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理论与实践
- 孙蕾 唐小艳
- 3977字
- 2021-12-30 12:41:07
第二节 专业建设内涵界定
一、国内对专业建设的研究
(一)关于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
詹先明(2010)认为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涵盖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内涵建设发展的目标方向,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基础,此外,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还包括人才管理、社会服务和特色创新等。
陈静媛等(2014)认为影响专业内涵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专业总体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设置等方面,并提出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等方面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内涵建设。
朱有明和张薛梅(2016)认为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主要包括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团队、教学管理、人才管理、社会服务和特色创新八大一级指标。
彭琪波(2016)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素质”等维度进行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实践和探索,构建“工作过程+能力提升”学分转换的课程体系;构建嵌入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整体三阶段”的实践模式;提出实行职后“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提升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
马岩岩(2017)认为专业内涵建设包括: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专业化素质高,实训条件好、实践设施优良,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成效,毕业生培养质量有保证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李建华(2017)提出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度,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资源、教学体系的保障度,学风建设、学生发展达成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度,社会反馈的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关于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
曹翔(2017)认为品牌专业建设应从规划设计、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学科队伍建设、条件建设、社会服务及舆论宣传等方面入手。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即规划中长期品牌专业,应集中有限的财力,分期分批建设品牌专业。院系要跟进中层设计,即谋划优势学科,集中有限资源打造品牌专业;应采取激励机制,改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积极性,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重视社会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派学生,实现学生跨校培养。
马岩岩(2017)等认为应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职业院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校企合作,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动态调整,发展专业集群。特色专业的特质之一是发展性,即紧扣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要建设特色专业就要成立高效运行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聘请知名高校学者、企业专家和产业协会专家担任委员,确保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发展性。
二、专业及专业建设内涵界定
(一)专业的内涵
关于专业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教育大辞典》指出,“专业”译自俄文,指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major)。这一定义明确了“专业”的词源。专业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含义。《教育管理辞典》认为“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这个定义基本与《辞海》的解释一致,认为专业是一种学业门类。《高等教育学》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因而在谈到课程时,其中也就包含了这种组织形式。这一定义与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major)基本一致,认为专业是一种课程的组合。《辞海》对专业的表述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实用教育大词典》对专业的解释是“依据社会分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
据此可看出,虽然各种表述不尽一致,但是都体现了专业概念的核心:以课程为集合的专门领域人才培养的门类。结合以上对专业的界定,笔者认为“专业”主要是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分工以及学科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培养专门人才的载体。
(二)专业建设的内涵
目前,国内关于专业建设的内涵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构成因素说”,即认为专业建设是由多种相关因素构成的集合体,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实训条件是基本保障。另一个是“目标方式说”,即认为专业建设由专业布局、专业设置、专业目标确定、专业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评估认证等一系列内容构成。
专业建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建设是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从国家层面出发,对全国高等学校制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体系。如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等,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而狭义的专业建设则是指高等院校自身为了适应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而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专业建设是高校系统性的基础建设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专业建设又可再细分为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两个层面:宏观专业建设的范畴包括专业设置和布局、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重点专业的建设与扶持等。微观专业建设则是针对某一具体专业而言,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和课程计划、进行实训基地建设、革新教学方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要素的内涵
要素是“维持事物运动的最小单位,是事物运动必不可少的因素”。欧阳河认为,专业的构成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实施、课程”,其中,“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核心” “课程包括专业目录、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教材、考试考核标准、专业评价标准等”,各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刘小平认为,专业建设要素包括“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专业设置与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办学质量是专业建设的保障,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是专业建设的支柱。总之,以上六个部分是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从专业建设系统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都将对系统功能的实现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导致专业建设难以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即“1+1>2”是不成立的,甚至出现专业建设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的现象,即“1+1<2”。从职业教育坚持的五个对接来看,专业建设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专业要与产业对接,当某个产业发生变化时,专业也要随着产业的变化而变化,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将随之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的变化就自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实训教学等也随之变化,以达到彼此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的目的。
(四)专业建设的构成要素
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子系统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规模、职业培训四个子要素。其中,专业设置是指新兴专业的开发和原有专业的调整;专业发展是指专业的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专业从诞生到成长再到成熟最后到衰退的过程;专业规模是指专业招生人数的多少;职业培训是指专业对外开放的技术技能培训。
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专业师资队伍子系统包括专业带头人、师资结构、“双师型”教师、师资培养、教学研究五个子要素。其中,专业带头人是专业教师队伍中的领导者,掌握了专业的前沿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产业发展变化预测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师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的层次结构;“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能够将理论有机地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师资培养是指对现有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锻炼与强化;教学研究是指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探讨与钻研。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实训基地建设子系统包括环境与制度建设、实训的设备建设、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四个子要素。其中,环境与制度建设是指为了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的规章制度;实训的设备建设是指满足实训教学要求的设施设备;实训教学是指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
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子系统包括常规管理、教学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学资源、教材建设七个子要素。其中常规管理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开展的管理工作;教学方案是指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而制订的实施计划;课程体系是指不同课程的排列组合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是指课程计划的执行;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检查;教学资源是指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而提供的各类素材;教材建设是指教材的选用与开发。
专业办学质量是专业建设的保障,专业办学质量子系统包括质量监控、双证率及就业质量、技能比赛三个子要素。其中,质量监控是指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双证率是指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数占全体学生数的百分比;就业质量是指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业单位、薪酬水平的总体情况;技能比赛是指有重点、有组织的竞赛活动,重在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是专业建设的支柱,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子系统包括校企合作、技能鉴定两个子要素。其中,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育人;技能鉴定是指提供鉴定业务管理系统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