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派生货币”的创造

由央行“印”发的初始货币,是“钱”的最初来源,但初始货币占整个经济体量的比重并不高,这是因为目前世界上大约97%的货币供给,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系“借贷”创造出来的,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派生货币”。

“派生货币”是什么

货币的派生过程在本书第08讲“牵动市场心弦的货币政策”中有详细描述。举个例子,做生意的老王在美国A银行存了100美元纸币,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美国A银行可以将80美元放贷给老李,即划账到老李在B银行的账户。同样,B银行又可以将其中64美元放贷给老刘,并划账到C银行老刘的账户。以此类推,最后,银行的存款货币量最多将会有100×(1/0.2)=500美元,其中1/0.2指的就是“货币乘数”[2],新增的400美元存款就是商业银行借贷业务创造出来的“派生货币”。派生货币的创造渠道就是银行“存款-贷款”的循环,这400美元是没有对应的实物货币的,只存在于银行账户数字上。

政府颁发的金融牌照,赋予了银行创造贷款的权力。商业银行创造的“派生货币”,实质也是一种信用货币,一种连“纸”都不需要的货币。

通过“存款-贷款”的无限循环,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信用货币流通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成了影响市场和经济的重要力量。比如,老王在银行贷款100万美元购买了一幢别墅,这100万美元就从存款变为贷款,进入日常经济的循环当中。房地产开发商收到这100万美元后,就可以用来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或者给股东分红,从而投资更多房地产项目,建设更多的楼盘,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

理论上,只要“存款-贷款”无限循环,银行创造出来的“派生货币”规模就可以无限扩大。可见,信用是现代货币的基础,信用的规模有多大,货币的规模就可能有多大。

“派生货币”的水龙头在哪里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通胀日益加剧,各国频繁出台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拉动经济增长。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规模及其货币流向,会受到央行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经营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简要了解货币是如何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流转,并逐渐进入社会经济活动的。

大家首先应搞清楚两个概念,就是“宽货币”和“宽信用”。

“宽货币”是什么?央行降准、降息、逆回购等操作都叫宽货币。宽货币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可支配的资金,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大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注意,宽货币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印钞”,“宽货币”只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持有的货币量。

“宽信用”又怎么理解呢?宽信用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方式,更加积极地把央行通过宽货币获得的这些钱,真正注入社会。

换句话说,宽货币讲的是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层面,宽信用讲的则是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层面。要想把宽货币真正变为宽信用,那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降低企业以及个人贷款的门槛。

商业银行通过央行宽货币得到了钱,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不能让这些钱长时间停留在账户上,但同时商业银行也不敢随便把钱往外贷,需要控制风险。那么,在经济形势动荡、实体经济不稳的时期,银行贷款就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贷给有政府信用背书的机构或企业,另一条就是贷给有完美实物抵押物的行业,如房地产。

货币发行的本质是债务的累积

继续来看老王贷款100万美元买别墅的例子。对银行来说,这笔贷款是资产;对于贷款买别墅的老王来说,这笔贷款是负债。

资产等于负债,二者实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每当银行发放一笔贷款(假设是50万美元),那么在创造一笔货币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笔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可见,货币的发行过程伴随着债务的累积。

在货币数字化的时代,存贷款都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串数字。上述所谓的创造过程,也极其简单——银行只需要把“500000”美元这个数字输入电脑,在银行账目上计为“贷款”即可。

这个创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方就是银行,因为银行可以收利息。当借款人偿还这笔贷款后,银行只需要将电脑中的“500000”美元的数字删除,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里用老王贷款买房来举例,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债务”货币蓄水池:银行认为房屋是最安全的抵押品,所以越来越多“新”的被创造出来的“钱”直接或间接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的体量越来越大。

这里应注意,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因为“宽货币”和“宽信用”造成货币超发,所以房价上涨。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因为两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增强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房地产市场处于上行阶段,银行扩大信用借给客户买房,房地产相关的信贷行为凭空创造出来的货币流入经济社会,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二者相互增强。只要这个相互增强的循环不被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因素打断,那么所谓的楼市泡沫,就可能越吹越大。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工资增速总是追不上房价增速了吧?

在某些时期,每个人都去银行贷款来支付他们本来付不起的东西。最后,总有人还不起贷款,或者无法承担更多的贷款——银行放慢贷款速度,违约增多,最终经济下行,甚至引起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讲,经济周期实质上就是债务周期。这是历史规律,一遍又一遍地发生,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很多信用非常差的人都能在金融机构获得次级按揭贷款,用以支付他们本来承担不起的房产,这导致房地产市场盲目扩张,泡沫巨大。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那时候美国各大银行资产规模巨大,环环相扣,当它们面临崩溃的时候,美国政府只能出手相救。因为商业银行体系以债务的形式创造了经济中大约97%的货币,如果这些“钱”不能被偿还,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将会瘫痪。

所谓的货币超发,其实就等于整个社会债务的累积。我们要记得,所有的债务都是需要还的。而美国帮助企业偿还次贷危机的“钱”,也就是下文将要介绍的“量化宽松”产生的另一种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