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莽苍中原行
(弘治十二年)

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该年干支是“己未”,公元1499年。

广袤的中原大地,秋气降临。

一匹白马,自远方奔驰而来,蹄下扬起团团尘土,仿佛腾云驾雾一般。骑在马上的,是当年刚上榜的新科进士王守仁,时在工部当差。[1]这是王守仁人生历史上标志性的一年。

这一年,他二十八岁,恰好走到五十七岁生命的一半。

这一年,他中了进士,意味着这位未来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巨人,这位明朝中期政治舞台上的明星,登上了政坛,开始了孕育他思想形成的政治历程。

这一年,又是明代政坛上多事的一年。弘治皇帝已消初期为政的锐意,返崇佛道。国内民众反叛渐起,北部鞑靼部落勃兴,小王子部进犯河套,东北也屡遭进犯。[2]

这一年,还是15世纪即将结束之年。15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人走出了中世纪神灵的阴影,呼唤着自身的解放;有的人冲破了大西洋的波涛,发现了新的大陆;而有的人,落下了曾经往返印度洋大船上的风帆。世界越来越剧烈地变动。

五百年后的今日,回首当年,或许可以感受到,整个15世纪也是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开始脱落的世纪。

当然,那时的王守仁,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时的他,意气飞扬,心怀大志,策马扬鞭,奋勇直前。

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