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的形成与心力结构

最初我提出心力概念的时候头脑里并没有成熟的结构,只是凭直觉罗列出影响人生效能的要素。罗列完要素之后,再去探索其内在关系和结构,最终架构出五力模型。在架构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能量,即如何优化一个人对能量的分配和运用方式;另一个就是大脑的工作记忆区,我将其隐喻为内存,究竟是哪些东西占据着人的内存?仔细推敲,会发现占据心思、消耗心力的无非是五种东西:人、事、物、梦、己,即心力作用的五种对象。

■塑造自我的五种力量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自己’往往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从能量的角度看,自我不过是个体能量在社会这个大能量场中长期持续互动的结果,是我们身上多股力量长期持续相互影响的结果。五维心力无非是内心的五种力量:耐受力代表的是过去的力量和动物本能的驱力;愿力代表的是未来的力量和精神驱力;连接力代表的是爱的力量和感性的力量;自控力代表的是自律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复原力则代表的是正念的力量和觉察的力量。

首先,过去的力量。耐受力既代表着人的过去,一个人的情感反应模式总能追溯到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也代表着人的兽性残留。既有代表过去的时间属性,也有代表兽性的存在属性。每个人的待人接物模式受早期社会经历的影响很大,小时曾被怎么对待,长大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小时缺乏爱的人很难给别人爱,小时候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难信任别人。不要光看一个人做了什么事,而要考察其小时候经历过什么,考察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其变成今天的样子。了解其独特的经历,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值得同情。

其次,未来的力量。愿力代表人的梦想、未来,同时也代表人身上的神性,或称之为佛性、心性也可以。人是唯一能够根据自我目标有目的演化的生命,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想象设计和创造自己的未来。一个清晰的个人愿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清晰愿景和使命,自身的内在能量就会聚焦。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把内在能量长期持续聚焦在某一个领域才可能有所作为。我很喜欢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想成为谁。强烈的梦想可以让人的能量更多地向未来分配。尼采说,知道“为什么”的人几乎能够克服一切“怎么样”问题。稻盛和夫说,只要你知道想要去哪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愿力和耐受力是一对。愿力代表未来、归宿,指当你离开世界的时候要给世界留下什么,是想成为谁的能量(BEING)。耐受力代表过去的量,是做什么的能量(DOING)。人不过是过往经历的总和,达马西奥称之为“自传体自我”。我们不要只看一个人是什么样或者做了什么事,而要考察其经历过什么,是什么经历把人塑造成这个样子。

第三,他人的力量。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来的你和独处时的你简直是判若两人。在社会环境中,没有人能够为所欲为,所有人都是戴着镣铐跳舞。连接力反映的是人际关系对个体能量的影响,有人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汲取能量,有人则在人际关系中消耗能量。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既关注对方的感受,也坚持自己的原则,是伴随一生的修身功课。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你的认知水平就是你朋友圈的平均水平。”自我正是在频繁的社交活动中形成并演化的。

第四,自主的力量。自控力代表人身上的自主能量,是要在群体中凸显个人风格,展示“我”的力量。我们的内在,兽性的本我、神性的超我以及现实的自我同在。每个人都是英雄与“狗熊”同在,天使与魔鬼同在,远方与苟且同在。只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其兽性被激发了就是坏人,佛性被激活了就是好人。不同的遭遇激活了人性中不同的特质,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甲和玉器被毁在匣子里,是谁的过错呢?每个人毕生的修身功课无非两样:管住自己的“狗熊”,勿使其出来伤人;绽放自己的才德,勿使美德与才华埋没。

自控力和连接力又是一对,在西方被叫作逻各斯(LOGOS)和厄洛斯(EROS)两种能量,即分别能量和连接能量。人们时而表现出特立独行的逻各斯能量,时而表现出追随大众的厄洛斯能量。人人都有绽放的诉求,因为离群索居对个体而言是危险的。西奥迪尼在他的《先发影响力》中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定向反应,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而在求偶的时候,就想避开群体,独自享受情意绵绵。泰戈尔说,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人们用智慧分清了界限,又用爱模糊了它们。划分界限,要活出自我的能量就是自控力;模糊界限、团结一致活成强大的“我们”的能量就是连接力。爱因斯坦说,自我不过是意识的错觉。自我其实是意识造出来的。当自我边界模糊了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荣格所说的人类集体潜意识。

最后,平衡的力量。上述四种力量在一个人身上长期持续作用、相互角力。当四种力量失衡的时候,就需要恢复平衡,重新回归稳态。这种持续回归稳态的力量就是复原力。我们时而想活成理想中的自己,时而又羡慕别人的样子;时而想我行我素、光明磊落地活着,时而又觉得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不得不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时而满脑子盘算着未来,活在臆想的虚拟世界里,时而深陷过去,掉进伤痛的泥潭里。

一个人不能与过去和解,就没有精力去开创未来。有道是:过去的过不去,未来的也来不了。一个人越想凸显自我,越容易自我膨胀,反过来就更容易受到社会系统的制约。复原力处在其他四个力的中间起均衡作用。微观的复原力就是念头的管理。巴利文把“念”称作SATI,正念就是要把念头聚焦在当下,不挂念过去,不臆想未来,瓦解自我,回归到更大的系统中,甚至跟整个宇宙系统连接,意识到自己是更大系统中的一粒尘埃,就释然了。中观的复原力是复盘,有意识地把经验升华为知识,同时把生命能量从过去的事情中释放出来。宏观的复原力便是要直面过去的创伤,修补埋在潜意识深处一直在暗耗生命能量的黑洞。

某集团教育发展部总经理在参加心力线下课时,受五维心力的启发,提出人生成功的五要素。第一,经受过挫折。小时候吃过苦,经受过磨难,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挫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经历过苦难和挫折的人很容易自我意识膨胀,容易酿成大错。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没经历过挫折的人做决策时容易草率、轻敌,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第二,遇到过高人。人的认知水平受限于自己的社会关系,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生命的早期遇到过什么样的高人,受到过什么样的启发。德鲁克早期就受到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影响而最终成为重实践的现代管理大师。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好的运气能够遇见高人,那么还有一个替代的方案就是博览群书,阅读其实就是间接与高人对话。第三,看见过风景。视野决定格局,见识决定胆识。看见过大风景更容易立大志,有大情怀。第四,办成过难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宏大的志向总是要去实现的,唯有实力才能让情怀落地。自控力强的人始终能够做到让自己的能量更多地服务于自己的宏大目标,让自己的短期好恶服从于自己的远期愿景,所谓的成功无非是心力的长期定投。有志者,事竟成。办成过难事的人自信心会提升,自信心提升后又进一步敢想敢干。第五,经历过“轮回”。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唐僧取经一样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次次遭遇失败,又一次次重新站起,从头再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过多次波峰和波谷的人,才会更加积极淡定,向愿而行。

■一滴水的隐喻

一杯水,其中的每一滴水都有过自己独特的经历。尽管你不知道它来自哪里,又如何汇聚到杯子中,但每滴水都有其自己的故事,每滴水身上所存在的独特的过去力量就是耐受力。同时,每滴水很难独立存在,脱离了其他很多滴水就会很快被蒸发。我们喝的每一口水都是由很多滴水组成的,水滴和水滴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是连接力。每个水滴都渴望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你摇晃一下杯子,水就会掀起一个小水花,每滴水都渴望借势成为水花,凸显自己的独特性,绽放生命的精彩,活出自我,这就是自控力。而短暂绽放的水滴要快速回到杯子里,如果单独绽放太久的话就会被蒸发。所以,每滴水既要成为水花来绽放生命的独特性,也要及时回到杯子里,归于平淡,这就是复原力。其实每滴水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思考存在的意义:我的使命是什么?滋养某株植物还是某种动物?还是清洁某个物品?还是成为某个水系景观的一分子?水的价值实现就是它的愿力。

作为社会动物的人也如同水滴一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过往,这部分过去的力量会影响着能量分配和运用方式,这就是耐受力。当然也有自己的使命和梦想,这部分未来的力量照样影响着人的能量分配和运用方式,即愿力。人在独处和社交两种场合下的表现会很不一样,连接力就是与人相处时的能量分配和运用方式,自控力则是与自己相处时的能量分配和运用方式。复原力则是在时空交汇点上,其目标是让人持续处于很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