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物联技术
- 刘学林 艾中良 李晓辉编著
- 1234字
- 2021-07-07 14:47:48
2.2 智能物联的特点
智能物联是物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所以它既具有物联网共性的属性,如万物互联、人物交互,又具有自身个性的特点,如协作协同、智慧服务等。
1.协同化
智能物联涉及物联网各个层级,包括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针对设备层,需要协调各个异构设备之间的协同协作,共同实现对环境的综合、透彻感知;针对网络层,需要考虑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协同、网络融合问题,以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网络数据传输;针对平台层,需要解决现有各个平台的“烟囱”现象,提供共性的、开放的物联网平台,提供统一的、多粒度的服务;针对应用层,需要解决应用孤岛、数据封闭现状,基于海量规模、多维开放的数据汇聚和综合治理,实现更加智能的物联网应用。
2.服务化
传统物联网强调物体能力的功能化,智能物联则更强调物体能力的服务化,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以Web Service、RESTful等服务接口方式代替传统的闭环调用方式,实现对物体能力的开放、共享,提高服务的效率水平;第二,通过服务组合、服务聚合,实现更加智能、更加复杂的服务,提高服务的能力水平。
3.智能化
智能物联尤其强调整个体系架构的智能化。目前,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传统物联网体系架构正在受到边缘计算的挑战,边缘计算带来的低带宽、低时延等优势正逐步显现。基于现状,“大智慧在中心,小智慧在边缘”将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典型趋势,如何实现边缘端的智能化、边缘端与中心端的协同化将是智能物联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4.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智能物联同样面临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这其中涉及多层级、多维度因素,如感知设备的接口标准化、网络通信接口标准化、平台接入和服务标准化、应用开发标准化等。这需要加强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建设工作,也需要加强相关机构、组织协会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从而共同促进智能物联生态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基于上述设计特点,智能物联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互联能力、交互能力、认知能力、协同能力、安全能力、运维能力。
(1)基础能力:提供物联网基本的数据采集、感知和处理能力,能够实现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感知”和“控制”功能。
(2)互联能力:基于有线/无线通信网络,一方面实现基于网络的设备间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实现设备到平台、设备到用户的可靠通信。
(3)交互能力:提供与用户的多模式人机交互方式,尤其是新型的智能交互方式,包括智能语音交互、智能视觉交互、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等。
(4)认知能力:提供从端到云的全面感知、认知能力,包括面向传感器的智能认知算法、面向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算法等。
(5)协同能力:针对异构设备,提供面向局域环境下的分布式协作能力;针对异构网络,提供异构网络融合和网络协同自治能力。
(6)安全能力:基于一体化安全体系,包括物体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应用安全,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和容灾抗毁能力。
(7)运维能力:针对跨层级、分布式系统部署,提供一体式运维管控能力,包括统一视图、统一运维、统一管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