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

(二二) 此少壮精气未旺,致奇脉纲维失护。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今纳谷如昔,当以血肉充养。(阴虚)

牛骨髓、羊骨髓、猪骨髓、茯神、枸杞、当归、湖莲、芡实。

笔记:纳谷如昔,可知中焦脾土尚旺,故以血肉有情充填奇脉。调治虚劳,最应顾及脾胃,脾胃受损,则生化乏源。

(二一) 春病至夏,日渐形色消夺,是天地大气发泄,真气先伤,不主内守,为损怯之症。不加静养,损不肯复,故治嗽治热无用。交节病加,尤属虚象。脉左数甚,肛有漏疡,最难全好。

熟地、炒山药、建莲、茯苓、猪脊筋。

笔记:春夏阳气外泄,故而形色日见消夺,嗽为金气不降,热由血虚而生,皆非有形实邪,故治热治嗽无用。交节大气变动,虚者难以耐受。肛之漏疡,亦是精气外泄之机窍,自然难以全好。

静养治损,思及站桩,亦是静以宁神安气,以充填精元气血。体内多浊瘀者,站后多有排病反应,若先以汤药涤荡,八段锦等动功导气引血,再以站桩静养气血,是否更佳?

(四一) 清金润燥热缓,神象乃病衰成劳矣。男子中年,行走无力,寐中咳逆。温补刚燥难投。

天冬、生地、人参、茯苓、白蜜。

笔记:初读医书,不解金能生水之意,临证日久,见虚劳之人,或是咳逆,或是经水迟而不来,或是腰酸脚痿无力,见右寸脉虚而缓大,舌无腻苔,常投以益气润金之药,多见获效。

 阳外泄为汗,阴下注则遗,二气造偏,阴虚热胜。脑为髓海,腹是至阴,皆阳乘于阴。然阳气有余,益见阴弱,无以交恋其阳,因病致偏,偏久致损。坐功运气,阴阳未协,损不肯复,颇为可虑。今深秋入冬,天令收肃,身气泄越,入暮灼热,总是阴精损伤而为消烁耳。

川石斛、炒知母、女贞子、茯神、糯稻根、小黑稆豆皮。

笔记:汗泄下遗皆是气血损耗之途,精血不足,则虚热内生,入冬原本天气收敛,身气仍然泄越,可见症情之重。所选之药,皆轻灵之品,甚符虚人体质。

汗血同源,微微汗出可畅达气血,虚人气血不足者,不宜大汗淋漓,常遇白领夜跑出汗,谓之锻炼身体,久之却见月汛稀发,是为伤阴,宜慎。

 暮夜热炽,阴虚何疑?但从前表散,致卫阳疏泄,穿山甲钻筋流利,后致经络气血劫撒,内损不复,卫阳藩篱交空。斯时亦可撑半壁矣,失此机宜,秋收冬藏主令,其在封固蛰藏耳,张季明谓元无所归则热灼,亦是。

(丸方) 人参、河车、熟地、五味、莲肉、山药、茯苓。

食后逾时服六神汤。

笔记:表散助汗,卫疏气泄,穿山甲通络内攻,亦耗气血,外散内耗,精气消弥,幸在秋冬,用益气填精之法。

今人养生,喜用汗蒸、刮痧,谓之排毒,岂知正气耗伤,虚人益虚,实为害生。常见体虚之人,喜食辛辣刺激,亦是耗血之途。笔者常嘱阴血不足之人,少食葱、蒜、香菜之属,虽为调味,久久食之,气血亦损。

穿山甲钻筋流利,内攻耗伤正气。思及肿瘤科治疗,多用攻破解毒之品,常遇患者药后神疲乏力,四肢酸软,窃以为虚实兼夹之体,当时时不忘扶固正气。

(六七) 有年呼气颇和,吸气则胁中刺痛,是肝肾至阴脏络之虚。初投辛酸而效,两和肝之体用耳。大旨益肾当温,复入凉肝滋液,忌投刚燥。

大熟地、天冬、枸杞、柏子霜、茯苓、桂圆肉、女贞子、川斛。

蜜丸。

笔记:《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气也。”此例呼气颇和,当知心肺尚健,吸气胁中刺痛,当虑肝肾虚瘀。窃以为,因虚致瘀,润液滋养即是通络之法,叶氏谓之辛润通络。

 今年长夏久热,伤损真阴,深秋天气收肃,奈身中泄越已甚,吸短精浊,消渴眩晕,见症却是肝肾脉由阴渐损及阳明胃络,纳谷减,肢无力。越人所云阴伤及阳,最难充复,诚治病易,治损难耳。

人参、天冬、生地、茯神、女贞、远志。

笔记:人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实为一体。叶氏论病,重视节气更替,夏热耗散,真阴受损,吸短精浊,显是肝肾已虚。日久损及胃气,纳谷减。张锡纯言:“后天资生,纳谷为宝。”脾气受损,生化乏源。益气健脾,清养滋肾为治。

(二十) 少年形色衰夺,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扶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

鱼鳔、湖莲、秋石、芡实、金樱子。

笔记:胃喜为补四字,妙极。今人常以营养学为由,勉强进食,曾遇一老妪,饮牛奶则泄,前来就诊,望调养以适应牛奶,笔者处方四字:不饮牛奶。

(七十) 脉神形色,是老年衰惫。无攻病成法,大意血气有情之属栽培生气而已。每日不拘用人乳或牛乳约茶盏许,炖暖,入姜汁三分。

笔记:老年衰惫,乃生理现象,培补有情之品,可以延年,人乳、牛乳皆为精血所化,以姜汁并用,可助脾胃受纳,姜汁撞奶亦是此意。然老年衰惫亦当分别气血阴阳,并非一味牛乳可以囊括,而今老人脾虚湿浊者不在少数,再以牛乳润补,则有壅滞阳明之嫌。

(女) 交夏潮热口渴,肌肤甲错。此属骨蒸潮热。

生鳖甲、银柴胡、青蒿、黄芩、丹皮、知母。

笔记:此例显然是暑热熏灼营阴,阴血不足而致瘀滞,养阴通络即是正治。

(十二) 稚年纯阳,诸阳皆聚于骨,阴未充长,阳未和谐,凡过动烦怒等因,阳骤升巅为痛,熟寐痛止,阳潜入阴也。此非外邪,常用钱氏六味丸加龟甲、知母、咸秋石,以滋养壮阴。

笔记:钱乙六味之方,即为少年所设。今人动辄谓六味补肾,岂知无阳以化,岂不枉然?过动烦怒,皆可升阳,今人心思烦扰者不在少数,心火往往下汲乙癸之水。加之白日无暇运动,气血不能顺势布散,夜间健身夜跑,阳气不能顺势潜降,久之阴血耗伤,心烦易怒,夜不能寐。

(三二) 脉尺垂少藏,唾痰灰黑。阴水内亏,阳火来乘,皆损怯之萌,可冀胃旺加餐耳。年岁已过三旬,苟能静养百天,可以充旺。

熟地、天冬、川斛、茯神、远志、山药、建莲、芡实、秋石。

猪脊髓丸。

笔记:读叶氏论脉,颇觉形象,尺垂之脉,今人更多。相火妄动,当以滋填,但虚劳之证,最需顾及脾胃。所谓静养百天,当是心火不动,欲念不起,肾精乃能充旺。心火已动,欲念已起,以意志强忍不动,无非增加浊精败血而已。方中茯神、远志亦有化痰宁心之意。

 劳烦,夏秋气泄而病,交小雪不复元,咽中微痛,血无华色。求源内损不藏,阴中之阳不伏,恐春深变病。

熟地炭、清阿胶、川斛、浸白天冬、秋石(二分)。

笔记:常人夏秋气泄,入冬潜藏,此例小雪仍不复元,可知精损之深,秋石为引,咸而入肾,今人少用。

(三二) 阴伤及阳,畏风外冷,午后潮热,舌绛渴饮,刚峻难进,腰脊坠,音哑心嘈。姑与柔阳滋液。

首乌、枸杞、天冬、黑稆豆皮、茯神、建莲。

笔记:畏风外冷,系由阴伤不能涵养卫气所致,并非外邪,叶氏用药,治病求源,养阴滋液,卫气自复。

 当纯阳发泄之令,辛散乱进,火升,咽干气促。病根在下焦,阴虚成劳,最难调治。

熟地、炒山药、五味、芡实、茯神、湖莲。

笔记:辛散乱进四字,读之痛快。今时江南之地,川味盛行,脾胃气血不足之体,平常饮食不能感知其味,健脾养血方为正治。世人不知,乃用辛辣刺激,谓之舒爽,实是饮鸩止渴,久则耗气伤阴。

 劳损三年,肉消脂涸,吸气喘促,欲咳不能出声,必踞按季胁,方稍有力,寐醒喉中干涸,直至胸脘。此五液俱竭,法在不治。援引人身脂膏为继续之算,莫言治病。

鲜河车、人乳汁、真秋石、血余灰。

笔记:五液比之人身的汽油,汽油燃尽,则生命耗竭。读此案,思及笔者曾治一老妪,秋冬就诊,形瘦骨弱,骨蒸心悸,风吹欲仆,诊脉弦细欲断,幸得胃纳未绝,恰逢时令收藏,以益气滋填之药,竟缓缓而起,至今健在。

 脉细涩入尺泽,下元精亏,龙旺火炽,是口齿龈肿,皆下焦之虚阳上越。引火归窟,未尝不通,只以形瘦液少,虑其劫阴,致有疡痈起患,当预虑也。

虎潜去广归、锁阳,加山药、苁蓉、青盐。

羊肉胶丸。

笔记:引火归原之法,当是乙癸水液充足,用之方效。火归巢而无以水涵之,阴血更为劫夺。形瘦液少,虑其劫阴,此句提醒,甚为重要。

 脉数,垂入尺泽穴中。此阴精未充早泄,阳失潜藏,汗出吸短,龙相内灼,升腾面目,肺受熏蒸,嚏涕交作,兼之胃弱少谷,精浊下注,溺管疼痛,肝阳吸其肾阴,善怒多郁,显然肾虚如绘。议有情之属以填精,仿古滑涩互施法。

牛骨髓(四两)、羊骨髓(四两)、猪脊髓(四两)、麋角胶(四两)、熟地(八两)、人参(四两)、萸肉(四两)、五味(三两)、芡实(四两)、湖莲(四两)、山药(四两)、茯神(四两)、金樱膏(三两)。

胶髓丸。

笔记:喷嚏交作,胃弱少谷,仅以虚火熏灼论之,似乎未全其机,窃以为脾虚不能生金亦是一由,笔者常见虚人喷嚏交作,以培土生金之法而得佳效。

此案善怒多郁,叶氏责之肾虚,确系临证指南之语。今人治郁治怒,多用疏肝理气之法,未知肝肾精血匮乏,亦多见郁怒之证,且郁怒与敏感、胆怯可以同见,较之肝气郁结,更为难治,健脾填精,缓缓图之,可得小效。

(二三) 脉左细右空,色夺神夭,声嘶,乃精伤于下,气不摄固,而为咳汗。劳怯重病,药难奏功,用大造丸方。

笔记:读此案,脉象颇似笔者一患者,从事文案工作。年少得志,思虑耗精,复加超强锻炼,跳绳数以千计,跑步亦从千米而起,烦劳伤精四字,当之无愧。年方四十,形瘦眼凹,时作声嘶,血糖升高,诊其脉亦是左细右空,用益气填精法,稍能复原,再作烦劳,便可打回原形,虽屡经调治,自觉气血稍复,脉仍左细右空,劳损之久,果难速奏全功。

 脉左弦搏,着枕眠卧,冷痰上升,交子后干咳。此肾虚阳不潜伏,乃虚症也。从摄固引导,勿骤进温热燥药。

熟地炭、生白芍、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车前、牛膝、胡桃肉。

笔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夜半干咳,昼之浮阳欲入肾宅而不得,故气逆作咳。熟地、胡桃非能治痰,滋肾填精,而使阳气纳归于肾。虚证脾胃多弱,以熟地制炭入药,可以师法。

(二九) 真阴久伤不复,阳气自为升降,行动即觉外感,皆体质失藏,外卫不固矣。治在少阴,用固本丸之属,加入潜阳介类。

固本丸加淡菜、秋石、阿胶。

笔记:行动即觉外感,气少不耐扰动所致。临证常有虚人,跑步之后,即受风外感,刮痧之后,亦作外感,甚作体乏,行动欲仆。实是正气孱弱,不耐扰动所致。常嘱先从散步而起,复加益气养血之药,多能渐渐复原。

 厥阳上冲,心痛振摇,消渴齿血,都是下焦精损。质重味厚,填补空隙,可冀其效。

熟地(四两)、五味(二两)、茯神(二两)、建莲(二两)、芡实(二两)、山药(二两)、人乳粉(二两)、秋石(二两)。

生精羊肉胶丸,早服四钱。

笔记:常见久患肝病之人,夜卧口渴,晨起齿血,养阴止血之药,用之暂效,停药复作。实是乙癸受损,虚火迫血所致。然肝病之人,脾胃常弱,质重味浓不纳,二至丸改汤缓缓服之,或可见效。

 肝血肾精无藏,阳乏依附,多梦纷纭,皆阳神浮越。当以介属有情填补下焦。

熟地、淡菜、阿胶、萸肉、小麦、龙骨、牡蛎。

笔记:久病失眠,非痰瘀则多虚,下焦精血不足,神魂不能回纳,介潜滋填,可为正治。今人往往痰瘀兼有精血亏虚,寸关脉浊而尺脉虚,治之更难,纯补精血不受,祛痰化瘀清补缓缓可见功效。

(二十) 喉痹,目珠痛,吸气短促,曾咯血遗精,皆阴不内守,孤阳上越诸窍。当填下和阳。

熟地、枸杞炭、旱莲草、菊花炭、女贞、茯苓。

笔记:喉痹,今以咽炎名之,见炎清火,似为正治,常犯虚虚之戒。笔者所见,今人喉痹,虚者甚多,足少阴脉循咽喉,系舌本,精虚不能上润,咽中自然不爽。久虚脉络失充而瘀虚并见,滋养润行,常可缓见其功。

(二十) 少壮形神憔悴,身体前后牵掣不舒。此奇经脉海乏气,少阴肾病何疑?

淡苁蓉、甘枸杞、当归、牛膝、沙苑、茯苓。

笔记:身体前后牵掣不舒,今人多从气血郁滞论治,理气活血通络药叠进,常常乏效。经络气血,有气滞不通者,亦有虚损不润而成瘀滞之势者,此案以滋润养血之药,以润养为通,可资借鉴。

 汗多亡阳,是医人不知劳倦受寒,病兼内伤,但以风寒外感发散致误,淹淹半年,乃病伤不复。能食者以气血兼补。

人参、白术、茯苓、沙苑、苁蓉、归身、枸杞。

笔记:体虚劳倦之人,纵使外感,终需考虑不耐发散攻伐,一来用药宜轻宜短,二来表证显然时,或脉有虚大之感,宜疏风散邪药与敛正药并用。张锡纯谓生龙骨、生牡蛎敛正气而不敛邪气,验之临床,虚人外感,确有其效。

(三六) 虚损,至食减腹痛便溏。中宫后天为急,不必泥乎痰嗽缕治。

异功散去术,加炒白芍、煨益智仁。

笔记:脾虚致痰,不治痰标,补益中土后天。加炒白芍者,见脾治肝,以缓腹痛,煨益智仁兼顾中下,添柴暖釜之法。叶氏少用白术,嫌白术固守有余,灵动不足,余案亦可见。

(二十) 脉细属脏阴之损。平素畏寒怯冷,少年阳气未得充长,夏令暴泻,是时令湿热,未必遽然虚损若此。今谷减形瘦,步履顿加喘息,劳怯显然,当理脾肾。(下损及中)

早服加减八味丸,晚服异功散。

笔记:叶氏常有早晚分服之法,晨服滋肾药以利受纳,晚服健脾药以顾中土。

(二四) 脉如数,垂入尺泽,病起肝肾下损,延及脾胃。昔秦越人云:自下焦损伤,过中焦则难治。知有形精血难复,急培无形之气为旨。食少便溏,与钱氏异功散。

笔记:脉如数三字,笔者以为非仅言脉率之快,而是指下之脉势。临床常可见患者脉率如常,但脉势较急,似乎营血通过指下时,有急迫意,常是虚损脉象。病由肝肾延及脾胃,再以滋填则损中焦,故与异功散,调中焦以复生生之气。

 久嗽气浮,至于减食泄泻,显然元气损伤。若清降消痰,益损真气。大旨培脾胃以资运纳,暖肾脏以助冬藏,不失带病延年之算。

异功散,兼服:

熟地炭、茯神、炒黑枸杞、五味、建莲肉、炒黑远志。

山药粉丸,早上服。

笔记:久嗽气浮,源于脾肾虚损,气逆于上,肺金失降,从本而治,补脾滋肾为上。今常见医者治咳,动辄麻、辛宣散,桑皮、葶苈清降,偶可取效一时,病者却是日见虚象。熟地制炭,常意是为止血之用,观叶氏脉案,似乎为减其腻膈之性,以利受纳,枸杞炒黑应是缓其上升之药势。

 冲年久坐诵读,五志之阳多升,咽干内热,真阴未能自旺于本宫。诊脉寸口动数,怕有见红之虑。此甘寒缓热为稳,不致胃枯耳。(阴虚阳浮,兼胃阴虚)

生地、天冬、女贞、茯神、炙草、糯稻根须。

笔记:身静心动,阳升汲水,更有甚于劳形之伤,脉寸口动数,已是气血冲逆欲出之象。常有小儿,放假休闲则可,求学则作挤眉弄眼之状,甚则鼻衄时作,小儿稚阳,心思一动,阳冲于上即化为肝风心火。

 春半寐则盗汗,阴虚。当春阳发泄,胃口弱极,六黄苦味未宜,用甘酸化阴法。

人参、熟地、五味、炙草、湖莲、茯神。

笔记:阴虚盗汗又逢胃口弱极,叶氏以健脾滋肾法,换之今人,恐熟地亦难受纳。

(四十) 脉弦,胁痛引及背部,食减。此属营损传劳。

桂枝木(四分)、生白芍(一钱半)、炙草(四分)、归身(一钱半)、茯神(三钱)、生牡蛎(三钱)、煨姜(一钱)、南枣(三钱)。

笔记:气血充旺,脉弦多见气郁少阳,常用柴胡剂取效。气虚血弱,所见脉弦,多为厥阴失于润养,宜用当归建中汤温润厥阴。

 脉左小右虚,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此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时作微寒微热之状,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实邪矣。当建立中气,以维营卫。东垣云:骨为卫之本,营乃脾之源。偏热偏寒,犹非正治。

人参、归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炒焦)、南枣。

笔记:脉左小系营血不充之象,故而背寒肢冷,右虚为脾气不足之征,则作痰多食减,归芪建中切中病机。笔者临证常以左小弦、右虚大为建中汤用药指征。

 劳伤阳气,不肯复元。秋冬之交,余宗东垣甘温为法,原得小效,众楚交咻,柴、葛、枳、朴是饵,二气散越,交纽失固,闪气疼痛,脘中痞结,皆清阳凋丧。无攻痛成法,唯以和补,使营卫之行,冀其少缓神苏而已。

人参、当归、炒白芍、桂心、炙草、茯神。

笔记:脘中痞结,系由中阳不运,营卫气血不行所致,他医见痞则用理气攻消,中气益虚,叶氏以归芪建中法和营行气,可谓王道。然见痞用攻,至今仍然盛行。

 劳倦阳伤,形寒骨热,脉来小弱。非有质滞着,与和营方。

当归、酒炒白芍、炙草、广皮、煨姜、大枣。

笔记:虽见形寒骨热,但脉来小弱,可见未有滞浊,可用养血和营法。有谓脉为四诊之末,其实不然,定夺表里虚实,脉乃重要凭证。

 脉左甚倍右,病君相上亢莫制,都因操持劳思所伤。若不山林静养,日药不能却病。(劳伤心神)

鲜生地、玄参心、天冬、丹参、茯神、鲜莲肉。

笔记:脉左甚倍右,系厥阳上逆之象,因由劳思,当以静养。今人汲汲营营,劳心者更众,即使山林静养,手机在手,心神虚火燔灼依然。

 神伤精败,心肾不交,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中虚)

参术膏,米饮汤调送。

笔记:上下交损治中,临证常见虚劳之人,右关脉大,颇合仲景脉大为劳之语,若舌淡而无腻苔者,投以参术补中,常可见效。舌红苔腻,浊堵脉络,参术守中,则为不宜。

(二八) 脉小右弦,久嗽晡热,着左眠稍适。二气已偏,即是损怯,无逐邪方法,清泄莫进,当与甘缓。

黄芪建中去姜。

笔记:嗽而发热,似有外证。然脉小右弦,虚损显然。纵有外邪,亦不可急急攻邪,黄芪建中法颇合。笔者常以建中汤治虚人外感,养正而不留邪,营卫调和则外邪自去。

(二六) 脉大而空,亡血失精,午食不运,入暮反胀。阴伤已及阳位,缠绵反复至矣。

归芍异功散。

笔记:脉大而空,气血皆虚,叶氏治以归芍异功散,看似平淡无奇,实是王道之法。然亡血失精,药亦勉力为之。

(女) 年十六天癸不至,颈项瘿痰,入夏寒热咳嗽。乃先天禀薄,生气不来,夏令发泄致病,真气不肯收藏,病属劳怯,不治。

戊己汤去白术。

笔记:二七天癸当至,年十六而未至,若非先天不足,便是后天失养,夏日气泄汗出,真气少藏,气逆上冲而作寒热咳嗽。颈项瘿痰,气足血旺者可攻,气虚血弱者宜养。虚病夏日培中,叶氏常用手法。

(七十) 寤则心悸,步履如临险阻,子后冲气上逆。此皆高年下焦空虚,肾气不纳所致。八味丸三钱,先服四日。

淡苁蓉(一两)、河车胶(一具)、紫石英(二两)、小茴(五钱)、杞子(三两)、胡桃肉(二两)、牛膝(一两半)、五味(一两)、茯苓(二两)、沙苑(一两半)、补骨脂(一两)、桑椹子(二两)。

红枣肉丸。

笔记:寐则阳潜于阴,寤则阳出于阴,寤则心悸,显然心之虚阳无以涵养。高年精血皆亏,潜藏收纳乏力,子时一阳始生,厥逆之气即起,可见虚极。

(十二) 奔走之劳,最伤阳气,能食不充肌肤,四肢常自寒冷。乃经脉之气不得贯串于四末,有童损之忧。(劳动伤经脉)

苁蓉(二两)、当归(二两)、杞子(一两)、茯苓(二两)、川芎(五钱)、沙苑(五钱)。

黄鳝一条为丸。

笔记:能食不充肌肤,四肢常自寒冷,显然是气血不能贯通经络,润养药加黄鳝通行流利气血,亦是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