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
- 俞敏洪
- 2763字
- 2024-11-04 19:48:12
李广墓
从南郭寺出来,夕阳已经落到了山后。下山后,我们顺道去了位于石马坪村的李广墓园。这个墓园实际上是他的衣冠冢。李广老年的时候,和卫青一起西征匈奴,深入敌境,孤立无援,迷失道路,难抑悲愤,拔剑自刎。但他的尸体并没有运回家乡。
李广的出生地在陇西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他一生英勇善战,体贴将士,为汉朝开疆拓土,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他守卫边疆的时候,匈奴数年不敢来犯。唐朝人尤其怀念李广,这可能和皇帝姓李有关系。唐朝诗人,写了不少关于李广的诗。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讲的是李广月夜散步,看到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一箭射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箭镞已经深入石头之中。另外,还有大家更加熟悉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讲的是李广作为三朝抗击匈奴的元老,一直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封侯的机会,而比他年轻很多的卫青等,却都被封了侯,让他心气难平。
李广在非常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汉文帝时,匈奴“大入萧观”,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非常厉害,“用善骑射,杀首虏多”,被提拔为汉中郎,成为武骑常侍。文帝看到李广这么凶猛,曾经说了一句话:“可惜你生不逢时。”因为在汉文帝时代,大家以和平安宁为主,不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代,可以拼命去砍杀敌人,所以说李广“子不遇时”,要是生在高帝时候,“万户侯岂足道哉!”原文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关于李广,主要有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李广在守边疆时,当时的皇帝汉景帝,派了一个宦官去监督他的行动。中国古代皇帝对将领不信任,反而对自己身边的宦官非常信任,每一个朝代都会派宦官到军队去,明朝达到了极致。宦官不懂军事,心理扭曲,背后有皇帝撑腰,常常为非作歹。这个宦官到了李广部队后,正事不干,带着几十个军人到外面去打猎游玩,结果碰上三个匈奴人。这三个匈奴人其实不是战士,而是射雕的人,也就是出来打猎的人。宦官一看对方人少,就挑衅,结果这三个匈奴人很厉害,把宦官所带的那些战士杀掉了一大半。宦官逃回来,跟李广说了后,李广就去追那三个匈奴人,并把他们都干掉了,结果引来了大批匈奴的战士。李广当时带着一百多人,已经离开驻地有几十里路了,如果转头就逃,匈奴追过来,这一百多人就全完了。李广很沉着,干脆让大家把马鞍解下来放在地上,让马自由吃草,他们就懒懒散散坐着。匈奴一看,这一百多人不跑,以为背后有大量埋伏,就不敢过来了。扛到晚上,那些匈奴人也不敢过来,到了半夜,李广带着大家偷偷撤退了,一个人都没有损失,回到了自己的驻地。可见李广是个智勇双全的人。
第二个故事,是有一次李广带领部队出雁门,就是今天山西的雁门关,去打击匈奴,但众寡悬殊,那边匈奴人太多了,李广负伤被俘。被俘后匈奴人知道是李广,就想把他带回去,李广假装伤很重,躺在两匹马之间(应该是一个车或者一个布兜里),途中趁匈奴大意,飞身夺了一匹马就往回奔。匈奴人在后面追,李广的骑射技术特别好,凡是靠近他的匈奴人都给射死了,他就这样平安脱险,回到了自己的部队。后来匈奴人听说李广都非常害怕,称之为“飞将军”。李广把守的地方,没有匈奴人敢来侵犯,就这样守卫了一方边疆的安宁。
第三个故事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广自杀。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不太相信李广,最重要的任务通常不愿意交给李广,可能是觉得李广年纪太大了。汉武帝所重用的人,一个是霍去病,一个是卫青,都是他的亲戚。卫青是他老婆的弟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都是英气勃发的年轻将领。汉武帝当时也年轻,刚好碰在一起玩,构成了“北征匈奴,西拓西域”的重要战斗力量,打得匈奴节节败退:“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起了漠北之战,漠北就是今天的阴山北部地区。这是对匈奴的一次巨大战争,也是这一战奠定了汉朝战胜匈奴的基础。李广一直想在战争中打前阵,直接跟匈奴对阵,但卫青并不特别愿意用他,就把他派去从另一个方向追击匈奴。李广在行军过程中,整个部队迷失了道路,等到漠北之战打完了,李广都没能参加战争。卫青倒是没有太责备他,但李广作为一个将军,非常羞愧,就举剑自刎了。几十年南征北战,到死也没有被封侯。
“李广难封”这个成语也有故事。有一次,李广跟望气者王朔(跟今天写小说的王朔是一个名字)聊天,“望气者”就是指看星象算命的人。那个时候李广年纪已经有点大了,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这是《史记》中司马迁写的一段话,李广跟王朔讨论,说:“诸部校尉这些人,才能也不及我,然而他们却都已经封邑,封侯,我是怎么回事?是‘固命’吗?(是命运不好吗?)”王朔就问他,你在一生中有什么遗憾吗?李广说他曾经诱降羌族的反叛者,把投降的八百多个人都给杀掉了。王朔就说,他没法被封侯就是因为随便杀人,杀得太多了,“祸莫大于杀已降”。这就是“李广难封”的故事。当然,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就是汉武帝看不上李广。如果汉武帝真的重视李广,那么他的孙子李陵,英武勇敢地继续跟匈奴作战,即使失败了,他也不会把李陵“诛命”,这相当于是把他全家人都给杀掉了。而且汉武帝还把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连带执行了腐刑。
我们到达李广墓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关门的时间。我们给天水文旅局提前打了招呼,才得以进去。黄昏时候到李广墓来,更加容易引发内心的悲壮情结。这个地方原来应该没什么人关注,不久前才开辟为旅游景点。两边所造的纪念室,也没有什么文物,就是一些书画故事等。我们爬上台阶,到了后面的墓园。墓园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一座墓碑,后面是墓包。墓碑上是“汉将军李广之墓”的字样,落款是蒋中正题。估计这是后来复建的,原墓碑应该在特殊年代被毁了。墓包修葺得比较整洁,一圈石砌的圆墙,墓包顶上长满了青草,似乎李广不灭的保家卫国之魂,依然在蓬勃生长。穿越千年,此魂不灭。门口的对联,说尽了李广的一生,和后人对他的怀念:“勇无敌忠无双列传一篇为英雄千古绝唱,生不侯死不葬佳城半亩壮桑梓万姓豪情。”
从李广墓出来,天色已黑。天水文旅局专门安排便饭招待了我们。晚饭后,我们驱车一个小时,来到了预先订好的兰州饭店天水和谐园。这是处于群山包围中的酒店,环境幽美。
甘肃之旅第一天的行程,在星光满天中结束,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