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礼花般灿烂,却如魔鬼般狰狞!美丽、宁静、温馨的香江夜空,被四分五裂的炸弹碎片撕的七零八落。1941年底,日本法西斯进攻远东自由港。
本来举家南迁进入香港躲避战乱的李嘉诚一家,又一次的面对日寇的狂轰滥炸。不久,英军投降,日本人全面占领了香港,膏药旗代替了米字旗。为了战争,日本军队对香港实施了战时机制,工厂倒闭,物资奇缺。没有办法,14岁的李嘉诚一家只能再次骨肉分离。母亲庄碧琴带着更加幼小的弟弟、妹妹北归潮州,临行之前,母亲摸着李嘉诚的头,一遍遍叮嘱:“多听舅舅的话,多听爸爸的话,等着妈妈。”
少年的稚气挂在脸上,眼睛里挂满了泪花。生活的艰难,李嘉诚像一个大人那样,向妈妈点头:放心,妈妈,有我在就有爸爸在。
爸爸李云经,幼读诗书,任职教员,在潮州乡里也是一个文化人。可在战时的香港,哪儿还有安静的书桌?他只能凭借李嘉诚舅舅的介绍,在一个小铺子当个小职员。在这里,他亲眼目睹港人踊跃捐款,支援内地抗战。没有钱,抵抗外族侵略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位孔孟的传人,对教育救国动摇了,从心中感觉实业也能救国。他曾经向李嘉诚流露过这一看法,也许,这是无意间播下的一颗种子。这种子种在了李嘉诚的心里,一旦有适当的机会,浇上雨露它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妈妈走后不久,生活的操劳,物资的短缺。父亲李云经患上了肺结核的疾病,按照民间说法“肺痨”。
贫困加上日寇对香港的蹂躏,李云经的痨病一天甚上一天,终于卧床不起。然而,父亲为了李嘉诚不至于辍学,仍然不肯吃药,将省下来的钱为李嘉诚补贴学费。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些,李嘉诚都会热泪盈眶。是山一样的父爱,让李嘉诚砥砺前行。
是舅舅庄静庵,危难时强行把父亲送进了医院。可是,那个时代的医疗水平,肺痨,差不多就是绝症。李云经终于不治,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父亲拉着他的手,看着李嘉诚什么也不说。李嘉诚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指天发誓:“我一定会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
听到这样的话,李云经闭上了眼睛,溘然长辞。
独立的人生开始了,第一步,李嘉诚就遇上了骗子。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找了两个声称可以卖墓地的人,交上了订金。可小小的李嘉诚并不放心,要求亲眼看看墓地。那两个人觉得孩子好骗,准备半路上甩掉他。谁知道,几经周折,李嘉诚寸步不离。两个骗子看甩不掉李嘉诚,就带着他到了坟场。二人用客家话商量,准备找一块已经埋了人的坟地,将死人挖出,然后交给李嘉诚。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嘉诚是潮州人,他懂得客家话。李嘉诚听懂了他们的商议,气得心头发抖。这世界上还有这样无耻的人!但他清楚,这两个人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荒郊野外,他一个瘦弱少年怎么能是这两个凶徒的对手。于是,他尽量平静地对那两个人说:你们的话我全听到了,算了吧!订金就送给你们了,我另找卖主。
事后,李嘉诚的父亲被安葬在罗湖边上的沙岭坟场。
但这件事让少年李嘉诚终生难忘,他从此告诫自己:决不能赚昧良心的钱!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左右铭。
父亲走了,少年李嘉仿佛孤身一人迎向了寒风。其实不然,他的后面还有一个人,这人非常强大,他叫庄静庵,李嘉诚的舅舅。李嘉诚一家离开潮州,避于香港就是投奔的舅舅。舅舅是站在他的背后,另一个山一样的存在。
如果说是父亲给了他正直的品格,诚实的基因。而舅舅庄静庵给了他商人的精明、打工者的勤奋,以及共同具有的简朴和低调以及愿意助人的风范。
没有舅舅,李嘉诚的存在以及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庄静庵还有一个身份,他还是李嘉诚的岳父。不过,那是后话,李嘉诚进入香港之后,特别是父亲离去,孤身挣扎于人生海洋的时候,他只有14岁。因此,庄静庵还只是他的舅舅。
但这个舅父只是在暗中观察着这个弱不禁风的少年,让他在人海中苦苦挣扎。只是在李嘉诚最困难的时候,他才伸出援助的手。所有的主意,所有的困难,所有的进退,都由少年李嘉诚自己来抉择。
这不是庄静庵故作高深,而是来源于他的理念,他认为艰难的人生路必须靠自己。而这个“自己”是需要磨练的,磨练意志,磨练技能,磨练品格。即使面对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他也如此。
李嘉诚一家到了香港,他可以立刻倒出自己的房子,让他们一家有了安居之室。也资助他们金钱,帮助他们安顿生活渡过难关。可是,他并没有安排李云经到自己已经很红火的“中南钟表公司”去上班,也没有在李云经去世后,安排李嘉诚到公司去工作。
他的公司很大,需要的人也很多。即使是不多,加一个李嘉诚是没有问题的。可他并没有这么做,一切都看李嘉诚自己的选择。
一切看起来有些“无情”,然而,更深刻的情感就在这无情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庄静庵和李嘉诚一样都是潮州人。那么,潮州人怎么了?那就得说说潮州。
潮州,无非是位于广东省东北角的一隅之地。可是,它却名动海内外。原因之一,他是著名侨乡。无数的潮州人自古自今,飘洋过海,下南洋,奔泰国,足迹遍布东南亚,在陌生的土地上打出了一片属于华人的辉煌。原因之二,他们吃苦耐劳,不尚虚华,永远不满现状开拓进取,是中华民族最善于打拼的一群人。
潮州不但有属于自己的地方语言、还有自己独特的菜系、独特的民居、独特的戏曲与音乐。总之,潮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风格。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就知道了,庄静庵喜欢看到自己外甥进取、打拼,而后独立于人海。
可是,李嘉诚只有15岁啊!什么概念?少不更事的意思!然而,他不更事也不行,因为父亲不在,他必须独立挑起生活的担子。就如丛林中,一个失去的父亲翅膀遮蔽的雏鹰,他飞也得飞,不飞也得飞。
这就是生活所迫!
好在,李嘉诚也是潮州人,这潮州人的基因让他身上传承,潮州人的血液在他身上流淌。埋葬了父亲,他并没有开口求自己的舅父让他到钟表公司去谋生。他开始奔波于香港的商铺、饭馆、旅店、工厂,其目的就是找一份工作,好让自己安身立命,好让自己独立生活。
1943年,日寇铁路下的香港,百业凋零。近百万的人逃港而去,整个港岛只剩下了60万人。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谋生是何等艰难?
大街人,行人寥寥,公交车半天一趟。狂风吹来,垃圾旋转而起。只有巡逻的日本兵,踏动皮靴,闪动刺刀,让人惊心动魄。
李嘉诚首先想到的还是潮州同乡,潮州人的团结是有名的,不管在那个地方,只要有潮州人就有潮州的同乡会。可是,那个时代,潮州人也是自顾不暇,他们也是苦苦挣扎。
李嘉诚首先想到一个黄姓的老板,他开的是杂货店。
李嘉诚称呼老板谓“黄叔”,黄叔与李嘉诚是邻居,他们同住在潮州的北门街。年少时,黄叔是李嘉诚伯伯李云章的学生。按照道理讲,他们是世交。李嘉诚满怀信心的找到了黄叔的杂货店,可让他大吃一惊的是眼前的景象。店门紧闭,曾经是那么惹眼的招牌不知哪儿去了,而门前堆满了垃圾。
还用进去吗?李嘉诚心中明白,这家店铺已经是人去屋空。至于,黄叔哪儿去了?不得而知。
这就是1943年的香港,这就是日本法西斯占领下的香港。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刹那间,李嘉诚如坠冰窟。失望让他两腿失去了力量,勉强挣扎着回到家中。
表妹来看她,在那个寒冷的日子里,表妹庄月明的一双瞳仁是他心中的火焰。看着哥哥红肿的双脚,妹妹心痛地给他打来温热的水,告诉他:许多事就在坚持一下之中。
李嘉诚咬紧嘴唇,发红的眼圈中那颗泪花在闪烁。但他努力地使那两颗泪花保留在原处,面对表妹默默地点了一下头。
寒风凛冽,表妹火一样的双眸温暖着李嘉诚,成为他不息奔波的一种莫名动力。也许,那个时候还谈不到爱情,但亲人之间的温情如阳光储存于他的胸中,让他能够抵御这沁入肌肤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