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宋端平年间初刊初印本《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宋初刊初印本《诚斋先生南海集》八卷

宫内厅书陵部特藏汉籍的“文集”中,珍本不少,首推大概是要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刊本宋人杨万里《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并《目录》四卷。此为《诚斋集》的最初的刊本。

杨万里作为南宋的诗文大家,生前已经编了九部集子,然皆分散。宋嘉定元年(1208)即杨万里去世后的第三年,由其长子杨长孺合并先前各集,并搜集散却遗漏,编成杨万里全集,定名为《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并编定《目录》四卷。但当时未能付梓印行。1234年(宋端平元年)杨长孺的门生罗茂良再校《诚斋集》,并锓木刻版,于翌年完工。现今宫内厅书陵部所藏《诚斋集》,即此南宋端平年间刊本,此为杨万里全集的初刻初印本。因为国内外已经没有第二本了,故此藏本便为天壤间的孤本了。

此本《诚斋集》每半叶十行,每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匡纵20.8厘米,横14.5厘米。卷头书名题署“诚斋集卷第一”,次行题署“庐陵杨万里廷秀”。每卷末录有编校人员名录两行“嘉定元年春三月男长孺编定”“端平元年夏五月门人罗茂良校正”。卷末有《跋》,文曰:“以卷计一百三十又三;以字计八十万七千一百有八……锓木于端平初元六月一日,毕工于次年乙未六月之既望。”此本笔画端雅,刊印精审。惟卷中有缺叶,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九、卷六十六至卷六十八,共十卷为元与明初人所写补。此一百三十三卷内容的分割,与国内通行的明人写本和清刊本,略有差异。

卷首有《目录》四卷。第一卷第一页钞补,第四卷每一页有火伤痕迹。其内容如次:分“诗”四十三卷,“赋”二卷,“辞藻”一卷,“表”二卷,“笺”一卷,“启”十三卷,“书”七卷,“奏状札子”二卷,“记”六卷,“序”七卷,“心学论”三卷,“千虑策”三卷,“程式论”一卷,“庸言”四卷,“解”一卷,“杂著”八卷,“尺牍”八卷,“东宫劝读录”一卷,“淳熙荐士录”一卷,“诗话”一卷,“传”三卷,“行状”二卷,“碑”二卷,“表”一卷,“墓志铭”十卷,附“历官告词诏书谥告”一卷。

是书为《诚斋集》最足之本,惜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九,卷六十六至卷六十八,凡十卷系钞配,然获五百年前之旧钞,亦弥足珍贵。

卷末有跋文一篇,剥蚀错落,录之于后:

天以诚而覆,地以诚而载,日月以诚而久照,江河以诚而昼夜。混混不息,诚之一字,非圣人畴克尽此?文节杨公,以诚名斋,要亦自明。而诚苟有为,皆若是也。人皆知先生之孤标劲节,可以薄秋霜,可以沮金石,而始终不挠,不知始终之所以不挠,先生之诚也。人皆知先生之文如瓮茧综丝,璀璨夺目,取而不竭,不知文以气为主,充浩然之气,见诸文而老益壮者,先生之诚也。负天下之望,如诚斋真所谓一代不数人,而复有东山为之子。是父是子,前后一辙,非家学以诚能如是乎。东山先生曩师广东炜叔,贰令南海,辱置门墙,益深敬慕。乃今假手通德之乡,诚斋文集独缺未传。尊先生之道义,以倡儒学;表先生之志节,以激士习;发先生之词藻,以振文……(下缺半叶)。锓木于端平初元六月一日,毕工于次年乙未六月之既望。炜叔屡被朝旨,搜讨遗书,遂获……(下有脱文)气昌,兹承乏政,敦先此东山首从所请且获,手为是正,以卷计一百三十有三,以字计八十万七千一百有八……(下脱文)

此本原为日本京都建仁寺旧藏。据日本西村兼文《好古漫录》记,此本原为洛东(京都)建仁寺天章禅师所有。日人西村兼文在《好古漫录》中记此本事说:“宋版《杨诚斋全集》,原系洛东建仁寺所有。全部百三十三卷,《目录》四册。……所有双边,每半面十行十六字,书法绝妙……乃日本一种之珍籍也。明治廿年(1887)五月五日,此书随旧所有主福聚院主梧庵师赴大阪,让与外务官古泽滋氏,遂携往东京。此实珍书中之珍籍,梧庵师亦深感惋惜。”

与所藏此本《诚斋集》同时,宫内厅书陵部还特藏杨万里《诚斋先生南海集》八卷宋刊本一部。此本亦系初刻初印,亦为海内孤本,可与《诚斋集》相引证。

《南海集》是杨万里自己编定的第四个诗集,所收诗作起自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迄于淳熙九年(1182)。其时杨万里正在广东任提举常平茶盐使者及提点刑狱。此《南海集》共收诗四百首,卷末有淳熙十三年(1186)刘唤《跋》,其文曰:“先生之诗,既与昌黎并驾,则知比诸刘梦得者,亦未为确论。唤幸出于先生之门,今得《南海》一集,总四百篇,不敢掩为家藏,刊而传之。”《跋》文末题署“淳熙丙午朔门生承事郎新权通判肇庆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刘唤”,据此,则知杨万里在编定《南海集》后,就交付门生刘唤了。刘唤于1186年将《南海集》刊印流世。此本即是初刻的单行本。

此本首题“诚斋先生南海集卷一”,次行题“庐陵杨万里廷秀”。卷末有淳熙丙午(1186)门生承事郎新权通判肇庆军府兼管内勤农事刘涣跋文。其文曰:

诗人之作,类皆流于一偏,如乐天之俗,孟郊之寒,贾岛之穷苦。是岂不欲变而通之,去其偏而蹈于全?由其技之所局,不能改耳。至如韩昌黎,则无施而不可,其发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初不见其诸子之偏,盖其所禀之高,所蕴之富,则形之吟咏者,自然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岂一偏之所能囿哉!侍读诚斋先生乃今日之昌黎公也,为诗之多至于一千八百馀首,分为五集,而其风雅之变有三焉。世之论文者尝谓自汉至魏四百馀年文体三变。史臣亦谓唐有天下三百年,文体无虑三变。文之在天下,其变也如此之艰,而先生自绍兴壬午以迄于今,方历二纪,抑何变之之易?常非胸中涵蓄者渊泫澄深,无以异于昌黎,则词源之溢,横流逆折,纡徐迅激,新奇百出。宜夫变之之亟,而非一体之可定也。先生之诗既与昌黎并驾,则知比诸刘梦得者亦未为确论。涣幸出于先生之门,今得南海一集,总四百篇,不敢掩为家藏,刊而传之,以为骚人之规范。余四集将继以请,则又当与学者共之。淳熙丙午十二月朔门生承事郎新权通判肇庆军府兼管内勤农事刘涣谨跋。

此本系刘氏家刻本,收录杨万里诗凡三百九十二首。刘唤在《跋》中说:“总四百篇”,学界目前一般亦如此言之。实际上,此本《诚斋先生南海集》所收诗作,凡三百九十二首,“四百篇”之说,乃概言之数,不可用于统计。

此本《南海集》每半叶十行,每行十八字,注文双行。白口,左右双边。版匡纵17.8厘米,横12厘米。卷中有“佐伯侯毛利高标字培松藏书画之印”的印记,则此本原系丰后藩主毛利氏家旧藏,后献赠幕府,入枫山官库。明治维新之初,1884年(明治十七年)1月,据太政官第十一号命令,将各官厅所藏图书集中于新组建的“太政官文库”——太政大臣乃当时最高的行政长官。原江户幕府德川大将军家藏图书当然亦转入其中。1885年(明治十八年)12月,日本实行新的政府组织法,废除了太政官而创设内阁制度,原“太政官文库”便改名为“内阁文库”。杨万里的著作便成为“内阁文库”的收藏了。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内阁文库将本库所藏最贵重书籍3万余册移交皇宫,作为永世保存。杨万里著作从此便成为皇室御物了。

日本15世纪室町时期有《诚斋集》写本一册。每半页十三行,行十五字左右。题签左肩书“诚斋集拔尤”。东山天皇元禄时期(1688-1704)有摹宋端平刻《诚斋集》写本一百三十三卷,并《目录》四卷。有朱墨校点。卷中有“岛田重礼”“敬甫”“篁村岛田氏”“岛田翰读书记”等印记,则此本在明治初期属于著名汉学家岛田重礼所有。江户时代又有宋人杨万里《诚斋集》写本一百三十三卷。原系林氏沟东精舍旧藏。此本今存残本九十一卷(卷四十三至卷一百三十三),现存大阪天满宫御文库。

依据现有的材料,日本本土刻印杨万里的作品大约始于日本光格天皇文化二年(1805)大阪泉本八兵卫等刊印杨万里的《江湖诗钞》三卷。其后,文化五年(1808)江户若林清兵卫等刊印《杨诚斋诗钞》五卷。同年,大阪嵩山堂亦刊印《杨诚斋诗钞》五卷。

上述泉本八兵卫,若林清兵卫和嵩山堂,皆为当时的书商,他们先后刊印杨万里作品,印证了社会的需求。仁孝天皇文政五年(1822)东都书林须原屋茂兵卫等刊印《诚斋题跋》一卷。孝明天皇庆应四年(1868)大原氏两白堂刊印宋人杨万里《东宫劝读录》一卷,并《附》一卷。

依据光格天皇文化元年(1804)《书籍直组帐》记载,是年中国商船“丑五番”载《杨诚斋全集》十六部运抵日本,每部售价十五目。仁孝天皇天保十二年(1841)中国商船“子二番”(船主王云)载《杨诚斋全集》一部二帙运抵日本,售价十目。

据仁孝天皇天保十四年(1843)《会所请込物(输入品)见账》记载,是年《杨诚斋诗集》一部二帙四册(原注文曰,书中纸张较好,然茶色封纸为虫咬蚀)进行价格投标,三家书商分别出价为藤屋二十目、村户二十二目六分、三支三十二目六分。

仁孝天皇弘化四年(1847)中国商船“午一番”载《杨诚斋全集》二部各四帙运抵日本,每部售价三十目。第二年中国商船“未二番”也载《杨诚斋全集》一部四帙运抵日本,售价仍为三十目。反映了当时汉籍市场上书价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