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果情绪不良,孩子则很难性格平和

一根绳子,打了死结,越是用力拽、用牙咬,恨不能下一秒就拆解开来,它反而打得越死,解决之道似乎只有彻底剪断。如果缓和一下,观察,顺着系紧的方向去用巧劲儿,一点点化解缠紧的力道,最终总能完好地将死结解开,解绳结的人也会成就感满满。

同样道理,妈妈与孩子之间,有着一根亲情凝结而成的紧实长线,时不时出现的问题,就好似这长线打的结。这个结与妈妈的情绪有关。

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情绪不良的妈妈会让孩子也受到感染,双方彼此用力,就好比在将那个死结打得更紧,最终难以解开,母子亲情间也就多了一个小疙瘩。相反,若是妈妈的情绪不那么激烈,孩子便也不会被激烈的情绪所感染,从而让绳结两边的力道逐渐减小,小疙瘩必然能很快解开,母子亲情也会更为顺畅融洽。

虽然情绪的影响是双向的,但是对于还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要更好地控制情绪并不容易,他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相对于孩子的不好控制,作为成年人的妈妈理应具备更好的自我情绪掌控能力。

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妈妈自己不能好好掌控情绪,养成不良的情绪表达习惯,那么孩子也将因此受到传染,在日复一日的负面影响中,孩子的性格也会逐渐偏向急躁、易怒,并慢慢向妈妈的情绪表达方式靠拢。要不了多久,妈妈就会看到一个缩小版的自己,用自己曾经用过的表达方式来“展示”他的情绪,就好像照镜子。

而受到妈妈负面情绪影响的孩子,除了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情绪,更加严重的是,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越发令人难以“靠近”,就像小刺猬,逐渐张开浑身的刺,这些刺又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硬。这种性格又会导致他无法好好与周围人相处,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变得极具攻击性,周围人对他的表现的种种回应又会促使他变得更加不愿与人交往,所以这是一个程度不断加剧的负面影响。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不是这样的,我一生气,他就会好好表现,这就是知道错的表现。没有什么事是我发一顿脾气解决不了的。”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会逐渐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只要他人一变脸色,他就会先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这样的孩子会变得非常能察言观色,并且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看法、需要,而是会先以他人的反应为主,到头来自己会感到委屈;可能又会以他人的喜怒为先,反而没了自我。

要说他性格平和吗?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小刺猬还可以跟着妈妈的情绪表达照猫画虎地去发泄,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就相当于是在平静外表或者说在嬉笑外表下隐藏自己的愤怒、痛苦、委屈……这种“暗藏”才是最危险的,一旦孩子再也不能维护外表的平静,沉默中的爆发才更可怕。

所以说,情绪不好的妈妈,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就是两个极端,他要么是和妈妈一样暴躁易怒,要么则是小心翼翼之下隐藏“情绪暗流”,不管哪一种显然都不是平和性格的表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情绪不平和的状态下,妈妈说出来的话语内容往往都有失偏颇,对问题的判断也会错失公允,一些小问题也会被无端地放大,甚至是“上纲上线”,孩子的自我判断也会因此出现偏差,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认知,会有自卑、胆小的表现。

有的妈妈可能又会说:“性格原本应该是天生的,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其实不然,年幼的孩子会将妈妈对他的评价奉为“定论”。为什么要杜绝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就是因为妈妈的话在孩子那里总是举足轻重,妈妈的态度、想法、评价等,都会被孩子重视起来。而且孩子年龄越小,这种重视程度越重。也恰恰是同样的道理,年龄越小,越是孩子开始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时期,很多基本的认知都是从此时开始的。

事实上,妈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模板,如果想培养好性格的孩子,那么就要先从妈妈的情绪控制开始入手。而且,能够控制好情绪,也是妈妈走向真正成熟的标志,所以这又回到了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在丰富他的人生,你也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情绪平和地给予他足够的可供借鉴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