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三九) 劳伤阳气,形寒咳嗽。

桂枝汤加杏仁。

笔记:笔者体会,正虚受寒,肺气逆,脉弦缓,桂枝汤调营和卫复加杏仁、厚朴,甚有效验。

(四一) 咳嗽,声音渐窒。诊脉右寸独坚,此寒热客气,包裹肺俞,郁则热。先以麻杏石甘汤。(寒包热)

 苇茎汤。

笔记: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脉右寸外坚内空,用麻杏石甘汤甚效。然药后证减脉变,不宜再原方追用,宜清化痰热余邪。此案法度,甚合笔者临床所见病机。若右寸脉不坚者,仍见咳而用此方,素体虚弱之人,常有乏力、汗出、心悸之感。

 向来阳气不充,得温补每每奏效。近因劳烦,令阳气弛张,致风温过肺卫以扰心营,欲咳心中先痒,痰中偶带血点。不必过投沉降清散,以辛甘凉理上燥,清络热,蔬食安闲,旬日可安。(风温化燥)

冬桑叶、玉竹、大沙参、甜杏仁、生甘草、苡仁。

糯米汤煎。

笔记:向来温补奏效,此次却是风温扰及心营,可见体质寒热,不可印定辨证眼目,仍需见症求证,只是素有阳气不充,清润之药,用之不可太过,免伤其阳。

(二三) 阴虚体质,风温咳嗽,苦辛开泄,肺气加病。今舌咽干燥,思得凉饮,药劫胃津,无以上供。先以甘凉,令其胃喜,仿经义虚则补其母。

桑叶、玉竹、生甘草、麦冬(元米炒)、白沙参、蔗浆。

笔记:阴虚体质,复受风温,宜用润养,却以苦辛开泄,肺气肺津更虚,以清润之药,全培土生金之法。见咳辄用辛散,流弊至今。

 外受风温郁遏,内因肝胆阳升莫制,斯皆肺失清肃,咳痰不解,经月来犹觉气壅不降,进食颇少,大便不爽。津液久已乏上供,腑中之气亦不宣畅。议养胃阴以杜阳逆,不得泛泛治咳。

麦冬、沙参、玉竹、生白芍、扁豆、茯苓。

笔记:内有阴虚而生厥阳上逆,外来风温邪气郁肺,津液耗伤,肺气不能顺降,用培土生金法。白芍一味,则是敛降左路肝阳,以助右路顺降。

 温邪外袭,咳嗽头胀,当清上焦。(温邪)

杏仁、桑皮、桔梗、象贝、通草、芦根。

笔记:咳嗽头胀,皆是肺气上郁不能润降,药以清润,降肺气则头胀自愈。

 脉细数,咳嗽痰黄,咽痛,当清温邪。

桑叶、杏仁、川贝、苡仁、兜铃、鲜芦根。

 照前方加白沙参、冬瓜子。

笔记:细数之脉,应是阴虚见证,治以清润,二诊加冬瓜子者,或是痰气郁滞,肺气尚不能降之故。

(二六) 脉小数,能食,干咳暮甚。冬藏失纳,水亏温伏,防其失血,用复脉法。

复脉汤去参、姜、桂。

笔记:脉小数,为阴血不足,能食,则是脾土未伤,复脉去参姜桂之温,以润其阴。

(十七) 冬季温邪咳嗽,是水亏热气内侵,交惊蛰节嗽减。用六味加阿胶、麦冬、秋石,金水同治,是泻阳益阴方法,为调体治病兼方。近旬日前咳嗽复作,纳食不甘。询知夜坐劳形,当暮春地气主升,夜坐达旦,身中阳气亦有升无降,最有失血之虞,况体丰肌柔,气易泄越。当暂停诵读,数日可愈。

桑叶、甜杏仁、大沙参、生甘草、玉竹、青蔗浆。

笔记:读叶案,心动阳升之语,时时可见,笔者初不以为然,年增岁长,案牍劳心,端坐半日,至暮腰酸如折,夜寐不宁,方知动心升火汲阴,更是甚于劳形伤气。

(二四) 形瘦色苍,体质偏热而五液不充。冬月温暖,真气少藏,其少阴肾脏先已习习风生,乃阳动之化。不以育阴驱热以却温气,泛泛乎辛散为暴感风寒之治,过辛泄肺,肺气散,斯咳不已。苦味沉降,胃口戕而肾关伤,致食减气怯,行动数武,气欲喘急,封藏纳固之司渐失,内损显然,非见病攻病矣。静养百日,犹冀其安。(阴虚感温邪)

麦冬(米拌炒)、甜沙参、生甘草、南枣肉。

冲入青蔗浆一杯。

笔记:正虚而易受外贼,五液不充之人,又逢暖冬不能助潜助藏,复受外来温热之气,自然咳嗽不已,他医却用辛散流弊之药,肺气益散,叶氏以润养之药,一来填充五液,二来纠正前医之偏。米拌炒应是助养脾胃之意。

(四十) 脉左弱,右寸独搏,久咳音嘶,寐则成噎阻咽,平昔嗜饮,胃热遗肺。酒客忌甜,微苦微辛之属能开上痹。

山栀、香淡豉、杏仁、瓜蒌皮、郁金、石膏。

笔记:脉左弱为血虚,右寸独搏,虚热之气郁于肺金,酒客素有湿热,则以轻药开肺金之郁。笔者见此证,或会加用黑豆衣、寄生之属润养左路肝血。

 嗽已百日,脉右数大。从夏季伏暑内郁,治在气分。

桑叶、生甘草、石膏、苡仁、杏仁、苏梗。

笔记:脉右数大,气分有热,笔者常见右寸脉郁治以麻杏石甘汤,此例叶氏未用麻黄者,一来应是脉之郁象不显,二是津液已伤,不宜再用辛散。

 秋暑燥气上受,先干于肺,令人咳热。此为清邪中上,当以辛凉清润,不可表汗,以伤津液。(暑)

青竹叶、连翘、花粉、杏仁、象贝、六一散。

笔记:暑热燥气,皆伤津液,再以表汗,津液更虚,方用清润之法。

(二三) 两寸脉皆大,冷热上受,咳嗽无痰。是为清邪中上,从暑风法。

竹叶、蒌皮、橘红、滑石、杏仁、沙参。

笔记:两寸脉皆大,心肺皆受热气所扰,方用清气凉心法。

 渴饮咳甚,大便不爽。

石膏、花粉、通草、紫菀、木防己、杏仁、苡仁。

笔记: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清肺润咳即是通行肠腑。

 雨湿,寒热汗出,痰多咳嗽,大小便不爽,胸脘不饥,脐左窒塞。(湿痰阻气)

杏仁、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郁金、蒌皮、通草、橘红。

笔记:雨湿上扰肺卫,肺郁痰阻,上焦不通,气机不转,胸脘脾胃肠腑皆受波及,究其根本,治肺以通气机。

(五十) 中虚少运,湿痰多阻气分,咳嗽舌白。

炒半夏、茯苓、桂枝木、炙草、苡仁。

笔记:苓桂术甘汤以炒半夏易术,叶氏常嫌术守中呆滞,半夏化痰浊而通阳明,颇合江南众人体质,笔者常师其法,有效。

 脉右弦大而缓,形瘦目黄,久嗽声嘶而浊。水谷气蕴之湿,再加时序之湿热,壅阻气分,咳不能已,久成老年痰火咳嗽。无性命之忧,有终年之累。(湿热痰火)

芦根、马勃、苡仁、浙茯苓、川斛、通草。

笔记:脉右弦大而缓,土虚生湿复有木乘之象,脾为生痰之源,湿热化燥,既不可用燥痰之法,又不可过用滋腻,清润化痰之法最宜。

 脉沉弦为饮,近加秋燥,上咳气逆,中焦似痞。姑以辛泄凉剂,暂解上燥。

瓜蒌皮、郁金、香豉、杏仁、苡仁、橘红、北沙参、山栀。

笔记:脉沉弦为有里饮,古称“邪火不杀谷”,燥邪亦不解里饮。秋燥外迫,肺气上逆,外邪为急,先以辛凉润燥以治燥邪。

(六六) 脉右劲,因疥疮频以热汤沐浴,卫疏易伤冷热,皮毛内应乎肺,咳嗽气塞痰多,久则食不甘,便燥结,胃津日耗,不司供肺,况秋冬天降燥气上加,渐至老年痰火之象。此清气热以润燥,理势宜然。倘畏虚日投滞补,益就枯燥矣。

霜桑叶、甜杏仁、麦冬、玉竹、白沙参、天花粉、甘蔗浆、甜梨汁。

熬膏。

笔记:脉右劲,气分郁热之象。汤浴开泄腠里,卫疏汗泄伤津,肺津借由阳明胃津滋生,日久胃津亦耗,肺胃顺降失常,痰热内郁,复加外燥,痰热更是凝结,滞补更阻阳明气机顺转,清润甘养肺胃为治。

(二四) 鼻渊三载,药投辛散,如水投石,未能却除辛辣炙煿耳。近复咳嗽音嘶,燥气上逼肺卫使然。

杏仁、连翘、象贝、白沙参、桑皮、兜铃。

笔记:辛药常用,耗伤肺阴,思及今时治咳必用麻黄,久之小儿山根发青,成人汗泄肾虚,皆是药误。

(三十) 脉右寸独大,气分咳,有一月。

桑叶、杏仁、玉竹、苡仁、沙参、茯苓。

糯米汤煎。

笔记:右寸脉大,肺有郁热,外不搏坚者,桑叶清疏即可,不必麻黄开破,仍是开肺解郁之法。

(女) 肝阴虚,燥气上薄,咳嗽夜热。

桑叶、白沙参、杏仁、橘红、花粉、地骨皮。

糯米汤煎。

笔记:笔者管见,左关脉浮大内空,肝血不足而成虚风上叩肺金之象,平肝润肺常可见效。

 咽阻咳呛,两月来声音渐低,按脉右坚,是冷热伤肺。

生鸡子白、桑叶、玉竹、沙参、麦冬、甜杏仁。

笔记:按脉右坚,应是气分津伤,当清气养阴。生鸡子黄为鸡子之阴,仲景用之养心阴,生鸡子白为鸡子之阳,叶氏用以养肺阴。

(三二) 秋燥从天而降,肾液无以上承,咳嗽吸不肯通,大便三四日一更衣,脉见细小。议治在脏阴。

牛乳、紫衣胡桃、生白蜜、姜汁。

笔记:肾液虚亏在先,又逢秋日天燥,内外合邪,脉细血亏,药用润养。笔者常嘱人戒牛奶、甜食,因由今人湿浊盛而难化。但遇年老津枯,胃纳不减,舌红无苔,脉细者,则嘱以牛奶等有情之品润养阴血。

 喉痹咳呛,脉右大而长。

生扁豆、麦冬、北沙参、川斛、青蔗浆。

笔记:脉变在右,气分所伤,清润肺脾阴液。

 上年夏秋病伤,冬季不得复元,是春令地气阳升,寒热咳嗽,乃阴弱体质,不耐升泄所致。徒谓风伤,是不知阴阳之义。

北参、炒麦冬、炙甘草、白粳米、南枣。

笔记:体虚常年感冒,以治感冒之方,虽取一时之效,体质却丝毫未有转佳,以补虚药用之,虽未治外邪,却以王道之药,渐痊气阴不足之虚体,不治“感冒”而“感冒”自愈。

(二七) 形寒,畏风冷,食减久嗽。是卫外二气已怯,内应乎胃,阳脉不用。用药莫偏治寒热,以甘药调,宗仲景麦门冬汤法。

笔记:看似外感,却由内伤,所谓阳脉不用,应是未从脉见外感之象,麦门冬汤甘药调胃是为正治。

(十七) 入夏嗽缓,神倦食减,渴饮。此温邪延久,津液受伤,夏令暴暖泄气,胃汁暗亏,筋骨不束,两足酸痛。法以甘缓,益胃中之阴,仿《金匮》麦门冬汤制膏。

参须(二两)、北沙参(一两)、生甘草(五钱)、生扁豆(二两)、麦冬(二两)、南枣(二两)。

熬膏。

笔记:土之津虚液涸而不能润养肺金,宜培土生金。久咳久嗽多从内伤来治,除非见邪郁脉象,否则可不过用辛散开泄。

(氏) 脉右数,咳两月,咽中干,鼻气热,早暮甚。此右降不及,胃津虚,厥阳来扰。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加北沙参。

笔记:脉右数为气分有热,气热灼津,麦门冬汤去半夏,应是脾胃无痰滞之象。以笔者之见,右关多见虚涩而不见浊滑。

(氏) 两寸脉大,咳甚,脘闷头胀,耳鼻窍闭。此少阳郁热,上逆犯肺,肺燥喉痒。先拟解木火之郁。(胆火犯肺)

羚羊角、连翘、栀皮、薄荷梗、苦丁茶、杏仁、蒌皮、菊花叶。

笔记:少阳郁热,上为心火,火升而右路失降,则肺燥喉痒,病由木火而起,先清少阳胆热。

(三八) 脉左尺坚,久嗽失音,入夏见红,天明咳甚,而纳谷减损。此劳损之症,急宜静养者。

麦冬、大沙参、玉竹、川斛、生白扁豆、鸡子白。

笔记:脉左尺坚,显然已伤肾阴,缘由久咳耗伤肺阴,补肺阴即能生肾水,是为补金生水法。

 久嗽咽痛,入暮形寒,虽属阴亏,形痿脉软,未宜夯补。

麦冬、南沙参、川斛、生甘草、糯稻根须。

笔记:阴分虚而不能涵阳,故而入暮形寒,阴气复则卫阳自生。临证常见一派阴虚之人而有畏寒之意,养阴血而畏寒自解。

(三三) 脉左弱右搏,久有虚损,交春不复,夜卧着枕气冲咳甚,即行走亦气短喘促。此乃下元根蒂已薄,冬藏不固,春升生气浅少。急当固纳摄下。世俗每以辛凉理嗽,每致不救矣。

水制熟地、五味、湖莲、芡实、茯神、青盐、羊内肾。

笔记:脉左弱右搏,是血弱气旺之明证,未见表证脉象,则不以辛凉理嗽之药,本为常理,然似乎脉列四诊之末,常被忽视。

(五三) 吸气息音,行动气喘,此咳嗽是肾虚气不收摄,形寒怯冷,护卫阳微,肾气丸颇通。形气不足,加人参、河车。

笔记:《难经·四难》有“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吸气不足,肝肾不纳肺气,形寒怯冷,应是肾失气化蒸腾,精气不能输布卫表所致。

 虚劳,食减便泻。已无清肺治嗽之法,必使胃口旺,冀其久延。此非药饵可效之病。

人参(秋石泡汤拌烘)、茯神、山药、建莲、芡实、苡仁、诃子皮。

用糯稻根须煎汤煎药。

笔记:食少便泻,阳明已虚,土不生金而致肺气虚逆,培土生金方为正治。

 脉搏大,阳不下伏,咳频喉痹,暮夜为甚。先从上治。(阴虚火炎)

生鸡子白、生扁豆皮、玉竹、白沙参、麦冬、地骨皮。

笔记:脉搏大,阳不下伏,笔者体会,临证可见气逆于上者,脉形似倒置之胆囊,为虚火热气升腾于上,养阴清气常可脉回气顺。

 色白肌柔,气分不足,风温上受而咳,病固轻浅,无如羌、防辛温,膏、知沉寒,药重已过病所。阳伤背寒,胃伤减谷,病恙仍若,身体先惫,问谁之过欤?

小建中汤。

笔记:色白肌柔,颇为传神,气虚之象,虚人不耐发散,不受沉寒,阳伤背寒,膀胱经气血不充之象,胃伤减谷,中焦已虚。小建中汤养营调中,切中病机。常以小建中治虚人外感作咳,色白肌柔,脉左弦细右虚大,用之颇为有效。

 苦辛泄肺损胃,进建中得安。宗《内经》辛走气,以甘缓其急。然风温客气皆从火化,是清养胃阴,使津液得以上供,斯燥痒咳呛自缓。土旺生金,虚则补母,古有然矣。

《金匮》麦门冬汤。

笔记:前方建中养营得效,此次亦是中土不足,无以润养肺津,麦门冬汤亦是培土生金之法。

 乱药杂投,胃口先伤,已经减食便溏。何暇纷纷治嗽,急急照顾身体,久病宜调寝食。

异功去白术,加炒白芍、炒山药。

笔记:中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攻邪治病,始终需顾及脾胃气血,虽为咳嗽,减食便溏,急固脾土。异功去术,应是叶氏嫌术守中少于流通之故。

 脉左细,右空搏,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亦溏,寒凉滋润,未能治嗽,徒令伤脾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营肺卫。仲景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之。二十日议建中法。

黄芪建中去姜。

笔记:脉左细,右空搏,较之右虚大更甚,故建中加芪以益肺脾之气。背为膀胱经输布之处,营充气顺则畅,背寒忽热,乃营卫周流不通所致,亦合建中法。

(二四) 脉弦右大,久嗽,背寒盗汗。

小建中去姜,加茯神。

笔记:读至此案,叶氏小建中用法已可了然于心。加茯神者,引心气下行至脾胃中土之意。

(三六) 劳力神疲,遇风则咳。此乃卫阳受伤,宜和经脉之气,勿用逐瘀攻伤之药。

当归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笔记:当归桂枝汤之调营养血,顾及左脉之血虚,亦可顾右脉之气亏,玉屏风则重点补益右脉之气,侧重不同,互为补充。笔者体会,气血不足之人,用逐瘀攻伤之药,瘀去较速而正气未及恢复,常于用药之后受风即有外感。叶氏此言,经验之谈。

 脾胃脉部独大,饮食少进,不喜饮水,痰多咳频。是土衰不生金气。

建中去饴,加茯神,接服四君子汤。

笔记:言脉仅述脾胃部独大,应是气虚明显,四君子汤更为合拍。用建中者,或是稍有外邪未靖?先以调营养卫以助表邪自散。

(妪) 病去五六,当调寝食于医药之先,此平素体质不可不论。自来纳谷恒少,大便三日一行,胃气最薄,而滋腻味厚药慎商。从来久病,后天脾胃为要。咳嗽久,非客症,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穷究其嗽。

人参、鲜莲子、新会皮、茯神、炒麦冬、生谷芽。

笔记:咳嗽仅是客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金气虚而客邪袭,咳嗽善后,调脾胃为王道之法。笔者曾治多名友人子女,或以桂枝汤治咳,或是苓桂术甘汤治嗽,后以小建中善后,均谓咳嗽愈后,体质增强,感寒减少。

 伏邪久咳,胃虚呕食,殆《内经》所谓胃咳之状耶?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半夏、苡仁。

笔记:伏邪二字,可知病程虽久,肺郁仍在。臆测或有右寸脉外坚内空。而胃虚呕食,是为阳明不降,或由肺气久逆,或由脾胃素虚。以麻杏石甘汤治肺郁,以半夏、苡仁和阳明,降逆气。

(二七) 脉沉,短气咳甚,呕吐饮食,便溏泄。乃寒湿郁痹渍阳明胃,营卫不和,胸痹如闷,无非阳不旋运,夜阴用事,浊泛呕吐矣。庸医治痰顺气,治肺论咳,不思《内经》胃咳之状咳逆而呕耶?

小半夏汤加姜汁。

笔记:胃咳痰逆,笔者临床多见,小儿尤为常见,多有右关滑浊之象,小半夏汤颇合病机,用之多效。此案脉沉,当有饮邪,叶氏谓寒湿郁痹阳明,故方中加姜以散阳明寒湿。

(妪) 久咳涎沫,欲呕,长夏反加寒热,不思食。病起嗔怒,气塞上冲,不能着枕,显然肝逆犯胃冲肺,此皆疏泄失司,为郁劳之症,故滋腻甘药下咽欲呕矣。

小青龙去麻、辛、甘,加石膏。

笔记:病起嗔怒,气塞上冲,显然左路肝脉郁滞,桂枝配芍药通肝络以平逆气,半夏配干姜和阳明以化痰湿,甚为妥当。至于医家谓去麻辛则不能再称小青龙汤,笔者以为大可不必。医者临证,心中熟稔之方,结构了然于胸,见证拆方,理所当然,何必拘泥名称。

(四三) 咳嗽十月,医从肺治无效,而巅胀喉痹脘痞,显是厥阳肝风。议镇补和阳熄风。(肝风)

生牡蛎、阿胶、青黛、淡菜。

笔记:巅胀系肝风上逆所致,喉痹为虚风化火扰心而来,至于脘痞,肝木虚风乘脾,阿胶、淡菜皆补肝血而息虚风,生牡蛎平肝逆,化痰为水,青黛清已成之火。

 胁痛久嗽。(胁痛)

旋覆花汤加桃仁、柏子仁。

笔记:胁痛为肝郁气滞所致,久嗽为肝气升逆犯肺而来,化肝瘀、润肝血,则逆气平和,咳嗽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