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企业的摄像机
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表2-2)。利润表可为企业管理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供四项帮助:①展现一定期间企业的利润构成,能看出企业从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中分别取得了多少利润,用以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如何;②显示一定期间企业收入与成本的信息,通过将收入与成本匹配,计算企业的毛利率,用以判断企业的利润空间;③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期间费用的趋势变化和比例来判断企业的管理水平;④从净利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从每股收益判断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表2-2 利润表
续表
上表中,一共列出了七大项,其实很多利润表并没有“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和“综合收益总额”两项,本书列出只是为了更完整地呈现利润表内容,故不对此两项多做解释。第三项“利润总额”通过计算“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得出;最后一项“每股收益”是具体经营结果的市场表现,无须进一步解释。我们需要详细阐述的是第一项“营业收入”、第二项“营业利润”和第四项“净利润”。
1.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因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营业收入具有重复性和可预见性。
(1)“营业成本”是企业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所发生的成本额,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购进成本、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等,再如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品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等。企业管理者在分析营业成本时,需计算出各项成本明细所占的比重,并对这些明细比重的数据变化和增减进行辨别,以及时了解哪些运营成本的增加会影响总营业成本的增加。
(2)“税金及附加”是企业开展业务应负担的各种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3)“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如包装费、广告费、运输费、人工费(包括提成)等;还指为销售商品而专设的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如场地租金、装修费用等。
(4)“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主要为行政部门的各项支出。
(5)“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间接融资费用,如利息费、差旅费等。
(6)“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包括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存货因过时可能发生的跌价损失等。
(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只是账上盈利,投资收益是已经实现的收益)。
企业管理者在分析营业收入时,既要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也要关注成本支出。如果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或成本支出增多,都会影响经营利润的高低。
2.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通过规律性经营行为形成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先加上营业外收入,再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到企业“利润总额”。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营业利润出现大幅增加,说明此时该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较强,投资回报较高,企业价值在增加。
(1)“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不具有持续性和可预见性,如政府补助、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接受捐赠等。
(2)“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同样不具有持续性和可预见性,如罚款支出、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对外捐赠等。
3. 净利润
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扣除所得税后得到企业的“净利润”。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按股本摊薄后的每股收益进行计算。
(1)“持续经营净利润”是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的净利润。持续经营的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净利润是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和分配股东红利的基础。
(2)“终止经营净利润”是当期企业注销或终止经营时,截止到注销日的净利润。终止经营时就不存在利润了,只有实物资产、债权、货币和无形资产与负债,它们的差额是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