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物联技术
- 刘学林 艾中良 李晓辉编著
- 2296字
- 2021-07-07 14:47:48
2.1 智能物联的概念
智能物联是物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开放物联为基础、物联大数据为支撑、智慧服务为目标的物联生态体系。通过海量的物体互联、协同的网元交互、高效的智能服务,显著提升开放物联网的智慧能力,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成为人们对资源有效利用、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和对生产生活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和重要支撑。
首先,智能物联是一个涵盖多要素不同视角的生态体系。从过程角度,涉及感知、数据、信息、认知、智慧等元素;从手段角度,涉及传感、传输、处理、分析等元素;从载体角度,涉及设备、网络、平台等元素。
其次,智能物联是对原有技术的演进提升,是对新增技术的融合应用,包括对原有技术(如开放体系架构、传统感知设备、网络、平台能力)的提升演进,与新增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前端认知、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的充分融合等。
最后,智能物联要分步滚动迭代实施。智能物联是一个涉及生态体系的复杂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从规划、实施的角度,考虑技术、产品、应用、商业模式的综合效应,分步滚动迭代,逐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物联应用目标。
总体而言,智能物联围绕“透彻感知、互联互通、认知协同”的核心需求,从“设备、网络、平台、应用”多个方面,扩充“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实现智慧提升。智能物联的概念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智能物联的概念视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智能物联体系由多个核心元素构成,自下而上主要包括设备、网络、平台和应用,海量设备构成智能物联的“触手触角”,异构网络成为智能物联的“神经网络”,平台和应用构建智能物联的“大脑中枢”。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设备
设备主要包括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两者主要在资源高度、核心能力上存在差异。
智能设备本身具备较丰富的资源和能力,主要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其核心能力如下。
(1)具备一定的计算、存储能力。
(2)具有通信和联网能力。
(3)能够对外暴露互操作接口(如感知、控制、协作等),可以访问其他设备,并被其他设备、平台、应用操控。
(4)具有一定的知识表示、获取、学习、使用等能力。
非智能设备本身资源高度受限,能力较为单一,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简单设备,需要通过智能网关连入网络空间,其核心能力如下。
(1)具有一定的环境感知或设备控制能力。
(2)通常不具备直接入网能力。
(3)能够对外暴露互操作接口(如感知、控制、协作等),可以被其他设备操控。
2.网络
通信网络是指设备从物理世界连入网络空间所依托的信息传输载体,包括有线与无线、局域与广域、宽带与窄带等不同形式,具体如下。
(1)WLAN(无线局域网):主要包括Wi-Fi、ZigBee、蓝牙、IrDA等,其主要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不一,应用场景主要以智能家居、数字办公为主。
(2)WMAN(无线城域网):主要包括以运营商为主的2G、3G、4G等网络,其通信距离较长,数据传输速率也随着技术演进越来越快,随着5G网络的正式到来,更多的高速率、低延迟物联网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
(3)LPWAN(低功耗无线网):主要以 NB-IoT、LoRa、Sigfox、eMTC等为主,其以极低的功耗为特点,相应传输速率也较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类低功耗物联网应用中,如智能水表、智慧井盖等。
(4)LAN(局域网络):主要包括传统的宽带通信、广电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其中,宽带通信和广电通信较为普遍,电力线载波通信和工业有线通信则主要用于特定领域。
(5)其他通信技术:以卫星通信、微波通信、LiFi 技术为代表,主要用于海事、军用等特定领域。
3.平台
平台是物联网中对下连接设备,对上支撑应用的载体,其涉及接入管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及安全交互平台等,功能涵盖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和管理、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服务的封装和发布等。按照部署位置的不同,物联网平台主要存在云平台和边缘平台两大类。
(1)云平台:集成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等关键技术,主要以集中的形式部署在云端,是目前物联网平台的主要部署方式,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和网络传输能力,能够实现较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数据处理和服务应用。
(2)边缘平台:为解决云平台面临的负载过高、带宽受限、安全隐私等问题,集成函数计算、规则计算、消息路由等关键技术,主要以分布式的形式部署在近用户端,是目前物联网平台部署的另一重要方式,能够提供一定的本地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提供低延迟、高联动的本地化服务应用。
4.应用
应用是基于智能设备或平台构建的面向行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面向用户提供多粒度物联网智能服务。
(1)智能家居:通过在家居环境内部署各类传感器(温/湿度、烟雾、红外、有害气体、光照等)和各类执行器(窗帘电机、红外设备、报警器等),实现诸如有害气体报警、人员侵入报警和窗帘自动控制等典型智能应用。
(2)智慧农业:通过在大棚、温室等农作物生长场所部署各类传感器(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和各类执行器(电动卷帘机、风机等),实现诸如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光照强度等典型智能应用。
(3)智慧医疗: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远程监测患者的生理信息,提供健康数据分析和意外情况报警等功能;建立家庭医疗远程诊断系统,足不出户,实现视讯医疗、远程救助等医疗服务。
(4)智能交通:通过在交通路口、道路周边等地点部署的摄像头设备,实时采集和分析人流/车流信息,为交通疏导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在桥梁、隧道、路轨等位置部署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相关基础设施状态,并据此实施相关维护操作。
(5)智慧城市:通过在居民小区、写字楼宇、工厂厂房等场所部署的气象、水文、环境等传感设备,为区域环境治理、消防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处理分析平台。