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黄新建等
- 18字
- 2022-05-30 18:44:52
第二篇 鄱阳湖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
第七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第一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条件概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直以来是江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工业基础较好,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湖区水路交通网不断完善,贯通全国南北的第三条大动脉京九铁路和沟通华东和华南的主干线浙赣铁路均经过湖区;105、206和320国道穿越本区;昌九高速公路、九景高速公路以及环湖公路的建成明显改善了鄱阳湖地区的交通状况。水路运输条件得天独厚,江西六大港口中的三大港口:南昌港、九江港和鄱阳港都在湖区。
鄱阳湖地区千百年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
一 自然地理状况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南面为主湖体,主湖体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尾间相接,其水系由这五大河流组成,流域控制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97%左右。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该区域包括南昌市、景德镇、鹰潭3个市,以及九江市的浔阳区、庐山区、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共青城、九江县、彭泽县和瑞昌市12个县(市、区),新余市的渝水区、抚州市的临川区、东乡县,宜春市的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上饶的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吉安的新干县(见图 7-1),共计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为200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3948亿元。
图7-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行政区划图
二 自然资源状况
(一)水资源状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候暖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426.4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4~6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总量的47.4%。
鄱阳湖入湖水量主要由“五河”水系组成,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297亿立方米,占出湖水量(入长江水量)1494亿立方米的86.8%,入、出湖水量的年内变化很大,主要集中在4~7月,约占全年总量的66%。
参照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资料计算的平原丘陵区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131.4亿立方米,年径流深为734毫米;最大年径流量21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为1205毫米;最小年径流量44.1亿立方米,年径流深为246毫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保证率的平原丘陵区地表径流量如表7-1所示。
表7-1 平原丘陵区地表径流量
根据2006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鄱阳湖(评价面积为2184平方公里)全年水质情况:优于Ⅲ类水占57.8%,Ⅲ类水占24.3%,劣于Ⅲ类水占17.9%,主要污染区域为乐安河口、赣江南支口、赣江主支口、都昌和蛤蟆石,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
(二)土地资源状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总面积为21122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和水面等。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0.0%(63.7%为水田)、林地为26.8%、水域为29.8%、草地为11.9%、建设用地为5.8%。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生态系统。鄱阳湖湿地包括鄱阳湖水域、洲滩、岛屿等,面积达3841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总面积的80%。每年越冬期聚集着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禽50多种,建有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使得冬季“水落滩现”形成众多的浅水洼地和洲滩。湖泊滩地是湖泊洪、枯水位之间的过渡地带,因此湖泊滩地具有水域与陆地的双重功能。鄱阳湖高水位面积与低水位面积相差3604平方公里,滩湿地面积达2787平方公里,为中国其他湖泊所罕见,这也为其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具有以下鲜明特色:(1)各种土地类型齐全,并呈环状分布,外环是山地,中环是丘陵岗地,内环是滨湖平原,环心是鄱阳湖;(2)鄱阳湖是吞吐型过水性湖泊,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的自然景观,也造就了鄱阳湖大面积的湖滩漕州生态系统和湿地环境;(3)滨湖平原土质肥沃,且集中连片,特别适宜农业规模开发,这是该区成为全国农业生产重要基地的主要原因;(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种地貌类型相映生辉,风景秀丽,形成了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鄱阳湖泥沙淤积,湖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年进湖(包括五河控制站以下区间)泥沙量(悬移质,下同)为2104×104 t,多年平均年出湖泥沙量为935×104t,湖泊平均年淤积泥沙量达1200×104t左右。入湖沙量主要来自五河水系,其总量为1834×104t,占87.2%;区间泥沙量为70×104t,占12.8%。泥沙输送主要集中在五河主汛期4~7月,同期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79.3%。流域的来沙主要淤积在水流较慢的河床以及河道的分叉口、扩散段、弯曲段凸岸和湖盆区,淤积的泥沙抬高河床,淤堵水道和湖泊。
(三)生物资源状况
鄱阳湖区域生物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大、珍稀濒危物种多。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物资源最丰富,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程度也最高。
鄱阳湖植被面积2262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洲滩湿地面积的80.8%。湖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植物种类380余种,全湖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208克/平方米。分为4个植物带:(1)湿生植物带,分布在高程13~17米的洲滩上,面积为519平方公里;(2)挺水植物带,分布在高程12~15米的浅滩上,面积约为225平方公里;(3)浮叶植物带,分布在11~13米高程上,面积约为637平方公里;(4)沉水植物带,分布在9~12米高程的水体中,面积约为1366平方公里。
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种类多,且生物量也较大。现已查明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分属于38科,植被面积达2262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2797平方公里(水位高程17.53米计)的8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鱼类139种,占江西省鱼类总数的82%,是江西最大的鱼库。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鳡、鲌等10余种,年产量达2550万公斤以上。
据统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记录鸟类有31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5.41%,其中属于国际《湿地公约》指定范围的水禽122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兽类5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鳍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江豚、河麂、水獭、穿山甲、小灵猫等。
(四)矿产资源状况
鄱阳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南昌市矿藏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兼有燃料、矿泉水等各类矿产28种。九江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三大类8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其中金、锑、锡、萤石储量居江西省首位,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瓷土等蕴藏丰富,矿产潜在价值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已探明的可采煤炭储量4.9亿吨;高安市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主要有煤、石灰石、高岭土、石英石、瓷石、耐火黏土、铜、铝、锌、铁、金等。其中煤炭储量2.6亿吨,位居江西省前列;石灰石仅出露范围内的储量就达13.4亿吨,且品位较高,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其他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具有分布广、品质优的特点,开发价值较大。
(五)旅游资源状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均比较丰富。其中,南昌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九江市地处江西北部,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大山大江大湖的城市,滚滚长江从市区北面流过,拥有观光旅游与休养避暑、总体优势雄冠诸山的庐山和纳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五河之水;景德镇市旅游资源非常独特,内涵丰富,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旅游资源对外界的影响力占优势;鹰潭市有4A级的旅游胜地,道教的发源地——龙虎山和白鹤湖风景旅游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是抚州市临川区的一个特色;这些名胜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各地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虽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因种种原因,很大一部分尚未被挖掘和开发。据初步统计,即使是早已对国外开放旅游的庐山,已开发的景点也只占全部景点的60%;山麓已开发景点则只占全部景点的50%。至于湖区除庐山以外的其他地方,开发率更低,己开发景点只占全部景点的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