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明确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习惯、心理平衡。国民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的发展进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不仅提出了促进国民“心理和谐”的重要目标,阐明了“心理和谐”的重要意义,也向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公职人员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公务员的心理素质不仅关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党和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目前政府各职能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复杂形势,对公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公职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职业困惑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婚姻家庭等现实问题,从各个层面对公职人员群体都构成了不小的冲击。推动公职人员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提高公职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升综合心理素质,不仅可以保障公职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创建和谐单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心理科学作为理解人性,解读人文,认识人们内心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在了解人类精神活动基础、个体行为特点、群体行为规律方面,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有着丰富翔实的真知灼见。在当今时代,对于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大众心理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提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身心素质,各级党政领导都高度重视。“名家谈心理”系列讲座,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成长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名家系列讲座中,颇有特色的一部分,这是第十二个系列。这个系列中,我们邀请了包括国际心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张侃教授等12位国内顶尖知名心理学专家,历时三个月,受众近万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对心理科学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创新能力、人际沟通等话题的好奇和兴趣。然而,基于空间的有限性和宣传的局限性,还是有很多公职人员深感遗憾没有机会现场感受,甚至听过讲座的机关干部也想再次重温当时的讲座盛况。为了让更多的公职人员了解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再现心理专家的讲演风采,我们将名家谈心理系列讲座编辑成稿,特意保留了讲座语言自然流畅的风格,并记录了现场问答对话,以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增加现场感、亲切感。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12位专家百忙之中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和精彩讲演;感谢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中国科学院领导、中国残联领导的关注重视和积极支持,还要感谢中科院心理所、中国残联直属机关团委和青联、中科院团委和研究生院的大力承办,才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感谢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青中心对此工作的组织协调;特别要感谢现挂职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吴海英同志在任团工委书记期间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感谢闫洪丰、史占彪、刘正奎、王詠、董晓燕、赵红梅、史瑞萍等同志对讲座录音稿的认真整理和精心校对;也要感谢华夏出版社李欣利编辑的辛勤付出。

本书的出版,既是对系列讲座的一份重视记录和认真总结,也是对大家热心参与工作的一个反馈,更是对一直支持关心公职人员心理健康领导们的一份回报。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能够推动更多的公职人员了解心理学知识,关注自身身心健康,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资料信息掌握不够,内容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