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焦虑的定义及内心的呼唤

荣格发现,澳大利亚原住民把三分之二醒着的时间都用于关注内在自我……而我们现代人却连每周挤出几个小时来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都做不到。

——罗伯特·约翰逊

《内在工作:梦、积极想象和个人成长》

一位60岁的老人每天凌晨3点都会突然醒来,为自己未来的经济状况感到担忧(事实上他的生活很稳定)。一个7岁的小女孩总是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会突然死去。一名25岁的女子总是感觉自己不够爱男朋友(即使他就是她想要的伴侣类型)……他们都在饱受焦虑的折磨。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焦虑的大致感受,却发现很难将其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相比对一切懵然不知,准确命名和识别焦虑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缓解焦虑:

“焦虑是对当下并不存在的危险所产生的恐惧、烦乱和预感。它是一种常见的莫名不安的情绪。它不仅常常引起身体不适,还会将人困在徒劳无益和惶恐不安的胡思乱想之中。焦虑会使人精神高度紧张,从根本上觉得自己不太好,也永远好不了,并且会使人的身体、情感及心灵都缺乏安全感。焦虑和信任往往相背而行。”

“焦虑”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术语。我认识的很多人在经过常规病理和心理检测后,被诊断为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医生和治疗师的诊断没有错,因为很多人确实正饱受焦虑之苦。另外,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中的官方描述,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确实如以上定义所言。只是,虽然我基本赞同心理学领域公认的那些焦虑的定义,但对如何理解和处理焦虑,我存有些许异议。正如前文所言,我并不认为焦虑是一种“障碍”,因为这种想法等同于给自己贴上了“问题”标签,因此我们也就无法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认识到,焦虑实际上是意识觉醒的大好机会。而一旦将其视为某种“错误”,我们也就错失了隐藏在焦虑症状中的那些智慧和成长机会。

了解焦虑在生命经验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人们从想要摆脱焦虑转变为对它感到好奇。一直以来,焦虑就像信使一样向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个体的表现也会因人而异。比如,过去人们在丛林里会下意识地保持警惕,因为说不定在下一个拐弯处就会遭遇猛虎。感官敏锐之人能体察细微变化,预估可能存在的真实危险,这些细微变化包括轻微的风吹草动、气温变化以及几不可闻的响动等。在那种情况下,认真聆听焦虑传递的信息,可谓生死攸关的大事。

现代社会已然没有了路口的那只老虎,可现代人的焦虑(有人将其称为直觉)却依然无处不在。现在的情形是,人类心理已经进化到能够对危险保持高度警觉,迅速做出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程度,但依然不知该如何自处,以及如何应对令他们应接不暇的焦虑情绪。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人们在丛林里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战,于是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下方面:我选择的伴侣合适吗(爱情是否可靠)?我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人身是否安全)?我的钱够用吗(经济状况是否稳定)?我有没有患上绝症(生命是否安全)?地球宜居吗(人类是否安全)?我们依旧在用当初的丛林生存法则来解决这些问题,结果一切便变得令人更加紧张、惶恐。所以身处现代社会,过去曾经适用的原始生存意识必须与时俱进、重新调整,这样我们才不会因焦虑情绪而苛责自己、他人和世界。当下,全球有数百万人正饱受焦虑之苦,因此世界呼唤我们走近焦虑、认识焦虑,发现其包蕴之力,从而引领人类走向新生、走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