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坝,从“皇城”到“老成都”

任何人来到成都老城区,都会意识到,市中心是天府广场。在天府广场的北侧,矗立着毛泽东像,常年有武警站岗。“主席像”后面,是四川省科技馆;而“主席像”对面,则是天府广场,在重要的日子,这里会举行升旗仪式。

这一块地方,不属于清代的少城,而是明代的“皇城”。2013年,成都在对后子门的体育中心进行改造时,发现了明代蜀王府的遗迹,让“皇城”的地理位置得到了确认。

在中国历史上,成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一旦中原政权出现变故,由于山川阻隔,相对封闭的蜀中,就可能出现“独立王国”。诸葛亮和刘备就看到了这一点,后来的“野心家”也注意到了这个优势。

现在的永陵路上,有一座“永陵博物馆”,一看名字就知道这里曾埋葬过一位皇帝。成都人把永陵叫“王建墓”,这位王建其实也是一个“蓉漂”。王建是河南舞阳人,唐末加入忠武军,救护唐僖宗有功被提拔为神策军将领,后来受到排挤出朝,改任利州刺史。后经三年苦战,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势力开始壮大,被唐昭宗封为“蜀王”。907年唐朝灭亡,他就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在永陵博物馆内,能看到王建的发迹史,有意思的是,他靠册封义子来进行统治,手下得力的人,都是他的干儿子,有好几个干儿子都是从河南老家跟着他过来的。称帝的时候,王建已经60岁了,他做了十年皇帝,对老百姓不算太残忍,所以成都人并不反感他。

picture

天府广场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相似,广场正北方矗立着高达3米的毛主席雕像。在天府广场周边,你可以去省图书馆看看书,到美术馆欣赏最新的艺术展,还能去博物馆了解老成都的历史。

永陵博物馆内最值得看的是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其中演奏各种乐器的22人,另外有2人跳舞。这就是晚唐五代时的成都女子乐团,可以看出当时王建尽管是武夫出身,在成都还是过着奢靡的、接近艺术的生活。

唐宋之间的几十年,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而成都则由前蜀和后蜀统治。从前蜀第一位皇帝王建开始,到后蜀最后一位皇帝孟昶结束,这个时期成都是“独立王国”,他们居住的地方,大概在少城的东面,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科技馆北面的一大片区域。

不过,成都人所称的“皇城”,并不是前蜀后蜀的皇帝居住地,而是明代在这一带所建的王府。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分封他的一些儿子到各地(这也为皇子造反提供了条件),其中第11个儿子朱椿被封为蜀王。蜀王的王府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开始修筑,位置选在成都城的正中。按照今天的位置来看,在东城根街到顺城大街一带,向南延伸到东御街西御街(也就是天府广场)南面,是地图上真正的市中心。后来,张献忠占领成都,定国号为“大西”,他住的地方,就是明蜀王的王府。

清王朝对成都的经营煞费苦心,他们没有在原来蜀王府的位置重建,而是在王府的西面不远处修建了满城(少城),作为成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却不是经济中心);王府的原址则重建成了贡院,也就是清代四川的教育和考试中心,对汉族读书人来说,这是一个“精神中心”。到了晚清,这里开始设置学校和一些新型的改革机构,但是并没能挽回大清在成都的衰亡命运。“天下未乱蜀先乱”,成都的保路运动引发了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贡院的考试一般是三年一次,平常不考试的时候,那里就空荡荡的,就像一个“坝子”,因此成都人称之为“皇城坝”。即便是清王朝统治结束,这个“皇城坝”的名称也没有变。辛亥革命后,四川军政府选择安设在贡院,而不是原来的满城。成都的政治中心,又朝东移动了一点点,回到明朝蜀王府所在的位置。政权交接并不和平,四川末代总督赵尔丰被从总督衙门里抓来,押到皇城中的至公堂前,当众斩首。1911年后,皇城区域成为政治和教育中心,四川的好几所大学,最初都是在这里开办,后来才迁往别处的。1949年后,成都市政府也设在这里,但在1968年迁出后,原来的皇城就彻底拆除了。

有意思的是,当初清朝刚开始经营成都修建满城的时候,安排回民同胞住在满城和原来的“皇城”之间的区域,这里有20多条街巷都住着回民。现在,你在成都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附近,还能看到一座清真寺。

清代,皇城坝这里有很多牛羊肉餐厅,也有很多待宰杀的牛羊在四处游荡。20世纪20年代的成都实行市政改革,有一条政令就是要求皇城坝附近的回族同胞把宰杀牛羊现场搬迁到市区以外,以改善市容市貌。但是,有一些清真餐厅保留了下来。西御街那里一直有清真餐厅,很多人从成都博物馆出来,就可以吃羊肉串和馕,这也别有一番趣味。

如果再多走几步,到了人民公园旁边,就有可能邂逅成都有名的“老妈蹄花”了。对这个城市来说,或许美食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当“皇城”和“少城”都不在了,一些好吃的东西却保留了下来。明代象征着皇家特权的“皇城”,现在则体现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个南方城市的市中心地带,隐然有一种北方城市的气象,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交融,最后演变成现在的“老成都”。

“皇城坝”中的“坝”字,显示出它的平民化。在成都人口中,“坝坝茶”是最地道的喝茶方式,而“坝”指的就是平民百姓聚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