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教育学70年:成人教育学卷
- 桑宁霞
- 4666字
- 2023-03-24 16:21:47
第二节 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受阻(1966—1976年)
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包括经济发展、政治生态、文化传承都会对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成人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成人对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成人教育可以引发新的社会形式,是一种着力于社会变革的社会教育。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成人教育研究工作和学科的发展受阻。
一、成人教育学的实践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国开始陷入长达十年的混乱之中。文化教育领域掀起了翻云覆雨的改革,国家各项事业都受到强烈冲击,成人教育领域成为这场革命的重灾区。
(一)成人教育发展的政治影响
成人教育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较大,成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颁发机构几近瘫痪,成人教育政策的执行部门也遭到解散,只有极为少数的一些地方还在坚持扫盲。
(二)成人教育发展的“经济动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经济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教育为政治服务占据上风,经济在教育发展中丧失话语权。经济的失语使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成人教育内容和成人教育政策成为实现这些目的的工具。
二、成人教育学的制度基础
成人教育思想与制度有了更多的政治倾向和功利目的,虽然成人教育应该承担起机体运作的一部分责任,但是其功能却已失调,不能正常运作。
(一)扫盲教育政策
当时扫盲教育政策的颁发严重受阻,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前半段时间,扫盲教育政策的颁发机构陷入瘫痪,扫盲教育政策依从于政治,扫盲教育政策的目标、内容、指导思想都以实现政治目的为出发点。
扫盲教育政策不是作为一个应该独立存在的体系而存在,它同其他所有的教育政策一样,其作用主要是为政治服务。这样扫盲教育政策的功能观使扫盲教育一片混乱,扫盲教育政策坚持实现政治目的的基本观点。
(二)五七干校与干部教育
1968年5月7日,大批机关干部被下放劳动,当时开办了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这种影响从中央逐渐渗透到地方。全国各地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纷纷响应号召。这样就使大批干部、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村,教育部、高等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机关的行政机能几近瘫痪。可以说当时国家的法制建设几近空白,成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布也处于停顿状态。
(三)厂办七二一大学和工农教育
《关于1974年教育事业计划(草案)的通知》指出,发展厂办工人七二一大学和工农教育,特别要加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业余教育。《1975年教育事业计划(草案)》同样也做出类似说明。可惜的是,这些教育规划的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文化教育机构部门陷入混乱,成人教育政策的颁发曾经一度停止,这与成人教育政策的颁发机构的意志和秩序密切相关。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其目的、内容、方法被改为以政治为核心,教育机构部门也几近瘫痪。没有成人教育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全国成人教育的受惠人数大幅度减少。
三、成人教育学科研究
1966—1976年以“成人教育”为关键词导出参考文献,主要集中在农村成人教育和函授教育的研究两个方面。
(一)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研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农民群体一直是成人教育的重点。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和面向农村办学的经验即使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也没有间断。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研究的论文有:《积极为农业机械化培养人材》(1975年)、《把函授教育送到农村中去》(1975年)、鄂涵源的《面向农村办学》(1966年)、《函授教育结硕果 卫生战线添新兵》(1977年)、《办好函授教育 加速培训赤脚医生》(1976年)、《工科院校在农村办函授很有必要》(1975年)、《积极举办函授教育大力为农村培养中学教师》(1975年)、《办好“农村房屋建筑”函授短训班》(1975年)、《养猪函授教育试点班工作总结》(1975年)。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到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到成人教育在当时农村生活中的印记。赤脚医生、农业机械化、开门办学……成人教育学科成为农村生活的见证。
(二)关于函授教育的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当时的主要形式就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也有许多政治色彩,开门办学、送教下乡是其重要的形式。关于函授教育研究的论文有:《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办好函授教育——我院第一期函授学员开始学习》(1975年)、文戈的《从中学生的“缺门”谈到高师应多种形式办学》(1975年)、《我校为知识青年举办业余函授教育》(1974年)、《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办好函授教育》(1974年)、《我校开办业余函授教育》(1974年)、《炼思想,炼业务,思想、业务双丰收——庄河县中医函授教育工作介绍》(1966年)。
当时的学科成果甚少。实践不体现规律,理论工作者的思想被禁锢,其表达扁平,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大的坎坷和偏移。
四、成人教育学科特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人教育法制进一步地被弱化、践踏,导致成人教育非正常的发展。
当时批判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批判1949—1965年的教育实践;建立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体系;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出现嬗变,大力发展工农教育和七二一大学等类型的教育;辐射农学、水利、牧医、果林等专业。成人教育学科的政治文化色彩突出,成人教育学科自身的规律难以遵循。
五、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反思
1966—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秩序被打乱,1949—1965年的成绩和经验被错误地否定。在此期间,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科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一)成人教育学科的文化使命
成人教育有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当一种理念被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文化便应运而生,故而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氛围、一种时代的风向标。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依靠文化的传承沿袭自己的文明,也依靠文化的积淀书写自己的历史。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深深感觉到文化是如此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们未来的发展。文化是一个深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文化规律的支配下,文化是连续发展的,其历史进程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同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使人类文化的精华不断延续下去,这是文化的继承性。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进步与创新的。成人教育学科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关系,抽取了文化的根脉,成人教育学科也就没有存在的根基和土壤了。
(二)成人教育学科的政治功能
从我国成人教育来看,它的兴起是近百年的事情。比起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成人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而且其兴起的直接原因亦有所不同——主要是为适应民主革命的需要。
第一次变革是20世纪初的废科举、立学制、兴学校。它使中国古代教育转变为以西方现代学校制度为蓝本的新教育。尽管这次变革是清末封建王朝以“新政”的方式推行的,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但它毕竟打破了自我封闭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外壳,使学校教育制度靠近了世界教育体系。
第二次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教育的变革受到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冲击,中国从移植、模仿别国教育中发现了传统文化中科学技术的落后,以及教育内容的狭隘和教育类别、教育层次范围的局限,由此产生了与世界现代教育模式相呼应的各级各类教育。平民教育、扫盲、函授、自修、工农教育应运而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农教育、干部教育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社会政治因素对于成人教育学科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制约和影响成人教育学的发展;二是社会结构的开放制约和影响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可以理解成人教育学的兴起源于民众文化运动,这也正是成人教育学本来应该具有的属性特征。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大中小学教育和扫盲运动等问题的报告》,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35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 钱俊瑞:《为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满足工农干部的文化要求而奋斗》,载《人民教育》,1951(5)。
[3] 程艳峰:《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当代反思》,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2007。
[4]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1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5]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859~860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6] 侯怀银、吕慧:《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7] 陈润齐:《试用拼音字母帮助扫盲》,载《文字改革》,1958(8)。
[8] 周有光:《拼音字母和扫盲教育》,载《文字改革》,1958(9)。
[9] 《充分发挥拼音字母在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载《人民教育》,1960(3)。
[10] 杨廷孚:《谈谈在普及教育和扫盲工作中的体会》,载《人民教育》,1958(9)。
[11] 吴山:《大办业余教育和彻底扫盲是全党全民的大事》,载《江苏教育》,1959(22)。
[12] 《开展工地扫盲和业余教育的初步经验》,载《江苏教育》,1960(2)。
[13] 江西省教育厅业余教育调查组:《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载《江西教育》,1962(3)。
[14] 山西省教育厅:《开展工人业余教育的几点主要经验》,载《人民教育》,1950(5)。
[15] 江凌:《工人业余教育的三个问题》,载《人民教育》,1950(5)。
[16] 杨允华:《石景山发电厂是怎样坚持办业余教育的》,载《水利与电力》,1962(12)。
[17] 李葵发:《目前生产部门业余学校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载《华中师范学院学报(物理版)》,1959(4)。
[18] 徐高明、杨冠:《对于农民业余教育工作改进的几点意见》,载《江苏教育》,1953(7)。
[19] 《我们是怎样开展业余教育的》,载《江西教育》,1964(1)。
[20] 马叙伦:《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载《人民教育》,1951(1)。
[21] 《努力做好中等学校教师业余进修的工作》,载《人民教育》,1955(12)。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学校在职教师业余进修的指示》,载《人民教育》,1955(12)。
[23] 鼎铭、金泯:《谈谈图书馆干部业余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载《图书馆学通讯》,1960(4)。
[24] 《大力加强工农干部教育》,载《人民教育》,1950(7)。
[25] 《亟应加强培养工农干部的教育——庆祝五一节》,载《人民教育》,1953(5)。
[26]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在职干部政治理论教育三年计划》,载《教学与研究》,1953(1)。
[27] 王楙华:《努力做好政法干部教育工作》,载《法学研究》,1959(5)。
[28] 胡林畇:《中国人民大学一年来的函授教育工作》,载《教学与研究》,1954(6)。
[29] 杨福山:《东北师范大学的函授教育》,载《高师函授》,1984(3)。
[30] 辽宁省教育厅:《开原函授站领导教师函授学习的初步经验》,载《人民教育》,1955(6)。
[31] 中国人民大学函授部:《怎样组织领导函授生自学》,载《人民教育》,1956(3)。
[32] 田寿禟:《指导函授生自学的几点经验》,载《江苏教育》,1956(Z1)。
[33] 北京邮电学院:《邮电函授教育的创办和发展》,载《人民教育》,1959(12)。
[34]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积极开展函授教育,迅速培养图书馆在职干部》,载《图书馆学通讯》,1960(4)。
[35] 《大办高等函授医学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级医药卫生干部》,载《江苏中医》,1960(6)。
[36] [苏联]E·И.魏里奇阔夫斯基:《苏联的成人教育和师资训练——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演讲词》,张蓝田译,载《人民教育》,1950(2)。
[37] 《苏联的高等函授教育——苏联高等教育部副部长M·A.布拉戈菲耶夫的谈话》,陈名南译,载《人民教育》,1953(3)。
[38] [美]密勒:《美国成人教育的哲学和争论》,吴棠译,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0(2)。
[39] 韩钟文、杜以德:《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载《成人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