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壮大产业集群、推动跨越发展

产业集群是最大、最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产业集群产生专业化、低成本、自主创新三大效应,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十分有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经济杠杆撬动”的原则,围绕六大支柱产业,采取重点企业寻求配套、本地企业主动配套、外来企业跟进配套、工业园区支持配套、鼓励企业出去配套、新落户主机企业自主配套等多种模式,实施专业化协作配套工程,大力扶持一批专业化协作配套的“小巨人”企业,提高主机企业本地配套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建立和完善与江西六大支柱产业相适应的产业配套体系。

一 强化产业支撑,强力推进“产业倍增”战略

坚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通过聚焦的方法,加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确定的光电、新能源、生物、航空、有色金属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六大产业基地的主导产业及其大企业、大项目优先向省会南昌集聚,引领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向南昌集聚,尽快形成一批强力支撑南昌发展的大企业、大产业。一是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和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千亿元产业。依托江铃集团、正邦集团、南烟、双汇、煌上煌、汇仁集团、江中、江西铜业、江钨集团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打造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六个超500亿元产业。依托中航工业洪都、联创光电、泰豪科技、赛维、微软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通用飞机、大飞机主要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机电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三是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运营中心,打造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和“百亿商圈”。

二 建设重大平台,提高园区、产业集群区发展

批准设立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在南昌市自九龙湖新城沿赣江下行到鄱阳湖约600平方公里区域,设立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省市共同规划建设,赋予区域内更大的改革权、试点权和发展权。支持先导区内(含高新区、经开区)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省市、市县之间的广泛合作。

支持全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扩区发展。支持南昌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整合扩区,小蓝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批准在省域内建设一批工业、服务业特色基地(集聚区)和全国小微企业工业创业示范园区,在进贤县设立省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南昌工业支柱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产业集群的载体。通过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强化支柱产发展载体。在加强园区内水、电、道路、交通、厂房、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严格控制园区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注重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并为大型骨干项目、主导产业项目和重点配套项目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根据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相互密切协作、错位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的要求,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全面整合全市工业园区资源。汽车产业向小蓝工业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聚,医药产业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积聚。

三 积极支持发展现代产业

支持南昌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在省级层面统筹协调相关大企业大项目优先布局南昌,支持南昌加速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和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千亿元产业,打造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六大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加密省内出城高速路网,高速外环和城市道路的连接线工程纳入高速路网整体工程。加快推进过昌的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加快龙头岗等赣江沿江码头建设,推进南昌港与九江港一体化。加快建设南昌国际航空港、轨道交通,中心城区快速道路网络、城市组团快速通道和过江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