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顾及别人,不要只图自己过瘾

几乎所有说话招人烦的家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只图自己过瘾,而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这种说话不顾及别人,而只管显摆自己的人,人们通常用三个字来概括:不懂事。古往今来,还真有不少这种“不懂事”的成年人,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其中一位。

杨修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谋士,出身名门望族,才华出众,起初深得曹操的赏识,任命他为主簿,全面负责内外事务。而杨修也不负所望,把所有的事务都打点得很好,这让曹操非常满意,就连当时的魏太子也要想办法巴结他。史载,“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可见杨修的地位之重要以及曹操对他的信任和倚重。

然而不久,杨修因为参与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争,引起了曹操的不满与猜忌。杨修很聪明,总能猜透曹操的心思,所以有好几次,当曹操出招测试两个儿子谁更适合接班时,杨修都帮助曹植顺利过关了。当曹操了解真相后,便对杨修起了杀机,而杨修却不知收敛,依旧我行我素。

有野史记载,曹操为防刺客,故意对身边的近侍说他梦中会杀人,警告这些近侍在他睡觉时,不要靠近他,更不能触碰他的身体。结果某天夜晚,一名侍从见曹操的被子掉落在地,就上前捡起并盖到他身上。没想到曹操一跃而起,抽出藏在枕下的匕首,当场就把这名近侍给杀了,然后躺下继续睡觉。醒来后,曹操装出一副惊诧莫名、无辜且无奈的神情,厚葬了那名被他杀死的近侍。同时,曹操再次强调自己梦中的确会杀人,警告其他侍从一定要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其他人尽管半信半疑,但谁也不敢再拿生命多事了。此事被杨修知道了,对着那名冤死鬼来了一句:“丞相非在梦中耳,君乃在梦中耳。”丞相没做梦,是你自己糊涂像做梦,把小命给丢了。曹操原本是想杀人立规,免得遭暗算,结果杨修一句话说出了他的本意,完全不给他面子。尽管恨得牙痒痒,曹操却暂时拿他没办法。但很快机会就来了。

曹操率军进攻蜀地汉中,结果魏军和蜀军在汉水形成对峙局面。魏军劳师远征,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曹操焦头烂额之际,有厨子送来一碗鸡肉给他当夜宵。恰在此时,大将夏侯惇前来询问夜间巡防口令。曹操盯着碗里的鸡肉,随口说道“鸡肋”。当杨修获悉“鸡肋”口令后,立刻让随从整理行李,准备回程。

杨修的举动让夏侯惇大惊失色,最高统帅还没下达撤退的命令,身为随军主簿的杨修怎么能擅作主张呢?杨修解释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说明丞相现在很矛盾。进攻吧,不能取胜;撤退吧,又怕人笑话。待在这鬼地方有什么好处?过不了几天,丞相肯定是要下令撤退的。现在早点准备好行李,免得到时慌乱。”杨修的话让夏侯惇深以为然,回到帐中,也命令下面的军士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撤退。曹操夜间出来巡视,发现大家都在收拾东西,大吃一惊。得知事情原委后,二话不说就以扰乱军心的罪名,直接把杨修给砍了。

上述是野史记载,真实与否暂存疑问,但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杨修之死是由于其“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几个罪名而被曹操诛杀。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多次泄露国家机密,政治上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说到底,杨修之死还是坏在了自己的嘴上。

杨修虽有高智商,却无高情商。高情商者说话绝对不会图自己的痛快,或借机展现自己的能力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杨修之死就是因为他恃才自傲,完全不顾及领导的感受。不经大脑的“大嘴”,最终会害大脑搬家,血淋淋的教训一定要牢记。

1.换位思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高情商者与人交谈时通常都会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根据语境进行言语调整,随时换位思考,以突出对方,而不是只顾彰显自我。因此与高情商者谈话,人们总会觉得对方很体贴、很细致,有些话总能说到自己的心坎上,让人感到熨帖与舒心,有种一见如故的知音感觉。

2.尊重对方,避谈犯忌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禁忌话题,不管是熟人、朋友或是初次相交的陌生人,事先都应尽量掌握对方的禁忌。除非对方主动引入这一话题,否则最好尽量避而不谈。别人刚离异或刚丧偶,就不要在对方面前秀恩爱;对一个从小被父母遗弃的人,与他畅谈家庭之爱、父母之恩,无疑是在挑事端。说话之前,一定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考虑自己说话的内容是否恰当。

3.言谈得体,言语真诚不浮夸

说话不仅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还要做到言语真诚不浮夸。有些人初看上去似乎情商很高,嘴甜如蜜,但几个回合下来,就会让人感觉极不舒服,令人起鸡皮疙瘩,想要敬而远之。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看上去似乎言语得体,但其实表面虚伪,缺乏真诚,甚至言过其实。

高情商者的小技巧

高情商者在谈话时,会尽量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大部分时候,都会使用“我们”“你们”“您”等关注对方的词语,而尽量少用第一人称单数“我”。当出现分歧时,高情商者也不会急于表达,而是尊重对方,尽可能听取对方发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