法也可以把你不喜欢的推送给你,让你对某些人群乃至社会有反感,就如西方网络媒体总是妖魔化中国,海外某些势力妖魔化中国,让它们的目标人群觉得中国还是像几十年前那么落后,大陆人现在还吃不起榨菜。

更重要的是,现在国际政治经济搞起了战略传播。战略传播亦是美国新型外交理念,是在公共外交基础上,由美国军方提出的理念。战略传播是指政府或组织为实现特定战略利益,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一般而言,战略传播以认知提升、形象塑造、身份建构、态度转变、价值认同、行为转化为战略目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洗脑。战略传播多用于国际博弈,但亦用于国内政治领域和经贸领域。在网络算法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成为各种它所支持的利益主体的战略传播工具。

在算法的精准推送之下,它们让你看到的所有内容,如网页、视频、音频等,都是它们想让你看见的,给你它们想让你知道的信息,教授你它们的逻辑和价值观,让你自己“思考”,得出它们想要的结论。结果就是把它们的想法,真的装到了你的脑袋里面,而且会让你坚信不疑,因为你觉得那些都是你自己想的,没有谁影响你,而实际却是它们用算法对你进行信息轰炸和包围,通过营造特定的信息环境,达到对你洗脑的目的。

在虚拟世界,算法主导的结果是,把战略传播的洗脑,变成了一种自动的和标准化的操作,实现对特定人群的精准洗脑。这些人群可以影响国家和企业的决策,也可以影响社会的认同,影响敌对政府的公信力。算法已经从信息社会的软实力,变成攻击他国的信息武器,对算法的威力必须深刻认识。

在算法时代,虚拟社会可以洗脑现实社会的人群,获得对现实社会的统治力量。这些人群可以不是原来的政治群体,可以跨越国家、主权和民族,成为一种巨大的新势力。

现在把这样的算法控制的世界,叫作去中心化,实际是对现实世界权力的夺权,让传统世界让位于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