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算趣味(少年读经典·第二辑)
- 许莼舫
- 5字
- 2023-07-07 16:09:19
百钱买百鸡
孙子以后,大约在公元五百年相近(南北朝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名字叫做张邱建。他著了一部算书流传下来,就是著名的《张邱建算经》。在这一部算书里,不但有两种东西的混合题(即鸡兔类问题),并且推广而成三种东西的混合题。
《张邱建算经》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大意是这样:
“公鸡每只值五文钱,母鸡每只值三文钱,小鸡每三只值一文钱。现在买三种鸡共一百只,恰巧用掉一百文,问三种鸡各买几只?”
我们拿和尚吃馒头问题来跟这一个题目比较一下,似乎只要添了一种和尚,即每人吃五个馒头的老和尚,那就会跟这个百钱买百鸡的题目完全类似。可是,研究到它的解法;却使我们感到无从下手。以前我们解两种东西的混合题,虽然有好几种方法;但是用它们来解三种东西的混合题,那就行不通了。
最奇怪的,两种东西的混合题都只有一种答案,而三种东西的混合题却往往不止一种答案。《张邱建算经》中就载着这一个百鸡问题的三种答案。
第一种答案 公鸡4只,母鸡18只,小鸡78只
第二种答案 公鸡8只,母鸡11只,小鸡81只
第三种答案 公鸡12只,母鸡4只,小鸡84只
我们验算一下,这三种答案全对,它们的三种鸡的总数都是一百只,总价都是一百文钱。
照这样看来,百鸡问题跟鸡兔问题实在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百鸡问题究竟怎样解呢?我们翻开《张邱建算经》,看到这题目的后面记着一段解法,但是只有如下的十七个字:
“鸡翁每增四,鸡母每减七,鸡雏每益三,即得。”
这几个字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仔细研究一下,知道它只告诉我们三种答案间的相互关系。就公鸡说,第一种答案是4只;第二种是8只,比前一种多4只;第三种是12只,又比前一种多4只,所以说“鸡翁每增四”。就母鸡说,第一种答案是18只,以下的答案顺次减少7只,所以说“鸡母每减七”。同样为了小鸡在三种答案中顺次增多3只,所以说“鸡雏每益三”。
从此可见,如果我们知道了第一种答案,就可用增四、减七、增三的方法求得第二种答案,并可继续用同法求得第三种答案。那么第一种答案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呢?原书中没有交代,我们现在也只能暂且搁起不谈。
我们把四、七、三称做“增减率”,先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第一种答案上用四、七、三增减后可得第二种答案,继续又可得第三种答案?这理由很简单:第一,因为增加的公鸡和小鸡共计是4只+3只=7只,而减少的母鸡也是7只,所以原来三种鸡共100只,增减后仍旧是100只,第二,因增加的4只公鸡和3只小鸡共值钱5文×4+⅓文×3=21文,而减少的7只母鸡也值钱3文×7=21文,所以原来三种鸡共值钱100文,增减后仍值钱100文。
从这一个研究,我们知道不单是有了第一种答案可以用增四、减七、增三的方法求得后面的两种答案,而且相反地,也可以由第三种答案用减四、增七、减三的方法求得前面的两种答案。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会问:那未第三种答案是怎样求出来的呢?倒来倒去,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到这里;我们可能这样想:既然用增减率可以由一种答案增减而得别种答案,那么能不能继续增减而得第四种答案呢?这很容易解决,只要用增减率来一试验就可以知道,现在先把第三种答案增减如下:
公鸡12+4=16,母鸡4-7=-3,小鸡84+3=87
因为鸡数不能是负数,所以这一组数不适用。若继续进行,母鸡的只数永远不会成正数。
再用相反的方法把第一种答案增减,得
公鸡4-4=0,母鸡18+7=25,小鸡78-3=75
因为不能没有公鸡,所以这一组数也不适用。若继续进行,公鸡的只数又要成负数了。于是知道这问题决不会有第四种答案。
这一步研究粗看好像是多余的,但实际却在无意间给我们找到了解决本题的重要关键。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没有公鸡的时候,母鸡是25只,小鸡是75只?这两个数不就是本书第一篇的那个和尚吃馒头问题的答案吗?对了,这问题的解法无疑是这样的:
先假定没有公鸡,把原题改作:“有两种鸡,母鸡每只值三文钱,小鸡每三只值一文钱,买这两种鸡共一百只,恰巧值钱一百文,问两种鸡各买几只?”仿照和尚吃馒头的问题,解得母鸡是25只,小鸡是75只。再用增减率加减,就得
看了这一个解法;我们猜想到和尚吃馒头问题的创立,可能在百鸡问题之前。张邱建为了有现成的数字可以根据,所以只说增四、减七、增三便算完事。这和尚吃馒头的问题,大概早已流传在民间,到了明代才配载到书里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