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云翔手录张简斋孤本医案赏析
- 王钢 孔薇 曾安平主编
- 2552字
- 2023-09-28 17:12:32
前言
本书奉献的《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是父亲邹云翔先生传我收藏的最完整孤本医案。父亲当时已是名医大家,仍孜孜以求,研习历代几十位名家医案,并亲自抄录简斋先生的医案学习研究。父亲在学医行医过程中,师事六人,一日师、一事师者更多,所以能融流派所擅,采百家之长而为己所用,在医学实践中千锤百炼,铸成一代名医。正如父亲所说:“医无宗派之分,术无流派之囿。中医要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之精英,为临床实践服务。”父亲以尊师好学的精神抄录这份珍贵的医案,对于张氏医术的研究功不可没。
张简斋(1880—1950),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出身于中医世家,17岁时便在其父张厚之的指导下专攻岐黄术,其医道是从张仲景医著及《本草经疏》入手,精通《内经》医理,博采明代王肯堂及清代叶天士、尤在泾等吴门医派各家之长,对清代徽州医派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尤有心得。因此,兼通临床各科,尤善治疗疑难杂症,有“医林奇才”“一代医宗”“南张北施”之誉。他曾任中国国医学会理事长、南京国医学会理事长、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所长、南京中医学校校长等职,是著名的金陵大医,当代金陵医派的奠基人。民国时期,父亲的诊所和简斋先生的诊所相邻,两人也曾在重庆的“中央国医馆”共事。因为简斋先生医术精湛,且长我父亲17岁,父亲常向他请教医术,关系亲近,亦师亦友。
此医案是张简斋先生晚年在南京行医时所留的临证实录。是时,简斋先生的医术已臻化境,炉火纯青。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初抄录医案时,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仅保留了患者的姓(如李左,即代表姓李的男性患者;杨右,即代表姓杨的女性患者)。简斋先生一生奉献于临床诊疗,无暇整理自己的医案,原有珍贵的医案也未保留下来,所以父亲所抄的医案便成了孤本。当年,父亲曾要求后辈们抄录研习此医案,并交于我收藏,嘱咐我要勤学研究,还亲自指点分析案中精要。父亲从事医、教、研70余年,是其被颂称为“仲景功臣”“一代名医”的辉煌阶段,在他担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28年、中央领导人保健会诊医生30余年后,专门嘱咐我适时将他抄录的张简斋孤本医案整理出版。我遵照父亲遗愿,将他传给我亲手抄录的全部12册625个医案贡献出来,予以出版存世。这12册医案不仅记录了张简斋先生一生行医的经验和心得,对广大的中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中可窥见金陵医派奠基人张简斋先生临床是如何运用四诊分析病人的症情、病因、病机,诊疗时如何精准辨证、应用原汁原味的中医治病大法和独特的经方、温病方、时方、经验方等交相组合方药,以及配合渐已失传的“煎药代水”“丸药包煎”“膏丹另吞”等特殊用药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以解决广大患者的痛苦,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并对金陵中医学派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名医医案是中医的瑰宝,向为医林所重,若浑金璞玉。而名医之医案处方手迹,历代甚重书法精美,流传至今者凤毛麟角。由邹云翔这样的医界鸿儒,手书张简斋这样的神奇国医的稀珍医案,堪称珠联璧合,医林瑰宝,弥足珍贵。父亲在书法上皈依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根植二序(兰亭序、圣教序),并融合赵孟頫书体,是现代中医界杰出的书法家。其手抄的医案原迹娟娟小字,行云流水,既秀丽飘逸,又严谨端庄,让观摩者赏心悦目,是医案中难得的书法佳作。
为了传承简斋先生的医学精髓,2017年5月,经我整理由中国书店出版了宣纸线装本《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上下册),受到金陵医派传人和许多中医工作者的好评。同年7月,王钢教授召集在南京的弟子,建立了学习整理《张简斋医案》的微信沙龙群,对每个医案安排一位精读分析主讲者,群中所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们进行集体会诊研讨。弟子们觉得简斋先生每个医案的医理深奥,上承仲景,下继孟河,博采众家医学之长,内外妇儿各科自成一家,病机治法方药独特,价值颇高。由于简斋先生原始的临证医案未加任何整理注释,每个医案中精练的古文用词、淳朴独特的治法,每张处方又无药物剂量,加上父亲手抄的小楷行草潇洒飞扬,给现代中医学者的深入研习带来不少难度。
2018年2月,我和王钢教授萌发了将《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再深入挖掘分析的想法,遂率领邹氏中医学术团队骨干组成编撰小组,历时4年余,将每个手书医案配上相应的标准简体文字,并对每个医案的病名、辨证要点、证候分析、病机特色、处方用药经验等进行反复思考推敲,力争提炼出简斋先生每个医案的经验精粹,特别是对简斋先生独特的临证经验进行分析统计、对比研究,笃实挖掘出简斋先生原创独特的宝贵经验。同时,对每个医案以第一病名进行病种归类,按证型分类排序,将其精华浓缩为各章节的概论。此外,还对625个医案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分七个专题深入研究、探讨了简斋先生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以及简斋先生独特的治疗大法、用药特色、对主要病种的辨治经验等。
在此,由衷感谢102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95岁的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92岁的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为本书写序,肯定了编者们的成果,鼓励我们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道路上迈步前进。感谢仝小林院士热情洋溢、真挚中肯的序言。还要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华中健、张钢钢编辑4年来对本书的撰编,从编写大纲,到目录编排、写作要求等方方面面所给予的细致指导。为了能让读者很好地欣赏到一代名医邹云翔当年手抄的张简斋医案真迹,陈逸墨先生、张叶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书籍设计师对书的版式和整个书籍做了精心设计,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让读者既能方便地欣赏到原始医案真迹,又能很好地品读医案的精华。感谢我的弟弟、书画家邹孚庭,他跟随父亲学习文学、书法,此次帮助我们对父亲手抄的张简斋医案原文进行审校指导!感谢父亲最夸赞的博士生、我的女婿王钢教授,在继承、创新、发展邹氏中医(肾病)学术研究中始终刻苦、努力,发挥了核心作用,而使整个团队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整理编撰此书中,他带领团队在繁忙的工作之时,不辞辛劳,四易寒暑,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也要感谢我的儿子、女儿、媳妇及团队弟子们的家人对此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和王钢及弟子们都是张简斋、邹云翔两位中医大家的后辈,此次整理前辈的著作,也是我们再次潜心学习和努力传承的一个过程。
谨以此书纪念张简斋先生诞辰142周年、邹云翔先生诞辰126周年!
2022年2月22日于金陵,时年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