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从唐绘到大和绘

当日本文化处在“汉风化”时期,在绘画方面,佛画自不消说,就是古坟壁画和宫廷贵族性的隔扇屏风画,其画题都是基于中国汉诗和风俗,模仿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者居多。古坟壁画,可以远溯奈良朝装饰时代的高松冢古坟壁画,这是1972年3月在奈良高市郡明日香村的高松冢古坟内发现的。这些古坟壁画,由古坟东壁南侧的男子像、西壁北侧的女子像,以及分别于东西壁中央、北壁和天井的青龙、白虎、玄武、星宿,组成了壮大的古坟壁画群。它们以细腻的笔法,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男子像的庄重表情,女子像的丰满体态,以及艳丽的服饰,写实性地反映了当时的风俗,还透出几分中国唐代绘画的样式。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最优秀的日本古代风俗画。由于这座高松冢古坟没有墓志铭,又没有文献记载,只是从考古学和美术层面出发,结合其壁画及出土文物很像唐代,特别是盛唐时代的东西来综合考察。比如,有的学者将内中壁画的女子像的面容与唐代永泰公主墓的地下墓室的女子像面容,出土的海兽葡萄镜的唐草纹样与西安十里铺唐墓出土的海兽葡萄镜唐草纹样等做了具体比较,推测这座古坟建造年代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

在新兴的屏风画中,值得注意的是,天平胜宝八年(756)献物账记载、现收藏在正仓院宝库的六折屏风画《树下美人图》,每折屏风描绘一个立在树下的身穿中国唐代服装的美女。这幅屏风画明显地受到中国唐代绘画的影响,以柔和的细线描绘美人丰润的脸庞,以及身披唐式服装的丰腴体态。脸庞抹上淡淡的脂粉、浅红的口唇,十分优雅。美人的头发和衣衫贴上羽毛,代替上色,故原名《鸟毛立女图屏风》。这是一副典型的中国唐代美人的脸庞和躯体,充分表现了当时日本古代画师的艺术表现力,是最早的屏风画佳作。初期的屏风画,不仅是屏风的形体,而且画题也都是中国式的,故称之为“唐绘”。

“唐绘”肖像画的先河,可以算是《圣德太子像》了吧。这幅《圣德太子像》描绘圣德太子身穿朝服立于中央,双手执笏,腰间挂剑;以简洁的笔法,描绘太子长长的胡须、明亮的眼睛和红色的嘴唇,并以细密线勾勒出太子的面形,涂上淡淡的胭脂,一副睿智的帝王相。二王子像较小,分立于圣德太子的左右两侧。这种形式是仿唐代初期帝王图,是一幅极其珍贵的人物画。

平安时代初期,嵯峨天皇大作汉诗文的同时,也大兴“唐绘”山水画。其时宫廷贵族模仿中国院落建筑的模式兴建的“寝殿式”御所或宅邸,建筑内的隔扇[69]和屏风需要装饰,这些隔扇画和屏风画受到唐风的影响,多以中国式的风景和人物作为题材,而且有的还题写汉诗文,形成唐代绘画模式。比如,京都御所清凉殿隔扇画《山水图》描绘了悬崖绝壁、云绕的山峰、仙境般的幽林,还有飞溅的瀑布、在松树下弹琴的人物和水边垂钓的渔夫,充满了自足悠闲的东方情趣。这是一种颇具抽象性的中国式风景。当时朝臣涌动诗情,彼此和歌赋诗表达他们闲雅的情怀,也反映了诗与画相辅相成的风趣,以及嵯峨天皇追求“汉风文化”的理想世界。在《经国集》所载的嵯峨天皇御制《杂言清凉殿壁画山水歌》中,首句就言道“良画师绘了一幅山水奇幽图”,这道出了这幅隔扇画《山水图》诗画并茂的文化艺术精髓。教王护国寺(东寺)的《山水屏风》,后景是重叠的山峦,前景春林花绽,草庵前一老隐士耽于写诗,颇有白居易以山林幽居来赋诗的闲雅幽静之情致。这种山水景色,是当时日本典型的“唐绘”山水画。

在“唐绘”中还有风俗画,目前尚存的仅有教王护国寺收藏的《斗鸡图》和《玩球图》。这两幅风俗画的构图,是以由中国传入的杂技、斗鸡和玩球活动为中心,两侧绘有围观的男男女女。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流行的长恨歌屏风,也是属于“唐绘”屏风画的模式。这是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象征,可惜现已失传。

总括来说,奈良时代是学习中国唐代绘画的传统形式,来表现日本的风物和日本人的精神风貌。但是,这一时代的日本绘画,大都以模仿为主,无论在绘画题材上,还是在绘画形式上,都留下了中国绘画的烙印,故日本绘画史将这一部分日本画称为“唐绘”。

这一时期日本绘画艺术,在普及“唐绘”,吸收和消化中国绘画艺术的同时,将日本人身边的生活情景和日本自然风光绘画化。绘画的主题发生了变化,按照日本人,主要是宫廷贵族的审美情趣,将此前引进的中国绘画,经过吸收和消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创造出能很好地反映日本人,主要是宫廷贵族生活和精神的绘画艺术。这与初期引进“唐绘”多是模仿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确立自己民族的绘画体系,称作“大和绘”,又称“倭绘”或“和绘”,以区别“唐绘”。“大和绘”这种日本民族绘画的艺术形式,最早主要表现在“隔扇屏风画”和“绘卷”艺术两大绘画形式上。

其时,朝廷为了支持和发展“大和绘”,取消了低层次的画匠制度,成立“绘所”,即日本画画院,培养了许多有名的宫廷画师,对于提高“大和绘”的艺术水平,促进“大和绘”的发展,在组织制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保证作用。日本学者对“大和绘”在日本文化史、美术史上的评价很高,认为“从中可以感受到它超越各个作品的形式和技法,具有亲切感的绘画表现,以及在与人的联系中眺望自然的坚强意志。这成为日本绘画的基本性格之一”。

“大和绘”的创作之所以首先表现在“隔扇屏风画”上,是因为当时宫廷和贵族的殿舍都设置隔扇和屏风,为装饰美观起见,学习中国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在上面画了日本的山水和男女的风习。这类型绘画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四季绘”,画四季时令风物的变化;一类是“名所绘”,描绘名胜古迹、神社佛阁等的由来与风景,也交织着四季的变化。日本人对四季自然美的敏锐的感受性,都集中反映在当时的“隔扇屏风画”的丰富艺术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