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与村庄治理现代化
- 汪杰贵
- 5字
- 2021-10-11 18:19:48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三农”问题的解决状况并不理想,农业现代化推进缓慢、农村发展相较于城市发展依然滞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而作为农村最基本组成单位的村庄,其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村庄治理问题则是村庄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村庄治理问题集中体现在村民同村两委关系不够融洽、村两委协同性差、村民自治制度悬置、村委会行为异化和村民自治绩效不高等方面。基于村庄治理现状和相关理论,村庄治理问题可归结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主体单一化、村庄治理制度不健全、村庄治理行为失当、村庄治理能力不高、村庄治理模式转型处于困境、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宏观政策背景,为村庄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1]这为村庄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行路径。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即为构建村支部领导、农村基层政权负责、村庄社会协同、村民广泛参与的村庄治理体制。村庄各类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农民自组织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为村庄治理现代化奠定了组织基础。由此农民自组织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治理具备了政策依据和现实基础。然而当下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存在着公共参与文化氛围淡薄、公共参与制度体系化不足、公共参与意识不强、公共参与行为失当、公共参与绩效不高等问题。因此探索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的改进,充分发挥其在村庄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此本书对村庄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改进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二 研究目的
当前,村庄治理存在系统困境和危机,村庄治理现代化推进缓慢,而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改进则是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和危机、实现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之一。为此学界不乏关于村庄治理和农民自组织的相关研究,然而,相关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洞悉村庄治理现代化和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的现状及其研究现状基础之上,本书欲达到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目的。第一,就理论目的而言,具体可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理论由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拓展,由整体层面向具体层面延伸。具体而言,就是探索村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村庄治理现代化理论。二是探寻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改进对村庄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制。第二,就实践目的而言,具体可细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分析农民自组织的演化和制度变迁。二是洞悉农民自组织发展系统困境及相应的突破路径。三是了解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现状及改进路径。四是探寻村庄治理现代化现状及实现路径。五是研究基于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改进的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