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1]。
十二学弹筝[2],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3]。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解读】
历来注家多以为此诗是义山借少女之从幼稚而怀春,进而伤春,以托寓自己的少负才华,长竟沦落不偶。这是一种结合作者生平的体味法,是对诗意的引申。若将本诗直解为写女儿命运、为女儿忧心,虽少了曲折,实更为贴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一节乃此诗所本,故有单纯古朴之情致;但李商隐又有所创新,他将女儿的悲苦提前了——不但早在议嫁之时,她已失去欢乐,在背人处哭泣,看全诗意旨,实有女儿悲苦与生俱来之意,她们的欢乐实在太短暂了。义山《与令狐拾遗书》曾对“今山东大姓家”“不问(男方)贤不肖健病”而只论财货多寡以嫁女的做法,表示极大反感。他说:“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他一生写过许多有关女性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她们的生活。他是一个非常关心和同情妇女命运的诗人。这首《无题》可算是这类诗的第一首。
中国古代诗歌,如《诗经》中的许多作品,本来是没有题目的,但以“无题”来做诗的标题,暗示难以明言的内容和情绪,却是李商隐的创造,从此开了一种风气。义山诗集里,有《无题》诗十六首,还有一批以诗开头或篇中二字为题,实际上也等于无题,合共六十馀首。这些诗多涉女性题材,多与爱情(艳情)相思有关,但又不限于此,内涵十分丰富,历来阐释者的看法颇多分歧,争论的焦点是它们有无寄托,如果有,寄托的又是什么?《玉谿生诗集笺注》的撰者冯浩说:“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纪昀也认为《无题》诸诗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有本事者,有失去本题后人臆加者,有是《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这种具体分析而不一概而论的态度比较客观可取,至于对每一首《无题》诗如何解释,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于寄托问题,则需谨慎,宁可讲得空灵些,不可过实过滥。
[1] 芙蓉:屈原《离骚》:“集芙蓉以为裳。”《释名》:“裙,下裳也。”裙衩(chà差):衩是衣衫两侧的开衩,此词为偏正结构,以裙衩指裙子。
[2] 筝:古代弦乐器,唐筝十三弦,手指套银甲(金属制的指抓)弹拨以成乐。
[3] 六亲:诸书对六亲的具体说法不一,此泛指亲戚。藏六亲者,藏于深闺不见六亲也。悬知:推测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