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价值创造力:企业家创业、兴业、守业核心能力
- 何建宇
- 7713字
- 2021-12-30 12:33:37
第1章 求财致富
一、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彼得·德鲁克讲过,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纪元,我们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创造新的、与众不同的事业的能力。笔者理解的这个能力,和司马迁要求的商人成为能者的能力是一样的,就是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家商业生涯所需的第一核心能力。企业家只有具有了系统的价值创造能力,才能保证其在商海的搏击中胜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一大批具有价值创造力的企业家及其创建的企业,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企业家群体不具有价值创造能力,企业家创建的企业就会没有活力,那么这个地区是不会发达的,这个国家是不会强大的,这个世界是不会繁荣的。
(二)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形式
托马斯·潘恩是美国革命家,他也是“美利坚合众国”国名的起名者。他的一本小册子《常识》在美国独立的前夜广为流传,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美国的《企业家》杂志在1901年创刊,《企业家》杂志的创刊词就是从《常识》中摘录的,以此来表达企业家的精神。创刊词是这样描述的: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
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做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做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这段创刊词表达了企业家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无所畏惧的创新创业精神。在美国,有3/4的百万富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的,而不是靠继承。
二、美好生活
(一)古人的美好生活
企业家精神展现了企业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呢?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讲道:“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意思是神农氏以前的状况,我不清楚。至于像《诗》《书》所讲说的虞舜、夏禹以来,人们都是耳朵想听最好的声音,眼睛想看最好的颜色,嘴想尝到最好的滋味,身体追求最好的享受,精神上追求最大的权势和最高的荣耀。人们受这种风气的浸染已久,即使是挨门逐户地用微妙的理论去劝说,终究也是改不了的。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首先就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引导人们,再次是教育人们,再其次是规范人们,最坏的办法是与民争利。在这里,司马迁告诉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是不可能通过说教就可以改变的。而且他还提出,作为政府,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善者因之”。就是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当前,我们国家也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初心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重点工作来开展。
(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当然,到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比以前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强烈的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等。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
不论是古人描述的美好生活,还是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图里面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个层级,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包括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就是美好生活的最低层、最基础的部分。当生理的需求满足以后,人们的需求就自然会向上面一个需求层次移动,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到了安全的需求层次,人们自然就会注重安全,包括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这也正是当前我国人民在基本的物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以后的现实迫切需求。然后是归属和爱(社交)的需求,在过去,大家的社交方式是搞聚会,现在大家都热衷于网络社交。然后是尊重的需求,人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并且要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权势,比如上面所说的“夸矜势能之荣”。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有人为民族、国家、人类命运而奋斗,就是超出了功利层面,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同时,企业家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看出每一个层次都蕴含了无限商机,每一个层次都有无数造富机会,比如生理需求层次的衣食住行,涵盖服装销售、食品销售、房地产销售、汽车制造等;比如安全的需求,涵盖现在的食品安全、环保工程、杀毒软件、防盗门等;社交需求涵盖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软件如微信和QQ等;尊重的需求,涵盖奢侈品等;自我实现的需求,涵盖如火如荼的定制产业。
所有需求的满足,都需要物质作为基础,都需要财富的支撑。对财富的创造就成为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在造富自己的同时造富人类。
三、追逐财富
(一)人之情性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讲道:“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这就是说,求财致富是人的天性,是人天生就有的欲望,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别人去教导,人们都会去追逐财富。作为价值创造先锋的企业家群体,就更是追求财富天性的践行者。
(二)追逐财富的动力
为什么人们的天性使人们去追逐财富呢?我们做一个初步的假设,即人们是因为恐惧、享乐、尊严而追逐财富。从恐惧来看,司马迁说:“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这就是说,拥有千辆战车的大王,拥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拥有百户封邑的士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是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也就是不管地位高低,不管是否已经拥有财富,人们都担心和害怕陷入贫穷,因此都在不停地追逐财富。人最悲哀的是贫病而亡。从享乐来看,司马迁说:“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与王者同乐,岂所谓 ‘素封’者邪,非也?”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拥有万贯家财,那么其享乐水平就可以与大王的消费水平一样了,这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封”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谓素封,就是虽然没有朝廷的官爵封邑,但是由于其富甲一方,其享乐消费水平与有封地的王侯一样。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素封群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出现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一些人买豪车、游艇、飞机、别墅,消费极尽奢华,一掷千金。从尊严的角度来看,司马迁说:“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如果别人的财富是他的十倍,那么他见了人家就会低一等,就感觉比较卑微;如果别人的财富是他的百倍,那他就要惧怕别人了;如果别人的财富是他的千倍万倍,那他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奴仆了。这是自然的道理。这反映了经济实力极大影响着社会地位,这也是人们追逐财富的非常重要的动力。实现阶层的跃升,创富和积累财富是其重要的通道。
(三)追逐财富的风险
司马迁说:“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这就是说,显赫有名、与众不同的大商人,他们都不是有爵位封邑、俸禄收入或者靠舞文弄法、作奸犯科而发财致富的,全是靠冒着被椎杀后埋于荒郊野外的风险,去捕捉致富的机会,进退取舍,随机应变,获得利益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企业家们追逐财富成功背后的艰辛,在财富追逐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风险。企业家朋友在财富追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规避和防范在财富追逐的过程中面临的“尽椎埋去就”的巨大风险。
(四)追逐财富的实现难度
有了创富的动力,但创富的难度系数还是非常大的。从企业存亡发展的数据来看,新成立的企业,2年之内,会有1/4关闭;4年之内,会有1/2关闭;10年之内,会有2/3关闭。一个企业的生命期有10年以上,就是一个不错的企业了。
企业家在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会雄心勃勃地立下远大目标,希望在3~5年能够实现企业的公开上市。其实统计资料表明,具备上市条件、能够公开发行证券上市的企业的比例是万分之一,也就是一万家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实现上市。要成为万里挑一的商界精英需要的不仅仅是雄心和豪情。
(五)财富的保有难度
人们常说,创富难,保富更难。老子曾经说:“满堂金玉,莫之能守。”孟子也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民间也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一句话,就是你家的财富很难长久保有。
《福布斯》杂志1982年首次发布的最富有的400个美国人的名单中,有20%的人是通过财产的继承成为富翁的。其中上榜的有14名洛克菲勒家族成员,28名杜邦家族成员,11名亨特家族成员。20年以后,在2002年,这个富翁榜的前400人中,洛克菲勒家族成员的数量从14人减为3人,杜邦家族成员从28位变为0,亨特家族成员从11人减为1人。
几乎所有的富二代、富三代都希望不要像上辈那样辛苦,能轻轻松松保持自己的富贵,但是这确实非常困难,财富往往是守不住的。新时代最有权力、最有能力、最有技术的人,都希望重新分割蛋糕,这是人性决定的。人的攻击性、占有欲和嫉妒心等天性,既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市场秩序重构和财富重新分配的动力。
我们看到,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通过革命消灭了贵族、地主阶级。另外也有很多因素,使人们的财富难以传承下去。如有钱人遭受欺骗,使得财富快速损失;如有钱人后代的堕落,不思进取,吃喝玩乐,快速地消耗财富;如技术变革,从马车到汽车的时代变革,导致许多行业覆灭等,新技术带来了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如经济周期的波动,通货膨胀和货币的超发,快速地淘汰了许多我们曾经羡慕的万元户。富二代是幸福的一代,这一代人还能享受上辈带来的福祉;到了第三代,传承财富就比较困难了。
(六)中国的财富创造
很多企业家可能都非常怀念改革开放开始的年代。在经济发展单边上扬、物资匮乏的年代,需求大于供给,可以说是遍地机会,只要投身于商海的大潮,几乎就等于发财致富。1978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 678.7亿元;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GDP 达到82万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33.5倍,实现年均增长速度9.5%,每8年翻一番;GDP排名世界第二。2019年年末,中国的GDP已经达到99万亿元,逼近100万亿元大关。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的财富创造能力超强,每年都能创造巨大的新增财富,表现为持续的、高速的单边上扬趋势。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我们创造财富的难度就会小一些,财富的创造相对容易一些。
(七)中国流通财富
从广义货币(M2)的发行规模来看,广义货币是社会流通财富的衡量指标,包括流通货币、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中国1978年的广义货币是1 159亿元;截至2017年年底为167.7万亿元,约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 447倍。货币发行的总量非常大,增长速度非常快。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如果有人在2000年(M2为13.6万亿元)时拥有100万元的资产,在2019年年底(M2为198.65万亿)拥有1 460万元的资产,那么相比较于2000年,其经济地位就只是打了一个平手。所以,当你的资产从当年的100万元变为1 460万元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发财了、自己非常成功了,在此时,你不过保持了你的相对经济地位。你虽然在快速奔跑,但也只是保持在原位。这也是很多中产阶层人士的焦虑之源。
(八)中国家庭财富
从中国家庭的财富总额来看,根据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中国家庭财富总额在2017年年底达到了364万亿元,折合5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家庭财富总额98万亿美元的53%,超过了一半。按照13.75亿人计算,中国人均财富超过26万元。相当于美国人均财富的1/8。
从中国人的财富分布来看,基尼系数在增高,达到0.467,超过了贫富悬殊的警戒线标准0.4。目前中国1%的人,拥有财富总额的33%,人均874万元;10%的人拥有财富总额的80%,人均212万元;底端的25%的3.43亿人拥有财富总额的比重仅为1%,人均仅为1万元。
从我国拥有600万元净资产的家庭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市的高净值家庭占全国总量的70.5%。总体来说,中国广大民众的财富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中国基本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富之路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九)追逐财富的方法
我们讲到了创富难,守富更难。那么怎么办呢?
司马迁说:“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就是说,通过从事工商业来挣钱,挣到钱以后,就去买田买房产,才能把赚来的钱牢牢锁住。古代社会以农为本,买房买地形成固定资产,才能把钱守住。所以以前的地主都是很节约的,有了钱,就持续买地。非常现实的是,中国近20年来增长财富最多的人群,就是赚了钱,然后将其投资到房地产上面,他们基本上都获取了非常丰厚的回报。买到的房产还可以收取租金,这就是最好的保守财富的方法:既通过房地产保值,又有租金收入。
农本工商末的观点表明,在农业社会农业是根本。统治阶级认为,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农业才是财富之本,因此叫作本富。工商业不过是末业,因此通过工商业致富是末富。当时的统治阶级认为,农业不仅在财富创造上比工商业更为基本,而且农民在道德上也比工商业者更加高尚,因为在战争到来时,农民由于土地和生产资料笨重而不会逃跑,会和统治阶级一起保卫家园;而商人则会带着金银细软跑掉。所以在古代多有重农抑商的政策,包括不允许商人穿貂皮绸缎、坐马车等限制。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大大肯定了商人的作用,同时还为商人立传。《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次为商人立传的历史篇章。原来的史书都是讲政治、军事、文化。所以有史家说,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此书盖为创举。企业家们可以认真看一看《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这里专门讲到了穷人发财的路径。这就是说,要摆脱贫穷,由穷变富,当农民不如干工匠,当工匠不如去做买卖当商人,做刺绣手艺再好,也远不如开一个店铺在市场上卖货赚的钱多。虽然经商是末业,但它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发财致富的最好途径。
司马迁说:“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此皆诚壹之所致。”这就是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发财还必须出奇制胜。有钱人都是由于心志专一而致富的。按照现在的说法,所谓奇胜,就是专注、聚焦、专一,形成比较优势而获得利益。
司马迁说:“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就是说,没有钱的时候,要挣钱就只能下苦力,靠出卖劳动力打工挣钱;有了一定的本钱以后,就要同时靠智慧来发财;等有了很多的财富之后,发财靠的就是对于时机和行情的把握,靠趋势赚钱了。这是一般的规律。这里讲述了商人发财致富的三个层次,意思是在没有本钱的时候,应该先凭借自己的劳动力去赚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当有了第一桶金的时候,就要靠本钱和智慧结合起来,拓宽赚钱的渠道,获得利益;当拥有了非常丰厚的资本的时候,赚钱就主要靠把握时机、把握行情、把握趋势了。
司马迁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绘了一幅场景,就是有田地、有桑树种植,有鸡、鸭、鱼、兔、猪、牛、羊等各类牲畜养殖。他说,这样的财富才是最上层的,从事工商末业发财致富属于中等,而通过奸猾卑鄙致富是最下等的致富方式。本富为上,就是没有太多的商旅劳苦,通过土地带来的财富安稳纳福,不会发生“尽椎埋去就”的死于荒郊野外的悲惨人生。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吃租金、吃利息、从事投资致富。
在战国时期有“商祖”之誉的白圭(战国时期魏国人)说道:“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就是说,想要从事经商的人士,智慧聪明但够不上随机应变,勇猛但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但不能够正确取舍,强硬但不能够有所坚守,如果达不到这四个特质,你就是想跟我学求财致富的办法,我终究是不会告诉你的。也就是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你是不可能在经商的道路上成功的。在这里,商祖白圭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不具备创富的潜质,告诉了我们要实现创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潜质,但是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具有创富能力的人。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司马迁告诉我们“能者辐凑”,就是说具有创富能力的人能够集聚财货,实现发财致富。同样,他也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成为能者。
(十)经济新常态
在经济高速度、大规模、粗放型的发展过程中,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外部环境中,赚钱的方式也可以比较粗放,一个人只要肯干,肯吃苦,敢干,往往容易获取财富。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要素和竞争强度的变化,创造财富的难度就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如消费要素的变化,供求力量的变化和消费的转型升级,消费需求从模仿型排浪式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把握和获取难度增大;如随着投资需求从大规模高强度投资传统产业转向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投资的要求会更高;如随着出口需求从低成本卖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向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出口业务难度增大;如随着生产供给从原来的供给不足转向生产集中和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生产的适应度要求不断提高;如随着生产要素从劳动力的低成本转向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随着市场竞争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竞争强度和相应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与原来完全不同;如随着资源环境从依赖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的环境承载力转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企业的环保压力和相应要求也在提高;如随着经济风险从高杠杆泡沫化转向去杠杆和风险化解体制机制的建立,简单地靠提高杠杆获取暴利的难度骤增;如随着资源配置从全面刺激转向把握总供求和通过市场机制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对资源利用与整合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所有经济要素的变化,都对企业家持续实现财富创造带来极大的挑战,企业家需要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高增长、高通胀、确定的线性的经济发展背景造就了一大批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动力的转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过去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未来的成功已经没有多少可以作为借鉴的了,我们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系统。
四、H价值创造力
(一)H价值创造力的定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人们常常说意志可以移山,其实只有推土机可以。”推土机就是我所说的价值创造力。H价值创造力就是指能够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能够保有持续竞争优势和实现卓越绩效管理的能力。
(二)H价值创造力系统
H价值创造力是我们企业家朋友成为创富能者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家朋友创业、兴业、守业的第一核心能力,是人们通过财富创造实现阶层跃迁的“屠龙刀”,是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利器。H价值创造力系统包括五大部分,分别是认知升级系统、创富理念系统、商业模式系统、管理模式系统、人生境界系统(见图1-1)。
图1-1 H价值创造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