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
- 岁月无声:致“60后”不老的青春
- 梁林
- 4943字
- 2022-06-01 16:10:24
毋庸置疑,每个人的今天都无不带有成长历史时代的烙印。红旗下生、红旗下长的“60后”是共和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随着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的第一次生育高峰急急忙忙地来到了这个世界。“60后”的父辈们所处的是一个不知疲倦地追逐人类乌托邦式梦想的激情岁月,他们就像一群只顾着在朝圣道路上匆忙行走的、虔诚的信徒,他们一味地向前、再向前,从而无视身边的风景。他们高擎“执着”与“坚定”的大旗,仿佛除了心中的炙热信仰,已然忘掉其他,这当然包括对生命以及自身的关注。他们的孩子也理所当然斗志昂扬地跟在他们朝圣的队伍里,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追随父辈的脚步,聆听着他们从胸腔内迸发出来的铿锵有力的口号。眨着一双纯净的眼睛,在惊讶中蹒跚而行。我们在那激越而又匆忙的脚步声中打量这个世界,也打量着我们自己。既然是朝“圣”,那么,追求纯真、纯美和纯善世界大同的理想便成了这支队伍精神文化的主流。跟着父辈的“60后”也就执拗地笃信着,固执地模仿着了。不同的是,“60后”在父辈们“摔倒”的地方开始审视并关注自己生命的本身与价值。
于是,“真诚善良”与“责任担当”自然也就成了“60后”品格的底色,“敢爱敢恨”和“求真求善”也就自然成了我们行为的表现了。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的性格与家国情怀的发育、形成是有其生活地域和家风土壤的。爱情是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美得震撼心扉,让人不惜用所有的生命去追寻、去守候、去捍卫。那个年代的根植于心的至真至善的爱情宣言“爱她就让她幸福快乐”也就成为“60后”一生爱情生活的伦理引领与实践指导了。那又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60后”所受的主流教育就是励志成才为伟大的祖国建设承担责任并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种教育的精神积淀也自然延续至今。
这似乎又是一部隐隐的励志小说,它粗线条地记录了“60后”主人翁从一个懦弱的矿工子弟成长为行业精英,渴望社会担当,实现个人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坎坷以及迷惘纠结的心路。
这似乎又是一部爱情小说,但也不全是。它只想记录、怀念那段延续至今的真实生活历史。说它是爱情小说,是的,它用了几个“60后”兄弟姐妹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故事综合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爱情世界。它的爱情价值观对“60后”自身以及他们的后代都会有爱情生活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时过境迁,男女主人公的从少年时代起就刻骨铭心的爱情延续至今。当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滑入欲罢不能的境地。面对真实的社会评价与道德挑战及对真善之爱的坚守,主人公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焦头烂额甚至是遍体鳞伤的纠结自责中。当爱无法继续时,是继续憔悴不堪地厮守,还是逃离深渊,彻底回到真善真爱的起点、回归家庭?这就成了必须抉择的问题。尤其是当一方身处厄运危难之时,最能看出经过特殊年代洗礼的“60后”那建立在真爱、真善基石上的爱情价值观。透露出他们的磨难纠结,也是具有警示的意义。
“60后”生活的时代,周围世界变化之快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是让我们时刻感到惶恐、无奈和措手不及的。我们经历了共和国从完全计划经济的单一文化向市场经济多元文化过渡的激荡旋涡。我们这些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几乎都是在思想的不断蜕变中度过的。我们纠结过、彷徨过,但唯一未变的就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努力发展自己为社会担当的情怀。我们在跌倒与爬起间、在迷茫与探究间痛苦挣扎着,一路向前。不觉已两鬓染霜,像极了凄风冷雨之后吊挂在苍劲有力的古树枝丫上金黄色的叶子。虽半生蹉跎,但对真善真爱的不懈追求,对失去与得到的深刻反思,似乎让我们“60后”对这个世界、对生命有了更为独到的看法与认知。于是就有了《岁月无声——致“60后”不老的青春》这部书。
其实,在开始萌发写这部书念头的时候,我因为脑梗偏瘫住院治疗,勉强出院没多久,正处于康复治疗阶段。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中国体育战线上的战士,有一个算不得什么梦想的想法多年来一直像一粒种子一样,深埋在我的心底。那就是中国文坛应该有一本纯体育人自己的纯文学作品,而这本书又应该是书写真实生活的。它忠实于生活本身,忠实于我们内心最为真实的对生活的感受。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但在我看来,小说至少可以是一个特定群体的“秘史”。并且,这一特定群体的“秘史”也可以成为未来研究、检索人类整个真实历史跨越背景的关键词。如果小说不能记录并思考特定的历史,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我拿起了笔……
一位作家说过,作者写的都是过去或是别人的故事,但却都是创作者当下心情的反映和现实生活里身边人的影子。
在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仿佛重新活了一次,仿佛再次增长了生活经验与文学经验。我认为这样的书写是自己跟自己命运本身的较量,更是与生命中所有逝去的情感与时间的较量。当我用笨拙的单指在键盘上敲下一行行文字,我惊讶地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是一个写作者了,而完完全全地变成一个执拗地打捞时光记忆碎片并沉醉其间的孩子,甚至于有时都是灿烂地微笑着的。我相信我清晰地看见了“60后”生命中那神性的光芒。这部书马上就要出版了,我一直都在为自己在这部书中所讲述的故事,为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功力忐忑着、犹豫着,但文学的真实让我找回了自信。我坚信自己用真情实意带领读者朋友们走进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坚信营造这个世界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我对命运不屈抗争的热血与撼天动地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挚爱。每一本书,都在寻找它的读者,正如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真爱。我希望拙作能够找到爱它的人们。
追求完美的快感就必须承受残缺的痛苦。我承认,我受俄罗斯文学和日本国民作家渡边淳一以及我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写作技巧影响很大。本想写一部波澜壮阔历史画卷背景下的爱情伦理小说,但受创作驾驭能力的限制,没有写全更没有写透,遗憾至极。好在其间的思考给未来的创作留下了宝贵的选题。这些都是收获。作为从业20年的职业编辑,我自然知道这些来源于真实生活感受的选题策划之弥足珍贵。它们是对本书的补充或称之为本书的外传更为合适,也必将成为我未来文学梦想道路上的灯塔。书中没有展开但又是最想探讨的当今被认为是时尚的红颜与蓝颜知己产生与纠结的命运只能在《红与蓝》中完成了;其中牵扯到的农民工进城因其固有的小农意识与残酷现实的碰撞挣扎改变的命运探索要在《寻梦京华》中呈现了;受父亲去世时爷爷的表现给我的震撼影响,必须要写一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从民国初期、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大跃进”直至改革开放时期大跨度地反映皖北农民家国情怀的《老把式》,他们凭借世代传承的广结善缘、勤劳智慧和勇于奋斗的家风,驾驭着生活,也驾驭着多舛的命运,涉过苦难的河流,走向美好的生活。这种家教或家风又是可以被传承的,这一思索也为本书第一章“皖北男人”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写作者是幸福的,他更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可以在他营造的世界里肆意地挥洒自己的爱恨情仇,并按自己的历史与现实形成的价值观去塑造自己认为的完美精神世界。
今天书稿杀青,也是我患病五周年的日子,随着身体渐渐康复,策划的多个体育文化创意项目也落地在望。于是,又有了“把酒酹涛涛,心潮逐浪高”的情绪。按惯例还是用一首诗歌祭奠之。
七古·终会复起金谷园
——脑梗偏瘫五周年祭
飞将续写龙城事,笑倚阴山夜举樽。
齐鲁侠客回从前,荡气回肠泰山巅。
唤醒无定河边骨,告慰春闺梦里人。
东风终与周郎便,铜雀二乔锁自溶。
院降王谢堂前燕,小杜情怀扬州路。
孤狼跋涉近草原,爱女大婚心自安。
付梓相城老把式,岁月无声内功练。
盛日枯萎台城柳,春江岸草仍萋萋。
日暮东风欢啼鸟,终会复起金谷园。
完成“60后”题材的作品,同龄人总会问到同一个问题:“60后”的男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那么,我就用一首曾经发表过的诗歌来作答吧。
“60后”男人自画像
他们的教育生活经历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
对家庭、朋友与单位最有责任感的群体
他们学工学农学军兼学别样
回头想那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了
在生活工作中他们都是多面手
他们经历了那个疯狂岁月最疯狂的阶段
他们有保尔·柯察金一样的
保卫建设祖国的豪情与担当
当然也希望在寒冷的冬季遇见冬妮娅
他们有冉·阿让一样的慈悲仁心
去完成所有的承诺无论是对谁
他们有鲁滨逊一样抗拒孤独寂寞与艰难的毅力
也有卡西莫多一样渴望艾斯美拉达爱情的情怀
更有基督山伯爵一样江湖快意恩仇的情结
甚至还有堂吉诃德的理想
还时常会有一点儿阿Q的小精神
他们心里很苦但又密不示人
他们看似神秘其实一点儿秘密都没有
他们貌似坚强其实内心深处又十分渴望柔情的慰藉
他们都已年过半百
走过的路够长但未来的路似乎更长
他们大都深刻领悟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他们年少时的梦想大多没有实现
但梦想又常被唤醒或者说还在努力
让梦想之花绽放在有生之年
他们在从全面禁欲到全面开放过渡的旋涡中激荡纠结
在物的繁华与心的诱惑面前
在情与爱、灵与肉的思考里
也许他们有过迷失
但心中追求完美的梦想从未曾泯灭
爱她就让她幸福快乐
就是他们的爱情宣言不变的承诺
自豪的“60后”
是历史让他们
不愿更不会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鲜明的血性
含蓄的个性
非凡的创造性
不屈的韧性
神一样的人性
这些都是他们厚重的名片
感谢我的书记、文学博士曹卫东先生和副书记邢尚杰先生,他们的鼓励与认可给予了我莫大的创作勇气。
感谢我的亦师亦友亦兄长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体育发展研究所的所长潘志琛博士,他在挫折磨难里表现出来的勇气以及不变的人文情怀和事业担当的大格局给予我深情的激励。
感谢亦友亦兄长的于振峰教授,他对我的事业发展始终给予的指导、大力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在我康复中的长情陪伴与家人般的慰藉。
感谢编审杨海蒂女士、作家杨健棣和苍虹,以及文学编辑吴琼!是他们的专业建议与辛苦手把手地指导才有了本书的模样。
感谢我的妻子汪巧琴女士,她给予我在病中无尽的关爱和许多的宽容以及创作中的许多灵感。
感谢我的女儿、儿子和身边的大侄女梁茹博士、二侄子梁志伟硕士,还有外甥周梁硕士,他们都很优秀,我贡献的微力可以让我在父母的墓前问心无愧。
感谢我的大哥和大嫂与弟弟、弟媳和妹妹、妹夫,他们的关爱与呵护给予我重新站起来并飞跑向前的原动力。
感谢我的已经故去的父母,让父爱和母爱一直围绕在我的身边,没有片刻离去。感谢我的两位干妈——滨州的姜秀峰女士和北京体育大学的李国盛教授,在我最消沉的时候总是对我说:“林儿好样的!林儿加油!”让我铭记永远,也让我变得意气风发。
感谢我的一批“60后”老炮兄弟姐妹,我们是没有血缘的亲人,是他们无私的心迹袒露给予我丰富的创作素材与完成创作的豪情。
感谢我的同事和助手李志诚主任、原子茜和米安女士,是他们用善良和爱心保持了我的“孤狼居”的整洁舒适,每个清晨让我能嗅到四溢的茶香、能看见昨日结垢的玻璃烟缸重现水晶般的明亮,还要为每天的午餐和项目拓展执行以及安全外出讲学活动保驾护航。
感谢我的故乡烈山媒矿中小学同学、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1981级本科同学、北京体育大学1994级硕士同学和1998级博士同学,是他们的陪伴让我把漫长的孤独变成热闹的欢愉。
感谢我的体育启蒙老师高奎新、朱训德和王士峰先生!感谢大学导师王守奎教授和已经故去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马元康教授!是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丰厚的学识让我找到了人生坐标并为我后来能取得一点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家乡淮北市文联陈辉主席与作协姜峰主席,他们为我的中篇处女作《老把式》召开创作讨论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使之刊登在家乡的《相城》文学刊物上,给予我宝贵的动力。
感谢我的康复美女教授啦啦队的全体队员!还要真诚地感谢那些在写字楼里给予我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次帮我按下电梯按钮的陌生的人们!
感谢睿泰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祁兰柱先生、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刘险涛编辑与多年的兄弟刘宏宾、刘科、李鹤先生,他们在选题策划、审稿定稿、封面设计以及排版等工作中都给予了鼎力帮助。
感恩所有帮助鼓励过我以及曾经不喜欢甚至恨我、诅咒过我的人们!
感谢文学创作,她给了我苦难里顽强求生与渴望变得更好的强大精神力量。也让我对近年来不辞劳苦地奔赴各地演讲的“体育精神文化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与厄运抗争的艰难创作过程使我更加明晰并总结了体育赋予人的“五性核心”精神文化,即血性、个性、创造性、韧性和人性。
而这五种品质恰恰又是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底色。
梁林
202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