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谢家

  • 春枝晚
  • 绿玉.
  • 4007字
  • 2023-10-15 22:01:20

景和七年,南梁的长安城下了场雪。

漫天飞雪。

远方的巍峨宫阙、近处的墙楼,皆被雪花覆盖了屋檐,长安城洁白一片。

奇怪的是,这雪不仅格外大,且来得那样早,似乎不同寻常得很。

现下不过十月初,竟迎来初雪。

莫非是瑞雪兆丰年。

不曾想,南方的临安城也飘起了初雪。

这临安城地处南方,是江南地带,下雪甚是少见,更不用说,初雪这样早了。

临安城的天一向暖和,竟不料阴月初九也陆陆续续开始下雪。

注:(就是十月,又叫大月,10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个月,是大月,总有31天。在农历中,10月的月支是亥,也被称为阳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子春、孟冬、坤月、吉月等。十月有很多雅称,如阳月、阴月、子春、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飞阴月等。其中,阳月因十月芙蓉显小阳而得名,阴月则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因十月要“纯阴用事,咸于无阳,故以名之”。此外,孟冬、初冬、良月、小阳春、露月等也是十月的别称。)

谢宜自幼在临安城长大,说起来,还未正儿八经看过这样大的雪。

这会儿,临安城的大雪来得那样好!

没看过大雪的她,甚喜,第一次想尽兴而归。

但毫无预兆的大雪,好似预示着什么一般。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涂在天际,天空中飘下一片片雪花,放眼望去,一片雪白。

未见微光,只见雪白,看起来倒是觉得有些瘆的慌。

今日清晨,看着大雪稀起,她也同几个侍女玩得高兴。

抬头看着堆好的雪人,不禁回眸一笑。那嫣然一笑,百般娇媚。

古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毫不夸张的说,她这南方佳人可堪与北方佳人媲美。

许是江南风水养人,她可谓是

南方有佳人,明艳而绝世。

因下雪的缘故,天黑得更早了些。

这会儿子,她低头看着手里的画本,心里了然些许,嘴角上扬,微微露出一笑。

“女郎,该歇息了!”贴身侍候的侍女知云端着水进来。

接过知云手里的脸帕擦了擦脸,而后又把脚放在匜泡了泡。

洗漱下来,也到了平时她歇息的时间。

知云便替她拉好被子,把床帐放下来,而后熄了灯出去。

次日清晨,雪停了。

谢宜便想去陪谢家郎主一起用午膳,正好。

晌午,陪谢家郎主用过饭,她便回了自己院子。

看了会儿书,不料竟有些困,便小憩了会。

估摸着过了半个时辰,知云拿着信过来了。

“女郎,郎君来信了!”

正巧,谢宜刚醒。便顺手接过信,打开。

“女郎,郎君可是说何时归来。”知云笑着打趣道。

郎君每年都会从长安城到临安城过年,今年定然也不例外。

女郎与郎君虽是堂兄妹,感情却深厚得紧。

只是,今年郎君怎这时便要归来,未免早了些!

谢宜语气平淡,似是有些低落。

“不然,阿兄说,年关过后便要出征便不来了,其余也不过是些小事罢了。”

听不出她语气,不过知云也大抵知晓她的心情。

便开口劝慰道“郎君是为国尽忠,这等事自是耽误不得的,郎君定然会平安归来的,姑娘不必担忧!”

郎君每年过年都会给女郎带些长安城的新鲜玩意,虽不值钱,女郎总是高兴的。

况且,女郎自幼体弱多病,现下虽大好,但偶然风寒是避免不了的。也是这般,谢府里所有人都将她看得紧。

出门都甚是少有,莫说其他。

但等年关郎君来了便不一样了,许是置办年货府里忙些,又或是郎君靠谱些。只要是同郎君一起出门,府里的人从来不过问。

再者,郎君与女郎并无嫡亲的兄弟姊妹,只怕难体会手足之情。

因而,女郎同郎君感情深厚也不难理解了。

谢宜轻笑,“不必劝我,我自是知晓缘由的。”

接着道“只不过,这些年,阿兄每至年关便来了临安,我竟忘了,他原不是这般闲人……”

说完,她还笑出了声。

知云一看,便不再开口,心里知晓姑娘无事。

知云又笑道“是啊,郎君可是风靡南梁的少年将军,自是会繁忙些!”

“罢了,总归国事要紧,这次不来,还有下次不是!”

谢宜起身准备回屋,吩咐知云道“将大父前些日子寻的字帖拿出来,许久不练,有些生疏了……”

知云道“是”便转身去取。

不晓得女郎心里怎么想,不过,这个事大抵也是有些失落的。

说起来,这谢家也是正儿八经的名门望族。

谢家原来是军功起家,文武搭配,渐入贵族之林。

后来经历多朝成为簪缨世家,而后又是著名门阀之一。

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在南梁实自太傅谢绪其名始盛。

先帝曾为太子监国时,国力日渐衰弱,内忧外患严重,肃景之乱闹得人心惶惶。

太子本想亲征,却不料主上已病入膏肓,国不可一日无主。

太子担起监国之任,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他同谢家借了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他也只能求助谢家。

至于为何求助谢家,是因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渐渐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大规模海外贸易,谢家也随之南迁至临安城。

太子登门,谢家郎主安排嫡长子谢绪接待。而太子与其谢家郎君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好友,而后领兵出征。

果不其然,将领谢绪率领20万南梁军大胜北齐指挥的80万大军。

北齐此举意图很明显,本是要趁主上病危消灭南梁,取得统一。

南梁士兵则是为了保家卫国,因此,双方都拿出所有兵力一决雌雄。

最终,经过8个月鏖战,谢绪以少胜多。歼灭了北齐的嫡系部队,导致北齐士兵无心恋战而叛变,取得全面胜利。

一仗,让谢绪一战成名,给谢家带来了极大声誉,让谢家走向辉煌,成为跟琅琊王氏家族并驾齐驱的豪门望族。

奠定了谢氏为南梁当轴士族的地位。谢氏还出了许多文学与艺术的杰出人物。以至在南梁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

南梁朝两大盛门“王谢”兴起于前朝,至南朝陈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响力丝毫未受影响。

从此,谢绪一脉又迁回长安城,江、柳和谢家如同南梁的左膀右臂。谢绪官至太傅,从各方面辅佐南梁,功不可没。

谢绪少时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

就这样文武双全的谢绪在长安城的名气越来越大,拥有谢绪这样名士的谢氏家族开始进入大家的眼帘。

太傅名德,冠绝当时。谢绪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谢家的兴旺发达的奠基人。

此后,谢氏家族凡是做官者,皆以谢绪为榜样,不图名利,只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功成身退。

谢氏家族的溯源,谢绪此后有一脉世代为官、家门兴旺完全相似。

谢绪的世系传承,有谢渊、谢深两大支脉。还有一女谢蓁在灵隐寺。

谢家在血脉传承关系上,是父子传承。

谢氏家族有自己的处世哲学和发展思路,团结一心,合力相助。

向来重视夫妻情深,因此,谢氏之人向来是一夫一妻。在当时看来,可谓是绝无仅有有一无二的。

因此谢绪只有两个嫡子,和一嫡女谢蓁。在临安号称谢三娘。

南梁文化思想上由儒入玄再到佛,符合当时风尚,为跻身门阀创造条件。由儒入玄到佛,而谢氏家族正好迎合了这一主流。

谢绪嫡长子谢渊少博学,有才干,无畏逆臣。是南朝著名文臣,为南梁文坛领袖沈约。

同时是一个著名儒家学者,历任吏部尚书、中书令,自父谢绪辞官后时任尚书令,后官至太尉。

而嫡次子谢深不单通儒,还通玄。至峻好学,注重文学和道德,所以名声大振,得重用。

两子都善于清谈,所以很有名望,且受长安城上层社会的尊重。

不同的是,嫡次子不大喜官场。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娶妻后便迁回了临安谢家。

谢绪之嫡次子谢深,娶的是荥阳郑氏嫡女,郑氏是北方着名大族,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

可谓是真正的名门贵女,也算是两大氏族的联姻。

婚后只育有一嫡女谢宜,小字长宁。

因谢绪和嫡长子谢渊在朝堂之上,因此谢家文化世家代相传承“谢氏兴、代代有公卿”的繁盛风貌。后人更是驰骋政坛,为江南之望族。

谢氏宗族也乘谢绪之此良机,充分发挥优势,一批卓越人物脱颖而出,宗族子弟活跃于政治舞台。

谢渊娶的是当今皇后柳氏的嫡姐,婚后育有一子,名恪,小字承谦。

柳氏算不上什么真正的贵族,但因跟着开朝皇帝有功,而后子孙一直在朝为官。

子女也都嫁得好,尤其是嫡女,大多入了宫,以往只到贵妃,当今皇后柳凝倒是唯一一个登上后位的。

因此,在本朝,柳氏也算一大族。

谢绪的嫡妹谢菡是先帝荣宠的谢贵妃,无子而封妃是先帝给她的恩,亲赐菡萏殿是宠。

谢家三娘谢蓁是谢绪唯一的嫡女,自幼便养在临安谢家。

如今,在灵隐寺修行。

谢氏不仅是社会上高峻门第,而且借助江南的地理位置,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权。

其优越的处境,有时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亡国之后的帝王之家想求为平民而不可得,而谢家则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远贵显。

后续甚至一些出身寒皇帝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甚至请谢家人主持登极仪式,而谢家有时对这种事情不屑一顾。

可见,谢家在政治和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多么特殊。在世家门阀中,谢氏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谢绪或许是人到不惑之年,也或是先帝的离世,他在新帝(现在的元帝)登基后,便告老还乡回了临安。

回了临安,他本无意谢家,只想寄情山水,享齐人之乐。

却不想谢家又回到他手上,谢深只道这谢家掌舵人本就该是他。

至此,谢绪在告老还乡后接下了谢家。

谢宜耳睹目染,在谢绪和谢深的教导下,诗文典籍无是不通。在阿母郑氏的教诲下,琴棋女工也是样样精通。

在临安城甚是有名气,小有临安才女之称。

谢渊之子谢恪听闻自幼聪慧,与太子师承同门。四岁就可诵孝经,不仅通《礼》、《易》等经典,而且懂得天文、图谶之学。

少年时就“善骑射”,与太子又是表亲。元帝与柳后很喜欢他,元帝更是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

元帝之嫡子,也是南梁的太子,自幼被先帝亲自教导。如有不通之处,亲自为其择良师。

元帝无法体验教授之感,便想亲自教授谢恪兵法,不料谢恪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由推辞。

先帝听此,哈哈大笑。便下旨让谢恪拜了太子的师父。

谢恪十五岁便随师父出征,十七岁为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

十八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大战,歼灭和招降敌军近十万人,直取关外。

这是南朝政权第一次占领关外,从此关外得以开辟。

谢恪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击歼灭战,是南朝有名的少年将军。

谢恪不只军事有所造诣,诗词歌赋也擅长。风华绝代,气宇轩昂。是长安城世家贵女都想嫁的郎君。

长安城甚至流传:鲜衣怒马少年郎,长安年少谢家郎。

谢家,从来都是权贵。谢家人,似乎生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谢家的子女一直是举世无双。

这,便是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