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社会持续繁荣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创造性。以日本为例,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发展得非常好,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呈现一些衰退的迹象,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日本的高速发展模式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模仿。早期日本产品研发的基本思路,就是把西方国家的产品拿回来仔细剖析,然后再加以改进和提高,由于日本有一个别的国家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日本人即使是普通百姓做事也极其认真这样就使得它的生产工艺非常好,能制造世界一流的产品。但随着日本的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它逐步赶上并且超过了西方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供模仿和学习的东西逐渐变少,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原创,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以模仿革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就走到了它的尽头。大家可以想一想,连像日本或者先前所谓亚洲四小龙这样规模不那么大的国家或地区靠模仿学习来维持其发展都不能持久,何况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如果只搞模仿不搞原创的话,那发展的后劲可能会非常有限。

关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实际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在此就不赘述了。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知道很多这样的实例,但是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究竟在我们的头脑和内心中是如何实现的,科学界一直都不清楚,这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科学研究往往需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置于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之下才能开展,而顿悟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罕见的实验现象,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遇到的次数可能也并不是那么多,就更别说在实验室条件下大量地重复地观察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实际上不可能一天24小时地长期盯着一个人以捕捉他出现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那个宝贵时刻,更不可能把一个人请到实验室里来以守株待兔般的巨大耐心静候他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些适合的材料引导人们进入深思的境界并有效地激发他产生出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我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创设这样的实验情境并对其加以探索。可以给大家看一些例子:

——因为加入了白色的粉末,所以咖啡变甜了。这是指一样东西,请问是指什么?对,是“糖”。

——因为窗子关了,所以屋子变凉了。

空调。

——因为阳光聚焦,报纸开始燃烧。

凸透镜。

——因为灯变红了,车子都停下来了。

交通信号灯。

这些题目对大家来说都非常容易,接下来我再给大家看另外一组题目:

——因为布破了,所以草垛变得很重要。这是为什么?

跳伞。

——因为道路不平,所以走在上面很安全,为什么?

盲道。

——因为肌肉绷紧了,所以眉毛跑到了眼睛下面。

倒立。

——因为是专业人士照的相,所以从照片上看不出来拍摄的是谁。

拍X光片。

这组题目与前面的题目相比,难度增大了,为什么?因为前面一组题,你只要具备常规知识背景就可以回答,但是后面的题则常规的思维方式就没有用处了。如对于“因为布破了,所以草垛变得很重要”这道题,一般人听到“布”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衣服”,但衣服却解释不通。因此需要构想一种非常规的情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人们思考上述题目,当百思不得其解时得到答案,就会有一种“啊哈”的感觉。那么,这个过程我们的脑中会引起什么变化呢?人类很早就知道,当脑在使用时,血液就会流向脑子。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人躺在像跷跷板这样的平衡装置上,当他开始动脑筋想问题时,跷跷板就向头的方向沉下去了,因为血流到头部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人的脑子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实,血液并不是平均地灌注进脑的各个部位,而是流入了脑的某些特定功能区域。

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我们人类的脑的各个不同区域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分工。比如,我们看物体时主要使用的是大脑的枕叶;听声音时主要使用的是颞叶;说话时主要使用的是额叶。我们大脑不是把接收到的信息放在一起加工的,而是由各功能区域分别进行信息加工。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就可以知道从事特定任务时脑中参与加工的区域。

比如,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发现当人们猜到前面给出的那些谜语或者是被告知那些谜语的答案时,他们脑中的前扣带回这个区域出现了明显的激活。研究发现,当我们遇到了相互矛盾的信息,比如我用红墨水写一个“蓝”字并且要求你说出写这个字所用的墨水的颜色时,前扣带回这个区域就会被激活。因此,前扣带回这个区域是头脑中专门负责处理矛盾信息的。在顿悟的时候,我们需要克服一个旧有的不正确的思维定势,并形成一个新的思维模式,这其实也需要处理新、旧思维模式之间的矛盾,因此前扣带回就会表现出激活。而通过脑电技术,我们甚至可以推知顿悟中前扣带回究竟什么时候被激活。以刚才的谜语为例,大家在看到“跳伞”这个答案的一瞬间,精确地讲,是看到“跳伞”这个答案的0.38秒之后,前扣带回就被激活了。

下面,再来尝试做我们所使用的另外一类顿悟谜题,拆字谜题,谜面是给你两个汉字,要求你从右边的字中拿出一部分给左边的字,并保持重新拆装之后的两个汉字仍然是真字:

比如,一个“白”字和一个“排”字,可以拆解和重新组合为“拍”和“非”;

——“名”和“处”?

“各”和“外”;

——“大”和“不”,

“天”和“个”。

将“白-排”变成“拍-非”无疑比较容易,而将“名-处”变成“各-外”,“大-不”变成“天-个”就很困难了,这是因为部首是构成汉字最基本的组块,所以在部首水平拆字相对比较容易,而在笔划水平或笔划水平以下拆字就比较难了,因为这些特征信息是以自动化的形式被整体性地加工的,要修改这个部分会非常难。佛教中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说法。而“山”与“水”在我们心理学上叫“组块”,“组块”是我们在长期的经验和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动化信息加工模块,要打破这种模块化的加工过程,需要较大的认知努力或心理能量。

我们脑中的额叶,特别是左侧的额叶,在当我们按照常规或者常理进行思考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正是这个区域支持和帮助人们开展常规性的思维活动。如果这个区域出现了问题,也就意味着我们头脑中负责常规思维的脑神经结构有了故障,人们就有可能无法开展常规的思维活动,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否会增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小组比较了正常的健康人和额叶区域受到损伤的病人在解决顿悟问题方面谁强谁弱,结果发现,正常人只有40%多的人可以解开这样的难题,而额叶损伤的人中则有82%的人可以解开。

通过磁共振脑成像的实验,我们也发现了与前面的结果相一致的实验现象,那就是,人们在顿悟的瞬间负责视觉信息加工的枕叶区域会出现抑制的现象。我们在做像汉字的拆字这样一些视觉任务的时候,位于后脑部位的枕叶视觉皮层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枕叶的视觉皮层的功能也有着一定的区分,在我们用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从视觉系统输入的各种信息会传到枕叶,但这些信息实际上是一些散乱片段,它需要枕叶的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皮层像装配车间那样把这些零散的信息串在一起,而这个所谓的“车间”,其实也实行分工协作,有的车间负责初级的零部件的加工,而有的车间则负责实施整体装配,前者相当于初级视觉皮层,而后者则由高级视觉皮层来实现,以加工这个“学”字为例,初级视觉皮层负责横竖撇捺这样的特征信息,而高级视觉皮层则负责将这些特征信息装配成一个整体的汉字。所以尽管我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个字,它的视觉信息加工其实也是经历了一个特征信息加工和装配的过程,只是对于“学”的识别过程因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先期学习经验,形成了高度的自动化,所以能在我们完全意识不到的瞬间发生。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要从“学”字里面看“字”字,上述自动化装配车间的“生产流程”需要发生怎样的改变?很显然,要从“学”中拆出最上面的两点,其困难之处在于“学”字头是一个部首,它的信息加工是一个自动化、整体化加工的过程,必须把这个自动过程抑制住,拆解才能够成功。这意味着位于枕叶的初级视觉皮层和高级视觉皮层之间的配合模式活动必须被打破。而我们的脑成像研究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发现在顿悟的瞬间,初级视觉皮层表现出了一种抑制,而不是兴奋,这意味着只有当初级视觉皮层所执行的关于汉字局部特征的分析过程被抑制住之后,创造性的顿悟才能出现。

过去人们常常说“多动脑,多创造”,但是通过刚才的脑损伤者顿悟能力反而更强以及顿悟的时候负责汉字局部特征信息加工的初级视觉皮层会表现出抑制的例子,我认为应该是说“少动脑,多创造”才对。

以刚才我们所讲的负责常规思维的额叶为例,其实,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脑中得到训练最多的就是这块区域:无论是学生认真听讲或者跟着老师指导思路去思考,还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用,我们的额叶都一直处在频繁反复地使用中。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的教育实践都是在引导学生使用额叶这个区域。用刚才汉字的例子来讲,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么多遍,练得很熟,这尽管是基本读写技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考虑,一个人如果练习得越多、越听话,创造力受到的束缚其实也会越多。

我再给大家看另外两个发散性思维例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就是能够不受束缚地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自由地联想或者看待事物。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我们的脑子将以一种不同于常规思维模式的方式展开工作。

下面,我将通过演示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种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被证明是有效的促进顿悟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首先,给大家看四个题目,如果你知道或者已经想出了答案,请先不要说。

题目一:每24小时池塘里的水百合就长出一倍。在春天的第一天,池塘里只有100朵水百合,60天后,水百合长满了整个池塘,问在哪一天刚好有半池塘的水百合?

题目二:怎样做才能使一个体积为3升的正方形容器盛5升水?

题目三:在2和3之间放一个什么数学符号能使所得的数大于2小于3?

题目四:如果你抽屉中只有白色和黑色两种袜子,黑、白袜子的比例为四比五,至少需要拿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得到一双同色的袜子?

我想,大概只有极少数人四个题目都会。现在,让我们把会做的题目暂时放在一边不做考虑。我们来考虑对于那几个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有什么办法促进或者是加快我们思考的进度?

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结果提示:如果你想要快些顿悟,就应该去睡觉。心理学家发现,睡觉能有效地促进的顿悟。

我们实验室也在研究如何促进顿悟,我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除了睡觉,深呼吸放松,也就是过去所说的冥想打坐,会不会对顿悟有帮助?我现在可以教大家简单的深呼吸放松,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诀窍是要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间并数自己呼吸的次数,如果头脑中出现一些念头或者想法,要随时觉察并使它自行终止,不要随着自己头脑中涌现的思绪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好,现在请大家回过神来听我讲。请大家重新再来看看这些题目,看看在经历过这短短的深呼吸放松之后能不能解决刚才做不出来的题目?

在一个真实的实验中,我们选取了那些没有冥想经验的大学生并训练他们学会冥想。然后给他们一组顿悟问题让他们去解,这个实验并不关心那些大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而是关心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有可能在通过20分钟的冥想之后得到解决。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经过20分钟的冥想任务之后,还是经过20分钟的控制任务(判断通过听觉呈现的词是中文还是英文)之后,大学生都能解决一些他们在先前的尝试中未能成功求解的顿悟题目,但在冥想之后能解决的题目显著地比做控制任务的要多,这证明了冥想像睡眠一样也能促进顿悟。进一步的脑电分析表明:冥想可能不是通过被动的休息或放松来促进顿悟的,冥想促进顿悟的机理与它能够使人们保持清醒专注的酝酿状态有关。科学心理学是通过实证的方法获得其实验观察和结果的,它并不靠拍脑门臆想出来的看似有理的东西或者是传说中有理的东西,而是经得起推敲和反复检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