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 李庆
- 1380字
- 2022-01-23 15:50:40
六、北京生活和母亲去世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王守仁十一岁时,住在北京。这次,郑夫人是否随同前往,无法确认。在王华旁陪伴的有侧室杨氏。
不管郑氏是否到北京,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虽有祖父护持,但对于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少年来说,王守仁处于比较微妙的地位。
除了家庭环境以外,就王守仁自身的经历而言,既曾跟随作为农村教书先生的父亲,在浙东各地奔波,又在刚懂事不久的青少年时代,长途跋涉,由浙东前往北京;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从社会较为底层人物上升到京城高官子弟的身份地位变化过程。所以,就经历和心理来说,他有着同年龄人不可比拟的成熟度。
王华渐渐在官场展开。这一时期,也是明朝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成化十九年(1483),王守仁十二岁,父亲三十八岁。万安进入内阁,渐渐成为朝廷中的主要人物。万安得以主掌权柄,主要是依靠了他和万贵妃的关系。[37]在这样的朝廷中,刚入宦海不久的王华,只能唯唯诺诺,谨慎从事。[38]
这一年,由成化皇帝下旨编纂的《文华大训》成书。这是用以教育皇太子的典籍。此事对于世间的教育取向,当有影响。王华当然会注意这一倾向。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三十九岁的王华当上了廷试的弥封官(相当于档案管理秘书),和皇帝以及朝廷的大臣有了接触的机会,当然更严格地要求王守仁研读经书。
在北京,王守仁在父亲的严厉管教和祖父的呵护下,完成着当时一般官僚家庭通常的基本教育,阅读儒家的经书《四书》《五经大全》等。
王守仁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且读了一些书,到了青春的反抗时期。有关王守仁少年时代的资料中,多有他在这一时期不听父亲教导的记载。如邹守益《王阳明先生图谱》:
成化十九年癸卯,龙山公命就塾师,督责过严,先生郁郁不欢,伺塾师出,率同学旷游。体甚轻捷,穷崖乔木攀援,如履平地。公知之,锁一室,令作经书义。一时随所授辄就窃启钥以嬉。公归,稽课无所缺。
这时,中国北方的边境非常不安定,鞑靼小王子部落的军队侵犯大同,大同边防告急。南方也有动乱,越南入侵,苗族反叛。东北方,辽东、居庸关一带不安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这样的局面,引起了北京政坛的变化。朝廷任命户部尚书余子俊为左都御史,主管大同等北方边务。重新启用马文升,主持辽东。[39]
这样的局势,引起了社会上对于边防、对于军事的关注。
京城中,那些侠客的举止和传说、那些军营中骑射的练习,更吸引着王守仁这个身体敏捷、有着远比一般官宦子弟多得多的经历的少年。他在这一时期,骑马射箭,练习武功,并打好了一定的基础。[40]
时光如箭,三年一晃就过去了。王守仁在京城中感受到另外一种生活,他的身心在发生变化,他追求的目标,也和以前不同了。
就在这时,成化二十年,生身母亲郑氏去世的噩耗,给了王守仁以巨大心理冲击。[41]成化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王守仁基本就是守丧在家。读书,或仍练习骑射。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王守仁十五岁,王华则已过了不惑之年。亲人去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关节。
过了一年,王守仁还在丧中,父亲则又娶了一位新的夫人赵氏,她比王守仁只大三岁,比王华小二十三岁。这样,王守仁的家庭中,又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好在这位新的继母比较通达温厚,给一直受到父亲严厉管教的王守仁一定的关照。同时孝顺公婆,妥善处理和侧室的关系,使得这个状元府变得比较和睦。[42]经历亲人去世,内心受到冲击,会促使在世的人重新思考和审视人生,促使人变得成熟。在这样的经历中,王守仁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