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市长:软伯特·诺伊斯

肖克利在山景城开了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后,没过几年,无数的商业奇才和技术狂人便开始扎堆在这个地方创业,你在那里的大街上随便撞到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一家公司的CEO。

无论多疯狂的想法,在这儿都有可能被缔造成一个商业帝国。不过,看似美好的愿景背后也少不了血雨腥风——创业失败也是最常见的。一家公司成功的背后往往是许多个创业者的失败,但脱颖而出的,往往意味着它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而他们改变世界的故事,又传到了外界年轻人的耳朵里,让他们心潮澎湃,奔涌而来。

风险投资人像星探一样在这里挖掘有潜力的项目。他们是真正的资本玩家,手里捏着大把的钞票,却时常处于焦虑当中。钱对他们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他们的眼光决定了每笔花出去的钱是打水漂,还是孵化出一个新的独角兽。

这里充满了天才、野心、悲剧、梦想与荣光。

1971年,美国一位记者在报道半导体公司在圣塔克拉拉县蓬勃发展的新闻时,第一次用“硅谷”(Silicon Valley)这个词称呼这个地方。

如今,硅谷已经成为世界上科技与经济的发电厂,原本盛产水果的农场演化成了全世界的科技圣地。

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就是这个演化过程中的

关键先生。

还记得从肖克利那边辞职的八个人吗?

他就是八个人中的老大哥。人送绰号“硅谷市长”。

很多地方都想依葫芦画瓢造出一个新的硅谷,但没有成功。

看把硅谷都挤成什么样了

肖克利改变了世界两次,而诺伊斯改变了世界三次……

诺伊斯于1927年出生在美国艾奥瓦州,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都是牧师,所以诺伊斯小时一直跟随家里人奔波于不同教区之间。

按理来讲,他应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牧师,但他对宗教没什么兴趣,反而对自然科学痴迷得要死。

诺伊斯12岁的时候,他和14岁的哥哥看完一本《知识全书》(Book of Knowledge)之后,决定去造一架滑翔机。

当时他和哥哥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一共53美元,买了一些材料,又从邻居小孩爸爸的家具店里“借”了点多余的竹竿,东拼西凑,还真攒出了一架滑翔机!

当时二战刚发生不久,人们对飞机这类东西还有本能的崇拜和恐惧,而两个10岁出头的小屁孩居然搞出来一架能飞的滑翔机,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记者还专门去采访了兄弟俩。

诺伊斯不仅动手能力非常强,掌握知识也非常快,高中时期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艾奥瓦州格林尼尔学院。

在这里,他很快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轻轻松松就拿到好成绩,还吹得一手好萨克斯,能在广播剧中担任主角,代表学校获得了美国中西部运动会跳水冠军,再加上风度翩翩的外表,全民校草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长得帅还有才华, 差评君心中的男神!

不过,诺伊斯的大学生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有一次他们寝室想开个“南太平洋风味宴会”,但是缺一只乳猪,大家又没钱买,所以就有人鼓动诺伊斯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去附近农场偷猪!诺伊斯果然不负众望,和同学一起扛了一只乳猪回来。

有了这只乳猪,宴会圆满成功。不过第二天诺伊斯就被警察抓走了。

他们不仅偷了猪,而且偷的还是市长家的猪!

当时艾奥瓦州是农业州,偷猪这种事是要坐牢的。

后来经学校老师极力担保,诺伊斯才免于刑事控告,但没有逃脱停学一学期的处罚。因偷猪而差点被退学,这个大佬的故事很适合拍《1818黄金眼》[1]啊。

返校后的诺伊斯开始拼命读书,后来去了麻省理工学院(MIT)读物理学博士,一直到毕业都是顶尖的学霸。

时间来到1956年初,肖克利已经在年前创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公司,借着“晶体管之父”的光环“诱拐”初出茅庐的新兴青年,而诺伊斯就是肖克利认准的目标之一。被教科书上的传奇人物邀请,诺伊斯喜出望外。他飞到旧金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套房,想在此地跟着肖克利一辈子安定下来。

可惜,没有遭受过社会毒打的诺伊斯开心得太早了。

因为肖克利的独断专行与鼠目寸光,阻止了诺伊斯进行“隧道二极管”的研发,后来被一个日本人研究出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同时,肖克利和其他优秀研究员的摩擦不断,经常发生激烈的口头交锋。一开始,作为肖克利头号崇拜者的诺伊斯还愿意当老好人去调解中间的矛盾,最后也心累懒得管了。

这时,有七个年轻员工决定另立山头,但是得找一个“风度翩翩、热情四溢、笑容灿烂、握手有力”的带头大哥,诺伊斯就这样被请上了贼船。

这八个人就成了肖克利口中的“八叛徒”。由于这八个人日后的成就过于辉煌,他们辞职的那一天,1957年9月18日,后来被《纽约时报》称为

人类历史上十个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这张“八叛徒”的照片比《八骏图》还要经典。这张图告诉我们,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要记得拍张照哦。

八人组辞职后,他们找到了投资者兼企业家谢尔曼·费尔柴尔德。费尔柴尔德家族非常传奇,他们参与生产了二战时的战机,手握海量军方订单,还是IBM的最大股东,在科技领域涉猎很广。

费尔柴尔德在听了诺伊斯陈述半导体行业的前景后,毫不犹豫地同意投资了150万美元。

这笔投资是“八叛徒”委托银行家阿瑟·洛克和巴德·科伊尔筹到的。洛克帮助他们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分析融资需求、寻求资金与分享资金,八个人也拿到了股份成为公司所有者。可以说,这笔投资算是硅谷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图中的美元是洛克决定为“八叛徒”拉投资时签订的“合同”。由于当时没有正式的协议,洛克便拿出10张一美元钞票,让每个人在上面签上了名字。

这里面的门道,还要从那时生产晶体管的材料说起。

当时大部分研究院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都是锗,锗矿中的纯锗可以直接用来制造晶体管,所以一开始物理学家都往锗晶体管这个方向研究。但是锗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它不耐高温,75℃以上就变成导体而不能正常工作了;第二,它实在太稀有了。因为材料稀有,就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价格也不太可能降下来。

所以,诺伊斯想推广硅代替当时的锗作为晶体管的主材料。虽然硅传输电流的能力不如锗,但它耐高温,而且它的储量实在是太多了!要知道,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在诺伊斯的眼里,沙子在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要在全球大量推广晶体管,那么只有硅才行。

诺伊斯据此大胆预测,

硅将开启一次性电器时代。

举个例子,那时候人们收音机里面的锗晶体管都比较昂贵,所以坏了大家都要专门找维修人员来修。但是当硅晶体管普及之后,收音机的成本大大降低,维修还不如直接买新的划算,这就是诺伊斯对未来的畅想。

费尔柴尔德听到这个预期后,两眼放光,马上帮这八个人组建了新公司——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

诺伊斯他们也不负众望,很快就鼓捣出了硅晶体管的雏形,并在1958年推出了市面上第一个可以商业化的硅晶体管2N697,顺势勾搭上了IBM这个大主顾。后来连军方也爱不释手,友商们抢着山寨他们的产品。

诺伊斯他们自然要比只会山寨的友商们跑得更快。

他们看到晶体管的制作都是需要工厂的女工们手工焊接的,而且良品率贼低,于是他们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设计一套流程,批量生产晶体管,并且把电路里的电子元件变得更小,而不是一颗一颗地嵌在电路板上。

Regency TR-1是世界上首台量产的锗晶体管收音机,由得州仪器和IDEA公司合作于1954年发布,售价49.95美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属于奢侈品了。每台收音机使用4个锗晶体管。此前收音机使用的都是真空管,晶体管大多用于军事。

这是1960年生产的计算机PDP-1里的电路板。这款计算机重730千克,售价120000美元,共使用了2700个晶体管。可以看到,黄色的晶体管嵌在电路板上,如此大的一块电路板上也容不下几个。和此图不同的是,我们现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里动辄就有上亿颗晶体管,但它们却非常轻薄,这完全得益于仙童后面创造出的两项技术。

1958年,“八叛徒”之一让·霍尼(Jean Hoerni)发明了平面工艺。他预先将晶体管的电极结构图设计好,做成相片底片一样的掩模板,经过氧化、光刻、扩散、离子注入等一系列操作,最终,本来是立体的晶体管,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就变成薄薄的一层。

这一系列操作过于复杂,总之就是先这样再那样最后那样就好了……

这项技术不仅用机器代替了晶体管生产的大部分人工步骤,还提高了良品率,其他友商不得不找仙童半导体要专利授权。

平面工艺让晶体管从立体变成平面,而诺伊斯的另一项发明则让这项技术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1959年,诺伊斯提交了仙童第一个集成电路的专利。

他在笔记上写道:“把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放在单一硅片上,同时用平面工艺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电路的尺寸、功耗及成本。”这就是集成电路的最初构想。

此前,美国得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也想到了将不同元件集成到一起打包的点子,不过基尔比还是在采用手工焊接和锗材料,做出来的东西明显比诺伊斯他们的差很多,但最终结果仍是两家“共享专利”。

集成电路技术将庞大元件组成的电路压缩到一小块硅片上,这就成了我们熟知的芯片。它避免了手工焊接的不可靠,且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优点,就是它体积小、重量轻。连最牛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也惊叹不已:“集成电路的发明,是人成为生命形式以来最重要的时刻。”

依靠集成电路技术的加持,随着工艺的精进,今天的芯片里塞下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

本来是一堆沙子和金属,在半导体工业的加持下摇身一变,有的能进行相隔千里的通信,有的能做每秒几百万亿次的运算,有的能存储海量的数据……

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指数级增长,制造芯片的技术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之前美国通过封锁科技来打压中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芯片技术方面的封锁。我们国家半导体产业起步比较晚,有些工艺目前只能用国外的,但是我们已经在奋起直追了。

军舰导弹、医疗设备、飞机高铁、电视冰箱、自动提款机、上班打卡机,等等等等,集成电路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

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时代的科技进程。

诺伊斯就像一个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人,找到了推动电子科技发展的最快道路。

集成电路被发明出来之后,美国宣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仙童半导体成为阿波罗号上计算机处理器的供应商。为了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仙童半导体一度将工厂开到了香港,员工数量达到3.2万人之多,年营业额达到了1.3亿美元。

可惜的是,仙童飞速发展几年之后,母公司做出了一些错误的投资策略,再加上因为股权的分配问题,“八叛徒”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已经无法和资本抗衡,大批精英人才开始陆续离开仙童半导体独自创业。

这批人的离开成为硅谷的福音,为硅谷送出了大批的技术、管理、投资人才,“八叛徒”身上的叛逆精神也成了硅谷创业者身上最鲜明的烙印。就像乔布斯比喻的那样:

“仙童半导体就像是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尤金·克莱纳创办了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凯鹏华盈(KPCB);

※杰瑞·桑德斯创办的超微半导体(AMD),现在是少数几家能和英特尔(Intel)与英伟达匹敌的半导体公司;

※唐·瓦伦丁创办了世界上最出名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本书提到的雅达利、苹果、谷歌、贝宝(PayPal)、甲骨文等绝大部分公司都接受过它的投资;

※迈克·马克库拉成了苹果公司的CEO;

※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最后出走,于1968年创办了大名鼎鼎的英特尔,一生都在追求突破技术的极限。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芯片大多数都是英特尔生产的。

除此之外,从仙童“裂变”出来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

至此,最先进的技术在硅谷,最丰厚的资金在硅谷,最有威望的大佬在硅谷,最坚强有力的创业精神在硅谷,优秀的人才不去硅谷去哪儿呢?

在2014年,有人统计出,硅谷约有70%的企业都与仙童半导体有联系,其中已经上市的企业市值比加拿大一年的GDP还要高。

“硅谷市长”,诺伊斯当之无愧。

1990年6月,诺伊斯在游泳后休息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后去世。

他去世之前,已经因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而被诺贝尔奖提名,可惜结果揭晓时,他已过世很久了,所以诺贝尔奖只颁给了前面提到的集成电路的另一个发明人杰克·基尔比。

诺伊斯生前,无论是做人还是行事风格都与他的师傅肖克利截然不同。

他提倡扁平化办公,凿掉传统的独立办公室来模糊层级的概念,让每个人的好想法和好创意都能够提出来,这种文化影响了硅谷很多初创公司。

诺伊斯在英特尔的工牌

图片上的这些公司,或多或少都流着仙童的“血液”。

直到现在,扁平化办公都是创业公司所奉行的办公方式。

1968年,诺伊斯离开仙童准备去拉投资创业时,找到了之前帮过他们融资的洛克,洛克甚至没让他们写商业计划书,只打了几个电话就筹到了250万美元的资金。用洛克的话说就是:根本不用文件,只凭着诺伊斯的声誉与人品就足够了。

在英特尔期间,诺伊斯把精力分出来去培养硅谷的年轻人,这里面就包括乔布斯。他对乔布斯非常提携,乔布斯也把他当成偶像,经常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诺伊斯家取经。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半导体行业快被日本搞崩溃了。那时,日本的钢铁业超过了美国,银行业超过了美国,诺伊斯意识到美国半导体产业靠每个公司单打独斗根本赢不了。于是他从英特尔辞职创办了一个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把之前在美国属于竞争关系的公司联合在一起,大家在一块儿分享技术,抵抗日本公司的侵蚀,这才守住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所以诺伊斯去世时,还曾引起过美国半导体界的一片恐慌。他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早已成为美国半导体工业的代言人。

诺伊斯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但不是一个伟大的管理者。他在公司默许管理层开会迟到,他从来不反对下属的意见。由于过于正直,在公司出现危机时,他也狠不下心去解雇任何一个员工或者将人降职。

丘吉尔对他有着精准的评价:像诺伊斯这样的天才,最好是随时准备发挥作用,而非时时刻刻统领全军。

看来,诺伊斯这是遇到知己了。

诺伊斯的一生,除了大学偷猪之外,几乎找不到污点。

他的成就与品德在硅谷也无人能及,他在硅谷就像一位圣人。人人都尊敬诺伊斯。

他的发明改变了科技发展的进程,他促进了硅谷的形成与繁荣,让世界都享受到了高科技的福利。

硅谷市长,他当之无愧。


【注释】

[1] 浙江一个相当接地气的新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