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

前面,我们提到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些表现,其实这些表现都有一些共通性,主要原因是信息的接收、处理、反馈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就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问题、提高能力,为孩子的未来搬开感觉统合失调这块绊脚石。当然,孩子越小,其神经的可塑性越强。所以,家长要抓住时机,做一些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让孩子的能力稳步发展。

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大,问题自然会消失,其实不然,我们应该尽早帮助孩子纠正,因为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只有那些已经被明显认定为感统失调的儿童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感统训练,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于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只要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在12岁之前都能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难度就大了,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孩子在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那么,如何对儿童进行感统训练呢?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趋乐避苦所致,良好的情绪是大脑思维的润滑剂。所以,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父母要尽量满足儿童对“快乐”的心理需求。那如何满足儿童的这一心理需求呢?很简单,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统能力。

然而,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让孩子识字,但他们却不讲教育方法,仅在纸上写几个字,让孩子照葫芦画瓢进行模仿。这种教育方式孩子毫无兴趣,自然也学不好。而父母便认为孩子在偷懒,往往采取惩罚的手段。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父母累,孩子苦,不仅收效甚微,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将来上学后,孩子也会对学习发怵,甚至出现逃学的行为。

我们可以说,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有充分的玩的机会,对于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能避免孩子出现某些身心上的障碍。

在玩乐中,孩子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是将来接触社会时必须掌握的。

因此,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我们一定要重视方法,最好能寓教于乐,因为对于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中度过的。因此,当你的孩子开始在草地上摸爬滚打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止孩子,这是引导孩子掌握平衡和灵活性的最佳时期。如果你的孩子大一点了,你还可以放手让他和同龄孩子参加游戏。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游戏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建立自尊和自信这一问题上,游戏的种类很多,比如在玩“扮演”类游戏时,一些女孩子就特别擅长扮演角色和设计游戏情节,儿童能在游戏中认识自我,通过游戏,他们能选择玩什么,或者做什么,也可以决定和谁一起玩等,最终完成身份的认同——这正是建立自尊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游戏,儿童还可以发现自己有能力做些什么,因为游戏有助于培养他们在语言、社交、动手能力和解决难题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加强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要为儿童营造活泼、有趣的游戏环境,这样,将感统训练应用到其中,能减轻儿童的恐惧。

总之,良好的情绪是大脑思维的润滑剂,我们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一味地逼迫孩子,这样反而没有效果,甚至还会让孩子反感,相反,家长要尽量满足儿童对“快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提高感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