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渣”做了接班人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接秦始皇班的二世都像个人渣……

秦始皇死后,接替他掌管天下的,是他的第十八子胡亥,亦即后世所称的秦二世。

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按理是做不了皇帝的。秦始皇自己选中的接班人,也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苏。可惜正如前文所述,这份已经加盖了印玺的诏书,被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掉包,胡亥成了二世皇帝,扶苏则被矫诏赐死。

这结果,怪谁呢?

当然得怪秦始皇。

如果他不是那么专横跋扈,那么暴戾,那么刚愎自用,事情也不至于坏到这个份上。至少,他可以早一点昭告天下,明确宣布立扶苏为太子;或者在病重之时召开御前会议,预为安排。

然而他不肯,别人也不敢提醒。结果,只好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断送是肯定的,因为继位的胡亥是个混蛋。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个“人渣”。

当然,混蛋和人渣也不是天生的。据说小时候的胡亥虽然有些调皮捣蛋,总体还算聪明乖巧,否则秦始皇出巡也不会带着他。

而且,秦始皇死后,赵高曾这样对他说:“皇上驾崩,未对诸公子封王,仅有给长子扶苏的一封书信在此。如果扶苏来到咸阳,即可立为皇帝,拥有天下,而公子您却连一寸土地都没有,这该如何是好?”意在劝诱胡亥矫诏夺权。

没想到胡亥一口回绝,说:“父皇这样安排必有他的道理。明君知悉臣下,明父知悉儿子。父皇去世,不言封赏诸子,我作为儿子没有多话的余地。”可谓干脆利落,毫无恋念政治权力的野心。

可惜的是,人心的防线总是很脆弱,尤其禁不起权力的诱惑。在赵高后来的一番巧言令色和利害分析下,胡亥终于入彀(gòu),与赵高、李斯结成了篡权“三人组”,开始摆弄起帝国的命运来(其间赵高已成功拉拢李斯,详情见后文)。

接下来,赵高毁掉秦始皇写给公子扶苏的遗诏,对外诈称李斯亲受始皇遗命,立公子胡亥为太子。然后,另外伪造了一封始皇写给扶苏的信,给扶苏与蒙恬安上了几宗罪,赐死二人。

伪诏写好后,胡亥马上派亲信作为特使,飞驰上郡,将信送到蒙恬的大营去。

事情办到这一步,仍然还潜藏着一个危险,那就是扶苏与蒙恬可能会抗命,发兵造反。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大了,因为在扶苏那里,也有一定的权力正统性。

为防止出现这种可能,载有秦始皇遗体的车队在过了井陉(今属河北)之后,故意向北绕了一大圈,窥探北边的动静。

再说那信使到了上郡之后,把信交给扶苏。扶苏万万没想到父亲的诏书竟是这样的内容,如雷轰顶,悲泣不止。但知道父命难违,只好接过宝剑,回到内舍准备自杀。

蒙恬虽然也很震惊,但他较为冷静,劝阻扶苏说:“皇帝巡游在外,并没有立太子,命臣领三十万军戍边,以公子您为监军,这是将天下的重任托付给我们。如今仅凭一使者来,就要自杀,焉知其中无诈?可暂且派人向皇上请命,若属实,再死不迟!”

扶苏为人忠孝,不肯抗命,对蒙恬说:“父令子死,唯有一死,又何必请命?”说完,便自刎而死。

久经战阵的蒙恬,深疑其中有诈,不甘就此死去。送信的使者并没有权力杀死蒙恬,只好把他交给狱官,关押在上郡的阳周(今陕西境内),自己回咸阳复命去了。

当出巡的车队临近咸阳时,终于得到了扶苏已死的消息。赵高欣喜若狂,立即催促车队加紧赶路。

等到了咸阳附近,赵高立即假传圣旨,说皇上重病在身,免去一切朝仪,车队直接回宫。

此时的胡亥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成为皇帝已经十拿九稳了,便想宽恕蒙恬,毕竟蒙家一门三代有功于秦。

赵高死活不同意。岂止是不同意,他还想让蒙毅也一块儿跟着死。

这不难理解,一则当年的仇恨一直记在他心,二则只要蒙氏兄弟还活着,对他就始终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于是赵高向胡亥进谗说:“先帝早就有意让你做太子,可是蒙氏兄弟反对,所以才改立了扶苏。今日不除去蒙氏兄弟,来日他们必为扶苏复仇,那时恐陛下就难以安枕了。”

胡亥并不傻,虽然心里对蒙氏兄弟有些怜悯,但为了手中的权力,一切都不过是浮云。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缉拿蒙毅的命令。

蒙毅遭逮捕后,被关押在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的狱中。胡亥怕夜长梦多,旋即派人将蒙毅杀害。

胡亥又派出使者,再次赴上郡要蒙恬的命。当然,为了照顾蒙恬的“面子”,美其名曰“赐死”,也就是让他自杀,以保全尸体。

蒙恬自知回天无力,仰天大叫道:“老天啊,你为何厚奸薄忠?”随后眼含热泪吞药自杀。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根据史书记载,蒙恬不仅治军有方,威震匈奴,而且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传说他在治军之余,还发明了毛笔和古筝。

扶苏与蒙氏兄弟一死,秦朝等于垮了半壁江山,此后的命运,自然不难预测。

一切准备妥当后,靠阴谋诡计谋得最高权力的胡亥,以秦二世的名义为秦始皇发丧,诏令大赦天下,宣告自己正式承继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