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不在表面,而在内心

人对美的事物总是情有独钟。美的事物不仅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追求美好事物实际上满足的多是人们的感性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理解美的价值呢?

美会为人的心灵带来震撼感

我们在看美的场景、美的画面时,无论它们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都能感受到震撼。但当我们理性地去分析某个画面用了多少种颜色,某类气象是在什么物理条件下形成的时候,美感会瞬间消失。理性可能让我们恍然大悟,或者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它的实用性或许更强,可是它也许很难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美能带来生产力

一直以来,人们在追求美好的事物时,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每个人标准不同,这也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一旦社会中的审美标准被统一化,那人们对美的追求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人有了自己爱美的标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美,将可能有更多元的追求,才会在好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更丰富多彩的美。人们在对各种美好事物展开追求时,对这个世界才会有更多的探索,从而变得更加积极,更有动力,这就是美带来的生产力和推动力。

美会由内而外地散发

真正的美并不单纯存在于事物表面,甚至可以说,美自始至终都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比如,当我们觉得一个美女很有气质时,首先是欣赏到了她的外在美,但她内在的状态一定也是影响她气质的因素之一。又或者说,她很知性,很智慧,因为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和修炼。这些东西,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到,但它们才是让美女有气质的关键。

所以我常说,赏花赏其根。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副好的皮囊,内在是匮乏的,那他的美便经不起推敲。真正的美,一定是有内涵的,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美能体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观点,在对待美上,我们也应该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这也符合人的本能。人们先闻到花香,再欣赏花朵,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知行合一的美,这一过程将使人的内心变得无比愉悦。

反过来说,如果闻到了臭味,大多数人只会产生厌恶感,花开得再艳丽,也很难让人想去欣赏。

我不否认,理性有理性的美,感性有感性的美,但是我觉得,爱本身是感性,是情感的冲动。理性的美可能是从理性层面审美,但是理性的美也基于感性,也是需要人们动用感性欣赏的,我们要在感性之上谈理性。

说到底,美是感性带来的东西,人们从感性出发,才能真正地欣赏美。对美的事物情有独钟是人的一种本能。

感性美可以提升美商

感性的人,更容易理解美,更愿意追求美,所以他们的美商提升得也更快一些。实际上,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美商不高,但后来的一些事情证明,也许我想错了。

女儿五岁的时候,我给她报了一个模特班。老师让家长为孩子设计服装,参加比赛。我没学过画图,也没学过设计,根本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只好凭自己的感觉从网上买了一些服装材料,没想到,搭配出来后的效果特别惊艳。

那次比赛,我和女儿得了两个奖,一个是她作为小模特拿到的名次,一个是服装设计奖。后来,每每看到当时的照片,我都觉得自己的设计很棒,但是我不知道当时的自己具体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感性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从专业审美的角度来说,美是有比例的,是有衡量标准的,人们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学会审美。但在我看来,审美更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需求。我虽然不知道服装搭配的逻辑,也不知道审美的原理。可是我知道什么好看,什么让人舒服。只要不断地与美的事物接触,即便说不出它美在哪里,对美的感性认知也会提升很多,美商也会比之前更高一些。

语言表达上的美也是一样。我听过一个老师的口才课。有一节课,他谈到人的左脑和右脑可以共同调动12种思维。提到右脑的时候,他讲了韵律感、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提到左脑时,他讲人们的表述主要聚焦在各种视角的变化上。我觉得他讲得很美,对课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然后,我把这节课分享给了跟我学习口才的学员。我也熟练运用了左脑和右脑相互结合的表达方式,为学员授课,为粉丝做直播。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感觉,被我讲的内容深深吸引到了。

我虽然没有进行过写作训练,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口才训练和表达训练,但是感性的力量仿佛天然地赋予了我这些能力,甚至有专业的口才老师和作文老师也来听我讲的课。

无论视觉上的审美,还是语言表达上的美,都体现了人们情感和精神层面的追求,都是感性的表现。就我的经历来说,美商的提升不一定非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因为领悟感性的美不需要精通黄金分割点、构图,而是需要人们与心灵美的人及美好的事物多接触。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学会发现美,才能感受美。

大家都很向往美好的事物,也会不知不觉地靠近美,我经常给身边的人传递价值,通过感性的美感染他们,这种美更接地气,也比较受欢迎。

美会促使人不懈努力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美,人们会持续努力,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我看过一部电影,说的是达·芬奇在画《最后的晚餐》时发生的事,第一次画完这张画后他发现,画面上在屋檐下坐着的人离屋檐太近了,如果站起来,会碰到头。别人劝他说,反正那个人是坐着,这样就行了。达·芬奇却说,不行,这样不符合常理,看起来也有点压抑,于是,又重新画了一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好的事物情有独钟,体现了一种感性的需要。通过感性学习美、审视美,是符合人性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