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没有商业价值,最多只能发展一年”
电影并不起源于好莱坞,但有人认为它诞生于美国。1896年,安东尼·卢米埃尔(Antoine Lumière)和他的儿子路易斯(Louis)、奥古斯特(Auguste)发明的“电影放映机”出现在纽约。早期发明的放映机看起来更像投币老虎机,只容一个人通过一个孔观看,而他们发明的电影放映机则是第一台能将光影投射到墙上的放映机,能让许多观众同时看见动态的画面。很快,这种电影放映机(cinématographe,电影cinema一词便是由此得来)在全世界受到欢迎,一年之内又不断地被其他放映机发明者研究和改进。
然而,就和今天的电影界一样,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议。卢米埃尔的发明刚面世,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就涉及其中了,这位发明家更让人熟知的是他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爱迪生声称自己早在五年前就发明了电影放映机,他告到法庭,称其他的放映机都侵犯了他的专利权。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新发明的放映机比他的要先进得多,且他忘了自己的电影放映机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艾蒂安-朱尔·马雷(Étienne-Jules Marey)早期的成果。一场关于谁能主宰电影院的战争开始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在法庭上,爱迪生与美国电影放映机公司(American Mutoscope,后为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之间的诉讼案持续了十年之久,甚至还引发了街头斗殴。但在诉讼案件走法律程序的同时,摄影机已经可以被租赁、购买,甚至会遭到偷盗,私自贩卖的电影设备及电影成片随处可见。
葬礼上的座椅
哈利(Harry)、阿尔伯特(Albert)、山姆(Sam)和杰克(Jack)四兄弟是华纳兄弟公司的元老。1905年,三个哥哥在宾夕法尼亚州开第一家镍币影院的时候,他们用的椅子还是从隔壁殡仪馆借的。如果有一部很火爆的电影要放映,要从殡仪馆借椅子的话,那么葬礼就要推迟。如果殡仪馆承接了一场很大的葬礼,他们就会将电影放映时间推迟到有椅子可用的时候。
华纳兄弟,拍摄于1965年。从左至右依次为杰克、哈利、阿尔伯特。
电影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回报却很高。曾有人评论道:“你只需要50美元、一个女人和一台摄像机。”有了这些,就能拍摄出一段简短、无声的歌舞表演影片。
起初,电影基本上就是一种娱乐杂耍。有位评论家精辟地将参与其中的人称为“嘉年华演员、酒吧老板、药师、马戏团杂耍人员、摄影师和商贩的大杂烩”。看电影是一项便宜且经济的娱乐项目,其目标群众是贫穷的市民而不是那些富人,这导致那些有文化的专业金融家错失了良机。
然而,其他人看到了商机。随着电影业发展越来越成功,在美国的贫民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由废弃商店和剧院改造而成的固定电影放映厅。这些场所被称为“镍币影院”(nickelodeon),该英文单词巧妙地体现了早期电影廉价但盛大的特点,即入场只需一个镍币(nickel,面值五美分),同时“odeon”在古希腊语中又指举行音乐演出的建筑。
镍币影院热
默片的美妙之处在于英语不好的移民也可以观看,这是戏剧和歌舞剧无法实现的。镍币影院几乎欢迎所有人的到来,不同于餐厅、歌舞剧表演和社交俱乐部,在镍币影院,没有人会因为性别、宗教或者种族(尽管美国很多州的镍币影院会按照不同种族将观众区分开)被拒之门外。在镍币影院里,人们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享有个人独立的座位,女性不需要人陪同,也不会引起让人不愉快的注意。影院里放映最多的是喜剧片和惊悚片,而且时长最长不超过25分钟。
据统计,到1907年,全美有4000多所镍币影院。每个影院一天放映12场电影,仅纽约每天就有20万人去看电影,周日的人数还会翻一番。
查尔·百代在转向规模生产电影之前,在法国展销会上的一个摊位售卖留声机。他说:“我没有发明电影,但我让它走向了工业化。”
虽然镍币影院迅速在美国遍地开花,但制作电影最多的还是法国百代电影公司(Pathé)。到1908年,百代电影公司每天都能产出一部小电影,包括无声的奇幻片、圣经故事还有情节剧。很快,百代电影公司在孟买、新加坡和墨尔本等地设立了办事处,监管这些地方的电影发行。在当时,美国甚至连第二大电影生产国都算不上,排名第二的是丹麦。位于哥本哈根的北欧电影公司(Nordisk Film)成立不久后,规模便大到可以雇用2000名员工。
当查尔·百代(Charles Pathé)指控爱迪生盗版他的电影在美国上映时,爱迪生反倒给百代送去了法院的传票。为了维护在他看来是属于他的专利权,爱迪生提起诉讼,声称未使用他的设备的那些公司和影院都侵犯了他的摄影机和放映机的专利权。既然通过法律渠道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爱迪生便使用粗暴的手段,雇用私家侦探和一些恶霸在竞争对手放映电影时捣乱。为应对侦探,一些竞争对手很快组建起替身团队来调虎离山,让真正的摄制团队能在其他地方不被干扰地工作。尽管如此,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最终爱迪生还是让很多公司走向倒闭。
巨头们的到来
不久,电影的成功吸引了新一代企业家。这些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不是像爱迪生和卢米埃尔等人一样的科学家或者发明家,但是他们十分果断,并且在观察市场方面目光如炬。他们是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到北美来寻求更好的生活。塞缪尔·高德温(Samuel Goldwyn)来自华沙;阿道夫·祖科(Adolph Zukor,派拉蒙影业公司创始人之一)和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他创办的公司后来通过合并成为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来自匈牙利;环球影片公司的卡尔·莱姆勒(Carl Laemmle)来自德国。这些人都是青少年时期就移居到了美国。路易斯·B.梅耶(Louis B.Mayer,米高梅公司创始人)来自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在儿童时期就移民到了美国;华纳四兄弟中的三兄弟也是儿童时期就从波兰来到了美国。他们都是从其他行业起家:高德温曾是一个老练的手套推销员,祖科做过毛皮生意,福克斯做过服装贸易,梅耶做过废铁生意,华纳兄弟也曾靠经营自行车铺等各种小生意谋生。在好莱坞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可以被写成穷人发迹的剧本。这些人大部分都在自己的领域干得风生水起,因此他们有能力打破爱迪生想垄断电影这个新兴媒体的企图。
托马斯·爱迪生试图通过掌控他的发明——摄影机、放映机来主导电影业。在爱迪生越来越商业化的头脑里,他很清楚电影业的利益实际藏在电影的拍摄和传播过程中。
为应对电影行业的掌控权将落于这些新兴、独立的镍币影院企业家之手的风险,1908年,爱迪生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也被称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决定抛开分歧,建立一个卡特尔(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来逼迫“新玩家”出局。为此,他们试图垄断电影制作所需的摄影机和放映机。这个卡特尔被命名为电影专利公司(The 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简称MPPC)。很快,它的竞争对手们将其称为“托拉斯”。
环球影片公司创始人卡尔·莱姆勒和他的子女:罗莎贝尔和小卡尔·莱姆勒。卡尔·莱姆勒因雇用了很多亲戚而闻名,正如编剧奥格登·纳什(Ogden Nash)曾说的那样:“卡尔·莱姆勒叔叔有庞大的莱姆勒家族。”
MPPC通过限制能使用其电影胶片、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公司数量,将很多美国电影制作公司以及除了两家公司(其中之一是百代)之外的所有海外制片公司拒之门外。在MPPC这样做之前,在美国上映的电影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影片来自外国电影公司,但一年之内这个数量下降了一半。一直以来将美国视为其最大出口市场的欧洲电影行业也因此受到影响。MPPC通过限制外国影片的进口强行成为美国电影业的龙头。
最初的电影明星
环球影片公司的创始人卡尔·莱姆勒对MPPC制定的规则仅遵守了三个月就奋起反抗了。他在行业报纸上登了一则声明,称:“我退出了电影专利公司!远离各种特许权,远离痛苦!”为了满足影院对非MPPC电影的需求,莱姆勒意识到他必须开始自己制作电影。他在纽约租场地,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并开始寻找能站在摄像机前的人才。
当时很多演员都已经跟MPPC签订了长期合约,但MPPC故意隐瞒演员的姓名,担心如果提了他们的名字,他们会引人注目,并进一步抬高身价。因此,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女星佛罗伦萨·劳伦斯(Florence Lawrence)仅以“比沃格拉夫女孩”之名为观众熟知,而玛丽·毕克馥(Mary Pickford)则被称为“卷发女郎”。
起初,玛丽·毕克馥的工作室将她宣传为“卷发女郎”,并且认为如果用了她的名字,她就会成为巨星,然后抬高身价、要求特殊待遇。
1909年,莱姆勒成功地将劳伦斯和毕克馥从比沃格拉夫公司挖走,并开始让她们使用自己的艺名。那时毕克馥的周薪从175美元攀升至10000美元,还有年终奖30万美元。在那个美国很多女性还没有选举权的年代,玛丽·毕克馥就已经可以自己选择搭档和导演了。只有少部分经过精挑细选后的人才能从事的电影表演行业很快成为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
MPPC并没有停止限制其他人使用他们的摄像机。莱姆勒甚至曾一度将自己的公司搬至古巴,但仍发现一些神秘的“游客”不拍玛丽·毕克馥,而是忙着拍摄他们使用的设备。MPPC还试图败坏这些独立电影人的名声,在行业报纸《电影世界》(Moving Picture World)上发表社论称:“推销员、服务员、裁缝、广告商和赌注登记人怎么会懂什么叫电影的质量呢?”“那些更适合在下等贫民区推车的手现在居然在导演舞台剧和拍电影。”
1909年刊登在商业报纸《电影世界》上的一则广告,呼吁广大企业打破MPPC的限制,独立发展。
1910年,MPPC试图通过联合威廉·福克斯来控制电影发行,却遭到了福克斯的拒绝,于是MPPC贿赂了一个放映商在一家妓院里放映福克斯的电影,企图为取消福克斯的特许权寻找借口。福克斯被激怒了,鼓动政府对MPPC提起联邦诉讼,这是爱迪生垄断终结的开端。1912年,莱姆勒在与MPPC的诉讼中也获得胜利,使得独立电影人能够自由选择他们想用的摄像机。1912年末,美国政府对MPPC提起反竞争诉讼。尽管MPPC施加了很多限制,但那时卡尔·莱姆勒、威廉·福克斯以及阿道夫·祖科却都取得了成功。MPPC已经苟延残喘,那一年,一半的美国电影都出自独立电影人之手。1918年,MPPC正式解散。
“好莱坞”名字的由来
黛伊达·威尔科克斯(Daeida Wilcox)和她的丈夫哈维·威尔科克斯(Harvey Wilcox)于1886年移居到加州南部,在洛杉矶附近以150美元一英亩的价格购买了200英亩的杏园和无花果园。有一次,黛伊达乘火车前往位于俄亥俄州的希克斯维尔的家乡探亲,途中遇到了一个来自芝加哥的女子,她说自己居住的城镇叫“好莱坞”。黛伊达很喜欢这个名字,于是将自己在加州的新农场取名为“好莱坞”。威尔科克斯夫妇的果园种植业经营失败后,他们将土地分块售卖了。1910年电影制作人初来此地时,好莱坞的人口仅有166人。
1887年,一幅关于好莱坞这块土地规划的房产地图。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人来到这里之前,这片土地以芳香的果园而闻名。
好莱坞的一间摄影棚
1913年,塞西尔·B.戴米尔(Cecil B.DeMille)准备拍一部西部电影《红妻白夫》(The Squaw Man, 1914)。那时很多西部电影都是在“西部地区”问世的,所谓的“西部地区”其实只是新泽西州(位于美国东部)的西部地区。但是戴米尔要在冬天拍摄,新泽西州不适合,所以他们选择了亚利桑那州(美国西南部)。戴米尔和他的三个员工以及一位演员乘火车从纽约出发,两天之后到达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但是在那里遭遇了暴风雪。于是他们很快返回到火车上前往洛杉矶,因为听说其他团队冬天在那儿拍摄了很多短篇电影,并且那儿还有制作电影的实验室。他们从洛杉矶给纽约发了一封电报:“弗拉格斯塔夫对我们的工作无益,已前往加利福尼亚。想在好莱坞租一间摄影棚,望批准。”摄影棚的租金是每月75美元。塞缪尔·高德温是他们的赞助人,高德温授权他们租下摄影棚,并告诉他们“不要签订任何长期合同”。之后高德温就搬去了洛杉矶,在那儿开始了长达40年的电影制作事业。
西行
为什么电影制作者会放弃手边优质的百老汇演员资源,离开文化繁荣的纽约,选择横跨整个国家前往加利福尼亚南部发展呢?其中有诸多原因。一个原因是在电影业发展早期,所有场景,无论内景还是外景,都要在室外完成。由于只能借助太阳光来打光,如果天气不好的话,拍摄就不得不中止。而加利福尼亚阳光充足、全年气候温和,是电影拍摄的最佳地点。坐落于海洋与沙漠之间的洛杉矶更是如此,它背靠圣莫尼卡山脉(Santa Monica Mountains),提供了诸多室外取景地。并且那儿的地租也便宜,再加上洛杉矶是当时美国尚未成立工会的主要城市之一,劳动力也更廉价。
除此之外,洛杉矶自身的飞速发展也是原因之一。1850年,整个洛杉矶自西向东只有大约2500人,到了1890年,人口增长到了15万人。这期间发生了什么?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铁路的发展打开了洛杉矶的腹地,从纽约到达洛杉矶只需要短短五天。为了鼓励人们向西部发展,火车票价也很便宜,从堪萨斯州到洛杉矶的火车票仅需1美元。1892年,在洛杉矶发现了石油,于是这座城市摇身一变成为新兴商业发展的机遇之城。
电影制作者来到洛杉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洛杉矶距离MPPC有3000多英里,能够免受MPPC的干扰。但MPPC并非没有追踪到加利福尼亚。“我经常看见他站在山丘上通过望远镜看我们,”导演弗雷德·J.巴尔肖弗(Fred J.Balshofer)在回忆1910年与MPPC的侦探阿尔·麦考伊(Al McCoy)较量的经历时写道,“每次我看见他,都会让一个牛仔骑马前往他所在的方向,问他到底是谁,但是每次牛仔还没到他面前,他就不见了。”
巴尔肖弗觉得自己看到过麦考伊的背影。一天晚上,巴尔肖弗察觉到有人闯入了他的办公室,于是他和一个同事乔治·格布哈特(George Gebhardt)带着手枪走近办公室。“格布哈特用枪抵着那个人的背,大喊:‘举起手来!’”巴尔肖弗如此回忆道。那个男人把一个包裹丢在地板上,乞求他们不要开枪。他们发现这是他们自己的摄制小工,被麦考伊收买来偷拍他们使用的百代摄影机。从那以后,巴尔肖弗每天晚上都用毯子把摄影机裹住,存放在银行的保险库中。后来他们又收到了MPPC的法律传票。为防止MPPC获得法律许可来打开他存放相机的保险库,巴尔肖弗提前转移了摄影机。就这样,巴尔肖弗完成了电影拍摄。
好莱坞制作的第一部长篇剧情片《红妻白夫》(1914),讲述了一位英国贵族男子在荒凉的西部与一位当地美国女性之间的一段不被世俗接受的爱情故事。
最初的“环球城”由卡尔·莱姆勒于1915年建立并对外开放,其选址不在好莱坞,因为当时没有人愿意向制片人出售地皮。卡尔·莱姆勒将其建在了圣莫尼卡山下的圣费尔南多谷。
MPPC打了一场败仗。但即便在他们失去摄影机的专利权之后,他们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他们公司所生产的短篇电影。
《红妻白夫》是在好莱坞制作的第一部长篇剧情片,制作人很担心摄制过程会遭到MPPC的干预。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杰西·拉斯基(Jesse L.Lasky)写道:“(MPPC)他们不用在短篇电影上花太多心血就能轻松挣钱。他们担心长篇电影会毁掉他们的生意,觉得观众会因为眼睛疲劳和感到无聊而看不下去,或者还有一种更坏的结果,那就是大家喜欢上了长篇电影,这样公司就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成本,寻找真正有才华的演员了。”
但事实上,MPPC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阿道夫·祖科承认,在MPPC忙于打官司的时候,他们的观众已经对他们的作品感到审美疲劳了,人们需要情节更加复杂的长篇电影。祖科发行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时长为52分钟的法国电影,讲述了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的风流韵事,他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改编自一部英国小说《曾达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Zenda)。
《红妻白夫》开机第一天收工时演员与工作人员的合影。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身穿浅灰色西装站在中间。
不速之客
如今,好莱坞可能是美国的电影之都,但是起初电影从业者在这儿并不受欢迎。当地出租屋的房东听说了演艺人士放荡、堕落的流言后,纷纷在自家窗前贴上标语,写着“谢绝戏子与狗”。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的侄女艾格尼丝·戴米尔(Agnes DeMille)曾回忆:在电影制作人来到好莱坞之前,这里住的都是从中西部移居至这个温暖的海滨之城颐养天年的人。这儿的农民、石油大亨和房地产商都认为“电影热”只是昙花一现。现如今,好莱坞的演艺精英坐拥洛杉矶大部分的昂贵房产,然而在当时,正如艾格尼丝所写的那样:“房地产商对电影的蔑视是无可指摘的,那恰是他们身上的一个优点。”
总之,旧时的好莱坞对电影制作人充满敌意。塞西尔·B.戴米尔在拍摄《红妻白夫》时曾遭到当地愤怒居民的两次枪击,电影的底片也曾被破坏。之后,他为了保护影片副本睡在了实验室。
即使被洛杉矶居民冷眼相待,也阻止不了企业家们建立起第一批好莱坞电影公司。1914年,卡尔·莱姆勒发现好莱坞没有人愿意卖地给他,于是他就在圣莫尼卡山另一侧的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买下一块230英亩大的农场,开始在那儿建造一个大型的电影制片厂,名为“环球城”。一年后,200名环球公司的员工坐上一辆特别的火车,从纽约出发前往加利福尼亚南部开始他们的新工作。他们穿过中西部炙热的平原后到达了洛杉矶,“就像是从地狱来到了天堂”,其中有人这样说道。
《一个国家的诞生》
由大卫·格里菲斯(D.W.Griffith)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A Nation, 1915)不仅是一部大受欢迎的电影,也是第一部具有真正娱乐意义的电影,同时也被认为推动了三K党的复兴。这部电影将南北战争描述为北方人和非裔美国人(在影片中由白人将脸涂黑扮演)对南方人尊严和南方女性贞操的践踏。影片将三K党美化成了重建新秩序的英雄力量,而非裔美国人则被描绘成愚蠢、心存恶意、放纵淫欲的形象。不出意料,这部电影激起了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和白人自由党派者的抗议。电影上映那年,波士顿掀起了暴动,并且据说在佐治亚州引发了相应的22起绞刑。这部影片甚至导致三K党在之后10年里成员激增,人数达到了800万。尽管频频遭到抵制,但这部电影仍然广泛上映,并持续稳坐票房最高电影的宝座,直到24年后另一部关于南北战争的电影《乱世佳人》上映。
丽莲·吉许(Lillian Gish)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剧照。这是当时成本最高的电影。尽管该片对于三K党耀武扬威形象的刻画引起了很大争议,但它仍是当时的大热电影。
这部电影引起的争议给好莱坞影业带来了长久的影响。自《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为了避免得罪任何一方,好莱坞不再在电影中将非裔美国人刻画成正面或者负面的形象,而是干脆不用他们或者只让他们扮演小丑、歌舞演员和仆人之类的配角。除了一小部分例外,非裔美国人的人物角色在好莱坞影片中消失了30多年。
战争中的机遇
虽然美国的电影业曾一度被欧洲主导,但后来甚至连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似乎在为好莱坞的发展助力。1914年至1918年,欧洲的电影行业动荡不安,美国的公司因此稳稳把握了自己的行业发展机遇,并将触角伸至欧洲以及其他外国市场。到战争结束时,欧洲和其他国家的银幕上放映的电影,有80%产自美国,电影制造业成为美国第五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