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说我是隔代养育的受益者,是因为我的女儿就是在我父母的照料之下成长起来的。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我的爷爷当初就是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的一名教授;我的父亲是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我的母亲是一个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结婚前是大家闺秀,结婚以后就在家里侍奉公婆、相夫教子。1958年“大跃进”时,母亲响应政府的号召走出家门,参加了街道工厂的工作。当母亲拿到生平第一笔工资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母亲工作起来特别努力,成为当时工厂的先进人物。姐姐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工作,与其叫城市,倒不如叫乡镇更为贴切。再加上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物质供应极度贫乏,生活之艰难不言而喻。当姐姐在1961年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条件自己带孩子。母亲见状,毅然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尽管厂长一再挽留,她还是回到家里开始带自己的外孙子。外孙子的名字“周克”也是母亲给起的,其意思是希望我们国家很快克服困难。此后,姐姐的女儿、哥哥的儿子以及我的孩子都陆续送到母亲那里,由母亲帮着带。

虽然说母亲带的是隔代的孩子,但是母亲却没有一般隔代老人娇宠孩子的毛病。她对孙辈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从礼貌待人到遵守各种社会规则、从饮食习惯到为人处世,样样都给孩子们立下了规矩;而且一言九鼎,凡是她制定的规矩从来不会被她破坏,当然也不允许别人破坏。答应孩子的事,母亲都要兑现,尽管有时兑现起来很困难。母亲对孩子们没有说教,从不对孩子唠唠叨叨,但是却以自身的言行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即使在困难时期,母亲也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得好,从没有考虑过自己。母亲常说:“我可以惯你们吃、惯你们穿,但是绝不能惯你们没有出息。”所以母亲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慈祥、充满爱心而又有权威的外祖母(祖母)。

母亲带过的孩子一到上学年龄就都回到了自己父母的身旁,因为我的孩子是北京市的户口,所以仍留在母亲身边上学。良好的家风、祖辈的言传身教,让母亲带过的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姐姐的儿子现在是美国微软总部视窗研发中心总监,当初直接向比尔·盖茨或鲍尔默汇报工作,在凌志军所著《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这本书里还专门介绍了周克。姐姐的女儿周兢现在是一所司法警官大学的教授、律师。哥哥的儿子张实从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商学院(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夫人劳拉毕业的学校)毕业后,在美国从事金融工作,深受美国著名金融大亨维克多·尼德霍夫的喜爱,在维克多·尼德霍夫的专著《投机教父尼德霍夫的股票投机术》里还盛赞了他的才能。我的女儿沙莎从北京一所很普通的小学被保送到北京四中读初中,初中毕业后又被保送到北京四中高中部;在高中期间担任了学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也是当年北京学联的执行主席;高中毕业后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了国际一流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后又到哈佛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在已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化麦肯锡亚洲区总裁,也是麦肯锡大中华地区第一位女性资深董事。

我和先生参加女儿哈佛商学院的毕业典礼

孙辈的事业成功与父母当年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在婴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这为孩子们以后健全人格的发展,以及更好地融入和适应这个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母亲将她的晚年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孙辈们,当孙辈们一个个成才的时候,她老人家已经远离我们去到天国静享晚年,再也不能和孙辈们一起分享事业上成功的喜悦了。同时,也正因父母为了孙辈们牺牲了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而让我们感到内疚。至今,这些孙辈念念不忘为他们成长贡献出自己一切的老人,也愿我的父母亲在天堂里不再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