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泥沙动力学(第二版)
- 武汉大学 张瑞瑾主编
- 2672字
- 2021-10-23 01:04:30
第三节 泥沙的几何特性
泥沙的几何特性,系指泥沙的形状和大小。
一、泥沙颗粒的形状
泥沙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常见的砾石、卵石,外形比较圆滑,有圆球状的,有椭球状的,也有片状的,均无尖角和棱线。沙类和粉土类泥沙外形不规则,尖角和棱线都比较明显。粘土类泥沙一般都是棱角峥嵘,外形十分复杂。
泥沙的这些不同形态,是与它们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的。较粗的颗粒沿河底推移前进,碰撞的机会较多,碰撞时动量较大,容易磨损成较圆滑的外形。较细的颗粒随水流悬浮前进,碰撞的机会较少,碰撞时动量较小,不易磨损,往往保持棱角峥嵘的外形。
泥沙颗粒的形状,常用球度系数表示,它是指与沙粒等体积的球体的表面积与沙粒的实际表面积之比。研究表明,球度系数相等的两颗泥沙,在水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大致相同。由于球度系数难以测定,同一颗多角形的泥沙颗粒总有三个轴,设长轴为a,中轴为b,短轴为c,则球度系数φ可以下式近似表示[4]:
此外,也有人用形状系数SP来表示泥沙颗粒的形状,其表达式为[4]:
二、泥沙的粒径
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用泥沙的直径来表示。为了克服泥沙颗粒形状不规则直径不易确定的困难,理论上采用等容粒径。所谓等容粒径,就是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设某一颗沙的体积为V,则其等容粒径为:
简称为粒径,常用单位为mm,对较大的粒径也用cm作单位。
除等容粒径外,泥沙的粒径也可用其长、中、短三轴的算术平均值(a+b+c)/3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假定把泥沙看成椭球体,因椭球体的体积为πabc/6,而球体的体积为πd3/6,令两者相等,可以看到:
也就是椭球体的等容粒径即为其长、中、短轴长度的几何平均值。对较粗天然沙粒量测成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沙粒的中轴长度,和其长、中、短三轴的几何平均值(即等容粒径)接近相等而略大。这就为通过量测沙粒的中轴长度来代替等容粒径提供了依据。
实际上,仅对单颗的卵石、砾石,可以通过称重,再除以泥沙的容重,得到沙粒的体积,然后按式(2-3)算得等容粒径,或直接量得它的长、中、短三轴长度,再求其平均值。对于较细的颗粒,例如一般沙土,更不用说粉土和粘土,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采用这样的办法确定它们的粒径。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易直接量测其体积及长、中、短轴长度的泥沙,通常采用另外两种方法确定其粒径。
对于沙粒,粒径在0.062~32.0mm,一般采用筛析法。我国采用公制标准筛,筛号和孔径的关系如表2-5。不难设想,用筛析法量得的粒径应相当于各粒径组界限沙粒的中轴长度。如前所述,沙粒的中轴长度是比较接近等容粒径的,因此可以近似地看成等容粒径,或者直接称为筛径。
表2-5 公制标准筛筛号和孔径关系表
对于粉粒和粘粒,粒径在0.062mm以下,已不可能进一步筛分,只能采用沉降法,如比重计法、粒径计法、吸管法等。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沙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按照第三章将要阐明的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式换算成粒径。所得粒径实际上为具有同样比重同样沉速的球体直径,也叫沉降粒径,或简称沉径。
三、泥沙的粒配曲线及有关特征值
河流中的泥沙往往是由大小不等的非均匀沙组成。通过颗粒分析,得出沙样中各粒径级的重量和小于不同粒径的总重量,据以绘制如图2-3所示的沙样粒配曲线。这种粒配曲线通常都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横坐标表示泥沙粒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粒径的泥沙在总沙样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如,在曲线Ⅰ所表示的沙样中,粒径小于0.25mm的泥沙在整个沙样中所占的分数为75%。这里横坐标之所以采用对数坐标,主要是因为天然泥沙粒径变化范围甚广,这样作可避免图幅过大。
从粒配曲线上可看出沙样粒径的大小和沙样的均匀程度,落在图右边的曲线(曲线Ⅱ)显然代表粒径较细的沙样;坡度较陡的曲线(曲线Ⅰ)则代表粒径较均匀的沙样。
图2-3 半对数坐标纸上的粒配曲线
从粒配曲线上,以查出小于某粒径的泥沙在总沙样中占的重量百分数为足标,附注在粒径d的右下角,表示该粒径的特征,如d5、d10、d50…等。d50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粒径,称为中值粒径,它表示在全部沙样中,大于和小于这一粒径的泥沙重量刚好相等。
dpj称为泥沙的平均粒径,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di为第i组泥沙的代表粒径。将一个沙样按粒径大小分成若干组,定出每组上下界限粒径dmax及dmin,则di=(dmax+dmin)/2,或di=(dmax+dmin+㊣)/3;Δpi为粒径为di组泥沙在整个沙样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比。
除了半对数坐标纸外,粒配曲线还可画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亦称机率坐标纸)上(图2-4)。这种坐标纸的横坐标仍为对数坐标,而纵坐标则是按正态分布的规律刻制的,使符合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曲线,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均成为直线。对天然泥沙所作的粒配分析表明,泥沙粒径的对数值,往往是接近正态分布的。因此,画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的粒配曲线也往往接近直线。在这种坐标纸上绘制的粒配曲线有三个优点:第一,可利用粒配曲线是否接近直线来检查粒配是否接近正态分布;第二,在粒配曲线接近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可据以直接确定有关统计特征值;第三,含量较少的粗颗粒和细颗粒在粒配曲线上分布较宽,因而可绘制得比较准确。
图2-4 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的粒配曲线
ds称为泥沙的几何平均粒径,可用下式表示:
当泥沙粒径的对数值接近高斯正态分布时,根据高斯正态分布律,应有:
式中,x为随机变量,这里x=lnd;为x的数学期望亦称均值,由于正态分布图形对称,故均值等于中值;σ为x的均方差;p为随机变量x在-σ至+σ之间出现的概率。与我们考虑的情况对比,应有:
lnd15.9=lnd50-σ
lnd84.1=lnd50+σ
两式相加得中值粒径d50表达式为:
两式相减则得均方差σ表达式为:
正态分布曲线的几何平均粒径dg可表示为:
正态分布曲线的几何均方差σg表达式为:
如果泥沙粒配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正态分布,泥沙中值粒径就等于几何平均粒径,即d50=dg。实际情形中两者并非完全相等,但差别一般不大。因此,通常用d50代替dg是可以的。
至于平均粒径dpj与中值粒径d50两者的大小关系,根据熊治平的研究结果[5],应为:
由式可见,dpj不等于d50,它除与d50有关外,还与均方差σ有关。沙样愈粗(d50愈大),或愈不均匀(σ愈大),dpj愈大。仅当σ=0,即均匀沙情况,才有dpj=d50。由于一般天然河流的泥沙总具一定的不均匀性,即σ总是一个大于零的数,故天然沙的平均粒径dpj常常大于中值粒径d50。这一认识已通过众多实测泥沙级配资料的检验得到证实。由此,一方面说明,通常假设泥沙粒径对数值lnd服从正态分布或粒径d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是符合实际的;另一方面说明,通常用d50代替dpj其值是偏小的。
关于沙样的均匀程度,除可用σ、σg表示之外,对一般河流泥沙来说,也常采用如下形式的非均匀系数或称拣选系数:
来表示。非均匀系数等于1,则沙样均匀;愈大于1,则愈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