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具备任何前提条件

许多传说令人鼓舞。例如,珀尔修斯(Perseus)力斩蛇发女妖美杜莎(Medusa)的古希腊传说时刻提醒人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完全有可能发生。

遗憾的是,学习的传说并非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关于学习的传说是为了在人们心中制造障碍——比如某种风格、某个公式甚至某种动机是有效思考和学习的必要条件。除了关于内在学习风格的传说以外,还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智商乃至智力水平在人的一生中是稳定的。因此,许多人认为,自己将永远止步不前。所有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除了意愿和某种自律,你不需要具备任何前提条件。本节的目标就是批驳这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传说,使你有机会走上学习之路。

内在智力或天赋是必需的

只有拥有内在智力的人才有学习的资格吗?某些人是否完全没有能力学到任何东西?我们是否只适合从事某些任务,而无法胜任另一些事情?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次要因素。成功的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思维模式。持有成长心态的人相信,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他们就可以提高。另一种人认为,智力水平是不会改变的。研究表明,前一种人的表现远远优于后一种人,尽管后者可能更有天赋。

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相信智力不变的人为自己的成功设置了障碍。一种很合理的解释是,拥有内在智力的人之所以没有追求极致,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没有用,尽管这听上去违反直觉。他们的起点也许很高,但他们无法改变自己,实现某种超越。这限制了他们所学事物的数量和类型。其他人在自己“不太擅长”的领域接受自己的低水平表现,但是只要探索更多资源,付出更多努力,他们其实很容易在这些领域取得优秀表现。

相比之下,拥有成长心态的人知道,凭借时间、努力和合适的指导,他们可以精通任何领域——这与他们在该领域的初始水平无关。在他们眼中,世界充满了机遇。他们不相信天赋决定能力。他们知道,最初的失败不是绝望的理由。在他们看来,失败仅仅是失败而已,它是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不应该做什么。

除了不惧怕失败,拥有成长心态的人更愿意冒险,这极大扩展了他们可以学习和精通的事物类型。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速度也很快,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太容易灰心,不会将挫折看作进步的永恒障碍。

成长导向型个体对于智力永恒不变的常识嗤之以鼻,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婴儿时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我们先是在婴儿床里舞动四肢,然后学着抬头爬行。很快,我们开始学会走路,并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交谈。最后,我们甚至可以学习代数,阅读文学作品,从事科学实验。

这是我们在整个人生中无法逃避的成长路径。我们一开始什么也不会,但我们的大脑会随着使用而成长、进化和改变——这一过程不是只存在于童年,而是持续到我们去世那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机遇,可以用来学习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知识,从事我们从未想象过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自己,向专家学习,实践新技能,直到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某些学习风格是必需的

第二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因此我们使用特定方法和特定媒介的学习过程存在难易差距。这种说法还认为,每个人的大脑具备不同的模式,要想发挥潜能,我们必须拥有特定的学习风格。

这种广为流传的思想流派源于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研究。1983年,加德纳出版了《心智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

加德纳总结了八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这些智能不是描述单一维度的技能,而是组成了一个整体。正如加德纳在其最初的理论中所说,每种智能是单一知识获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我们应该让这些不同分支相互配合,以协调更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向人们传授新知识。

遗憾的是,流行文化将他的理论转化成了区分不同人群的工具。新闻从业者和其他一些人鼓吹说,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智能,并且拥有不同的智能和学习风格,这导致我们取得成功的能力有所不同。这种说法为表现不佳的学生提供了借口,并且提供了简单而诱人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学习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关于这一主题的每一项研究都与上述观点不符。当研究人员以志愿者偏爱的风格向他们提供学习材料时,志愿者没有表现出学得更好或更快的任何趋势。相反,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以适合学习材料的形式呈现这些材料时,每个人的学习效果都是最好的,这与他们的个人偏好无关。

这符合直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我们的差异是有限的。任何人学习体育运动的最佳形式都不可能是阅读体育课本,你必须要运动起来。类似地,要想在书面和口头上正确使用某种语言,听和读是必不可少的形式。

加德纳最初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这些发现完全一致。他认为,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使用所有这些方法,对于这些不同智能的理解也许可以帮助教师找到与每个学生沟通的更多途径——这些途径不限于那些以“学习风格”为噱头的新奇方法。

另一个关于学习和大脑的类似谣言也被揭穿了。这种谣言称,一些人是右脑型人才,一些人是左脑型人才。前者偏重艺术,后者偏重逻辑。许多人相信,由于这些所谓的生理差异,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学习和行动。

这种说法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一些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在从事不同活动时,每个脑半球具有不同的活动水平。不过,最新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在从事这些智力活动时,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运转的。实际上,每个人的大脑都在以更加全面的方式运转,每个脑半球的使用率都是100%,我们不是只有一种逻辑或艺术能力。许多人能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中表现出色,你也可以。

某种动力是必需的

人们犯下的第三个错误是等待学习新事物的动力出现。他们相信,隧道尽头一定有亮光。这种等待灵感降临的做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没有人会自愿学习自己完全不关心的事情。不管是学习微积分还是某款新软件,没有人能保证付出与回报是成比例的。你不一定拥有愉快的学习过程,你也不一定获得回报。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说法,这意味着让你行动起来的不是动力,而是信心。

信心意味着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某种目标。当你信心很足时,你相信自己能够完成预定任务。当你信心不足时,你会担心自己无法实现目标。充足的信心会使你走上学习之路,因为你知道,如果你跌跤或摔倒,你可以马上站起来。你知道自己有能力,能够完成你所开启的事情。这种信心激励着你继续前进,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对于目标的追求。

相比之下,信心不足的人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当你不自信时,你不知道自己犯错时会发生什么,而且担心自己会多次犯错。由于缺乏信心,你将自己与实现过同样目标的人进行比较,觉得自己和他们相去甚远。当你没有信心时,所有的不完美似乎都在证明你的无能,你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行动呢?

学习是一项苦差事。它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对于任何人来说,学习新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没有理由等到自己心情转好时再去学习,这种心情可能永远不会到来。学习并不总是有趣的,它不是你只有在感觉良好时才能去做的事情。

学习是我们超越自己的途径。它很艰难。不过,如果你对于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拥有安全感,那么除了一点懒惰,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开始行动呢?

一定的时间是必需的

即使人们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改善生活,许多人仍然会把这种学习往后推,声称自己时间不够。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精通某项技能或爱好需要大量时间。实际上,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宣传的经验规则对于人们回避学习的态度起到了鼓励作用。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指出,掌握一项新技能需要一万小时的实践。这是一个很高的成功门槛。许多人在看到这个数字后认为自己过于繁忙,无法学习。毕竟,如果拿不出一万小时的自由时间意味着失败,为什么还要去学习新事物呢?即使观看几百场电影,进行几百次约会,花上几百个小时打盹,你也用不了一万个小时。

幸运的是,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你花上三个小时自己练习射箭,你的收获将会非常有限。不过,你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在专业神射手的指导下练习,他可以观察和纠正你的姿势,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真正需要掌握的技巧上。这两种练习的效果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在老师的指导下,你可以更加迅速轻松地学习你所需要的技能,消除你在实践任何技能的初期阶段必然会出现的坏习惯。(当然,战略计划和一定的自律也会让你取得超乎想象的进展。)

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完全忽略了一个现实:对于练习而言,质比量重要得多。

畅销书作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认为,真正的练习通常需要“某个拥有专业眼光的人”帮助你确定具体的前进道路,激励你发挥自己的极限。“没有这种反馈,你就无法登峰造极。反馈很重要,专注也很重要——时间只是一个因素而已。”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可以摒除错误观念和坏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目标。

通过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可以利用特殊技巧和捷径,及早发现错误,迅速掌握合适的技巧,将学习过程从遍布无意识错误的漫长道路转化成更短、更轻松的道路。我们可以向导师请教,也可以阅读高质量的指导材料。不管形式如何,当我们拥有良好的指导时,我们就可以将注意力和实践集中到正确的方向上,成为更高效的学习者。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学得聪明一些,而不是傻傻地埋头苦干。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总之,一万小时定律并不是金科玉律。虽然学习是线性的,但是你可以做得更聪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