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学,作为主要IP来源

IP来源是IP产业链上游环节,也是IP发展中的核心所在。纵览我国IP的发展历程,IP内容开发与拓展的最初来源主要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人才供给多、产能高、更新快,内容创作便捷,创新性和可塑性强,为我国IP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除了文学(包括网文和传统图书等)以外,IP的来源还有漫画、动画、游戏,等等。

IP来源主要为文学作品,包括“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其中,网络文学是主要来源。“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以纯文字为表现手段,在网络上创作发表供网民付费或免费阅读的文学作品;“严肃文学”则指发表在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上的文学作品,常用于区别网络文学的文学体裁与样式。

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两种IP来源具有内容上的差异。

文本差异:严肃文学文学性强,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文本载体以出版实物为主,篇幅存在限制;网络文学属于轻文学,人物类型化,更注重娱乐性,文本载体以互联网为主,篇幅不受限制。

创作差异:严肃文学具有独立的创作过程,情节构思掌握在创作者自己手中,并未存在任何读者反馈,不确定性强;网络文学是在公共空间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伴随着读者的深度参与和及时反馈,作品是否受欢迎较好判断。

改编差异:严肃文学过于宏大的叙事使得剧本改编难度大,创作周期长,且经典作品数量有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短平快的模式降低了改编难度,但过长的篇幅和粗制滥造的问题也严重影响IP改编质量。

一、网络文学是IP发展的活力源泉

网络文学拥有巨大的内容存量和显著的增量,不断升级的品质和持续性的价值创新,使得网络文学以明显优势稳居文化产业源头的牢固地位。同时,由于IP粉丝时代来临,网文内容消费正在“粉丝化”,粉丝经济迅速崛起,这成为推动网文IP发展的重要动力。网文IP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也是凸显IP全产业链价值的重要源泉。(3)

网络文学作为我国IP行业发展的主要来源,其发展在新常态环境下,正在产生新变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正在稳健发展,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商业价值凸显,内容生态日趋繁荣。网络文学是IP发展的活力源泉:新世代崛起,新用户、新需求、新表达方式以及个性化创作和体验形式创新,都为行业带来新活力;年轻作家崛起,正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新时代记忆融入作品,助推行业进步;网络文学的阅读场景日渐丰富,这些因素都在促使网络文学成为IP发展的新动力。

网络文学IP各类题材丰富,充分保障了IP源头的活力。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言情、都市、科幻、历史等几十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而近年来二次元、科幻、游戏等题材作品,以及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崛起,极大丰富了网络文学作品的题材类型。在网文的创作风格上,系统文、穿越文、吐槽文等新世代、新特点的文体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网络文学的内容创新力量十足,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学作品为IP发展提供素材,是IP发展的主要来源和动力。

网络文学“破圈化”“粉丝化”为IP发展积攒能量。网络文学破圈,主要表现在网文平台的阅读用户相互渗透:优质作品的受众用户画像更加多元,部分“男频”“女频”作品突破了明显的界限, “破圈”效果显著。与“破圈化”伴生的,是网络文学社交共读、粉丝社群、粉丝共创的“粉丝化”特征(4)。高度互动性的网络文学文字弹幕“段评/章评”的社交评论功能、“兴趣社交”功能等给用户以“角色”身份直接参与到作品的完善和创作当中,网络文学的“粉丝化”特征明显。“破圈化”“粉丝化”都为IP发展积攒能量,并使IP的力量无缝衔接到下游产业,凸显IP价值,实现了故事价值到IP价值的超级转化。

二、严肃文学是IP发展的艺术源泉

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上映,当时内地电影票价均价几角,而《红高粱》一度炒到十几元。1988年,该片获得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的国际荣誉——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5)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6)该电影以绚烂的红色为基调,将红色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贯穿整个影片:红轿子、红盖头、野合地点的红高粱、新酿出来的十八里红,以及日全食后弥漫于天地间的鲜红,都是视觉艺术与美学语言的体现。

此后,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电影被陆续搬上银幕,均获誉无数,在世界上打开了中国电影的辉煌一页。这些影片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菊豆》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活着》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这些小说也多为追求清晰与逼真、探讨社会话题、具有一定严肃性的文学作品。

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片约占故事片年产量的30%,其中大多是佳作。(7)鲁迅、莫言、余华、严歌苓、路遥、苏童、刘震云等名家大师的著作,一直是IP改编最推崇和关注的,这些文学作品享誉世界,读者众多,影响深远。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其著名小说《伤逝》《药》和《阿Q正传》三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日出》、沈从文的《边城》《湘女萧萧》等作品也相继被改编成电影,它们也大多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优秀作品。

严肃文学是IP发展的艺术源泉,是用艺术敬畏民族、历史、生命。文学美和影像美,都是艺术美学,两者互相衬托:文学强化了影像艺术的力量,影像艺术拓宽了美学领域,丰富了美学内涵;影像借文学作品提升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文学作品借影像影响力实现广泛传播。IP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促成了影像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双赢,IP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从而带动提升IP的商业价值,IP影响面愈加广泛。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导演早期以严肃文学IP改编的影视作品十分注重人文气质和艺术气质,例如,以《黄土地》为代表的“寻根文学”讲述中国黄土地上的人情世故、爱恨情仇,关注社会话题,有深度地理解社会情感、探讨人性,作品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它们用艺术表达情感,用影像温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